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如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

三种净观以何为首

可以随便闭关吗

为何要忏悔罪业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接着是圆觉菩萨出场提问题。圆觉菩萨的名号与本经的经题相同,本经的重点也在这里。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大慈大悲的佛啊!您已经为我们讲了十种问答,解答了十位菩萨所提的问题,讲述了如何使我们悟道,如何净化一切烦恼而觉悟成佛的种种方法,使将来的众生得到最大的利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我们听了佛的开示之后,已经明白开悟了。假如佛走了以后,末世的众生也要学佛,但是没有开悟,如何安居?如何找一个清净道场住下来修?为什么要盖庙子?给出家人安居修道之用。安居很难,例如大家都有房子住,请问那一位对自己所住的地方感到百分之百满意?有没有?我看一千个之中只有一两个。一般人组成家庭之后,都会存钱买房子,为什么?为的是安居。所以,中国人讲“安居乐业”,管你什么主义,只要你让我“安居乐业”,让我有个工作,好好的干,有口饭吃,有个地方住,少来干扰就好了。再加上八个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就是政治上最高的理想了。安居很难,不只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安居,天下一切众生都能够安居。如此的话,就不用去杀猪、杀牛。人业造得很大,你看!河里的鱼不晓得犯了什么罪?刮了鳞,还要加上葱花。牛也不晓得犯了什么罪?我们喝牠的一奶一,吃他的肉,牛皮还拿来做鞋子穿。假如一切众生都能安居的话,那就是现成的极乐世界。如何安居是个大问题,所以,圆觉菩萨在这里问如何安居好好修道。

圆觉菩萨再问:“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记住!圆觉之路是没有先后的,“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是如来禅的顿悟法门,大家还记得吗?很重要喔!假如不懂的话,把它背下来,当咒子念,总有一天念通。再其次,假如不能做到顿悟,则有三种渐修法门,那三种?修止、修观、修禅那。此三种配合起来,一共廿五种。这三种修法,以那一种开始呢?“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为我们现场大众以及未来的众生,指示一条路,让大家得到大利益。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讲完了,五体投地,跪下来拜,如是再三行礼。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令谛听,当为汝说。】

此时,释迦牟尼佛告诉圆觉菩萨说:好的,好的,你们能够询问这些问题,来帮助众生得到大利益,你们现在好好注意听,我来为你们解说。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圆觉菩萨听到佛愿意解答,非常高兴,其它大众也都静默耹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一性一,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居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

佛说一切众生,不只是我们人类,包括禽一兽游鱼在内,在佛活着的时候,所谓正法时代;或者,在佛涅盘以后,所谓像法时代,经教佛像还在;或者,在末法时代,一切经典佛像都没有了。到了最后末法时代,末法尽管末法,佛法的正法仍然存在,众生一样有佛一性一,也一样有了不起的人。“有诸众生具大乘一性一”,具备了大乘道的根一性一,“信佛秘密大圆觉心”,“圆觉经”是不是密宗?这里又没有传个咒子。什么是秘密?禅宗六祖讲得很清楚,“密在汝边”,秘密在你自己那里,怎么说呢?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一性一在那里?在你那里,但是,找不出来,这就是大秘密。天下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明白告诉你,可是你不懂,这就是大秘密。佛在这里说,圆觉法门就是大密宗。

假如有心想修行的人,“若在伽蓝”,伽蓝就是清净道场,另外有个名称“阿兰若”也是清净道场,单独住茅棚的叫阿兰若,一团一体共修的叫伽蓝。“安居徒众”,大家住在伽蓝里好好共同修行,早晚课中称为“伽蓝圣众”,徒众包括四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若再加上沙弥及近事男、近事女,则称为七众弟子。刚出家的叫作沙弥,即使一百岁,也是同样的称呼;在家人中受过五戒,介于沙弥与居士之间叫作近事男、近事女。“有缘事故”,心中有所缘,例如想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想即生成就。“随分思察”,很多人学佛都搞错了,以为学佛修行就是什么思想念头都不要有,那是学猪,不是学佛。什么都不想,最高的成就是外道无想定,差一点的成就就是畜生道,我说的是真的,不是开玩笑,很严重喔!真正学佛是用智慧,叫作正思惟修,禅那的意思是正思惟,“瑜伽师地论”里说周遍寻思,周遍伺察,禅宗就叫作“参”,参并不是不用心、不用思想。如何寻思呢?“如我已说”,佛前面已经讲过了。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假如没有其它的事情,就马上建立修道的场所,而且应当立下一个期限,如果是长期的话,以一百二十天为标准,中期一百天,短期八十天,安静下来修行用功,以求证果。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日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花,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假如佛在世的时候,只要听佛说法,好好去研究,用“正思惟”修。若佛逝世以后,就要设置佛像,这并不是崇拜偶像,而是因他立我,利用佛像使自己起恭敬心、谦卑心、慈悲心。“心存日想”,心中作日轮观,在心窝与肚一脐之间观想一个太陽,在日轮中加上一尊坐一姿或立姿之佛也可以。“生正忆念”,就是时时刻刻心中有佛,心中想着一个佛,这就是真正念佛,不是嘴巴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这一切的修行就如同佛还在世间一般,如同中国儒家所谓的“敬神如神在”,拜佛的时候,就如同佛活生生地在前面一样,一念至诚,自他相应。以前有个外国朋友过世,我叫一个同学给他买一部纸棚的汽车,还有冰箱,洋房也要。另外一个朋友问我,你也相信这一套?我说你不信啊?我信得很,烧完就不信了,烧的时候,绝对相信,一念至诚,自他相应,过后即空。你说这是纸做的,真有用?就有用,诚则灵。假如你拜佛的时候,心不恭敬不诚恳,当作是运动,即使拜一万次也没有用,千万注意!道理就在一个“诚”一个“敬”。

“悬诸幡花”,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十种供养,样样俱全。衣服、卧具、饮食、汤药都可以拿来供养。注意!供佛也要像刚才所讲的诚恳恭敬,如同泡一杯茶给我最敬一爱一的爸爸一妈一妈一,不可以随随便便。否则,不要供,没有用,不但没有用,还有罪过。“经三七日”,经过二十一天,“稽首十方诸佛名字”,顶礼膜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诚诚恳恳,恭恭敬敬。“求哀忏悔”,诚诚恳恳地忏悔以前的一切罪过,洗净自己以前所造的污垢,净化自己的心灵,如此日日夜夜诚敬礼拜忏悔,持续二十一天。注意!要专心,昼夜都在干唷!对不起!这句话不恭敬,应该说昼夜都在拜!(众笑),我随便惯了,先向诸位求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如此诚敬礼拜忏悔,身心自然起反应,并与诸佛菩萨感应,头顶发生清凉,百病消除,而且觉得有光自顶上灌过来。佛在别的经典告诉我们,假如佛过世以后,找不到一个善知识的话,你就皈依佛,佛亲自给你灌顶,给你清凉灌顶,给你光明灌顶。“过三七日,一向摄念”,再过二十一天,收摄身心,修行止观法门。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住止,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在佛教出家众有个名称叫作“结夏安居”,就是在夏天的时候,大家集中在一起共同修行,不能出门。尤其在印度,夏季就是雨季,出家人出去化缘不方便,而且在雨季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出去化缘容易踩死许多小生命,所以,佛规定在这个时候结夏安居。

现在,在这里正是讲到结夏安居,为期三个月,应当与清净的大菩萨们一起专修,“心离声闻”,为什么呢?声闻是小乘道,菩萨道是大乘道,大乘道并不是不要小乘,而是包括了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学佛的第一步是先学做人,人做好了之后,行一切善,止一切恶,达到天人境界。虽然到达了天人境界,但是,仍然没有跳出三界外。因此,要修跳出三界外的法门,那就是声闻道,甚至要完全出世,出世的话,当然最好是出家,出家就是离情弃欲,杜绝拖累。这样专修,证得四禅八定,乃至于永远在清净无为中,这还是属于声闻缘觉小乘道。

大乘菩萨则不然,不离人间,甚至,不离三恶道,菩萨愿意来做畜生,愿意来做恶鬼,愿意下地狱,以一切众生相来度一切众生。所以,像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应化身度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譬如说这个人喜欢打牌,菩萨度众生,先要学会打牌,应以打牌身得度者,即现打牌身而为说法。菩萨要有这种本事,又如应以王者身得度者,你就要现王者身而为说法,你是总统,我也是总统,而且我这个总统还比你高明一点。普门品有三十二应化身,密宗也有二十一度母,例如白度母,红度母、绿度母......等等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原理相同。

这是最伟大的教育,依一切众生一性一向的不同,而显现不同的一性一向,与他共事,因此影响他、教化他,使他成道。所以,大乘菩萨道不是那么简单,这是非常痛苦,非常艰难的事。大乘菩萨不只以一个方式度众生,你喜欢什么,他会什么;你懂什么,他也懂什么,而且,总比你高明一点,让你跟他走。所以,菩萨要具备五明,那五明呢?第一是因明,就是逻辑,一切理论的学问无所不懂。第二是声明,不管中文、英文、日文都要懂。第三是医方明,菩萨要懂得医理医药,随手可以救人。第四是工巧明,就是一切科学技术都要会。第五是内明,内明最重要,内明就是明心见一性一悟道;不悟道的话,以上四明学得再好,还是世间法。此处所说的清净菩萨,就是指得内明的菩萨。

若要进一步了解这些菩萨的境界,就要参考“维摩经”,维摩诘居士所说经,出家佛是释迦牟尼佛,在家佛就是维摩诘,他所讲的是入世在家菩萨的修行,虽有妻子,常修梵行。同时要参考“法华经”,以及“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菩萨的一切作为不是为自己,绝对的利他,绝对的清净。例如禅宗的药山禅师告诉李翱:“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最伟大最崇高的成就,最普通最平凡的行为。“中庸”也讲“极高明而道中庸”,最高明的人,他的行为做法是最平凡的,是最合适的,而不是古怪奇特,奇特与古怪不是大乘道的行为。

再说,这一段讲结夏安居三个月,等于是闭关。闭关这两个字是出自于“易经”——先王以至闭关,什么是至呢?日子到了就去闭关,不是这么解释。中国历法有二至,夏至与冬至,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冬至是在陰历的十一月之间,冬至一陽生,陽气初生,属于复卦,一陽来复,恢复生机的意思。二陽是在十二月,到了三陽则是正月岁首,所谓三陽开泰,地天泰卦,又称为三羊开泰,羊是吉祥的意思。我们现在陰历以正月为岁首,这是周代文化,周代上一朝的殷商,则以十二月丑月为岁首;再上一朝的夏朝则以十一月为岁首,取冬至一陽生之意。

中国的老祖宗先王闭关做什么呢?斋戒沐裕持斋不是吃素,吃素不是持斋。其实,吃素也不能叫作吃素,什么是素?很难讲,素者白色干净,应该说不吃肉最准确。更不能讲成持斋,斋者清净谓之斋,真正持斋的意思是“洗心退藏于密”,把自己的心洗得干干净净,一念不生,什么思想都没有了,空了,找不到了,所以,叫作退藏于密。

后来,佛教思想进入中国,用了“闭关”这个名词。你们学佛可不要轻易谈闭关,禅宗有两句话:“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没有悟道以前,还没有资格到山里住,因为你身心的烦恼还没有清净,即使到了最清净的地方,你还是有烦恼,要悟了道,破了本参,破了初关,明心见一性一,才有资格入山。初关是见空不见有,到了重关是起有而修,此时,昼夜都在定中。真正的闭关不是在拜佛、看经,关房里什么都没有,一个蒲一团一,一个水壶,非常简单几样东西。到了现在,把门一锁都闭关了,你闭什么关?观音关,拜经关,都是关。

我们讲了半天,是解释“清净菩萨住止”,千万注意,大乘菩萨不止于内明,不止于悟道,更重要的是行愿,你的行为是不是真正的利世利人?光想修道,青菜萝卜吃得很好,万事不管,那不是菩萨道。

“圆觉经”在这里说,结夏安居的时候,必须找这么一位清净菩萨大善知识共同进修。刚才提到闭关,有些同学要去闭关,你凭什么闭关?我想去专修一下,你凭什么修呀?你拿什么来修?你知道修行的路吗?有方法吗?到了这个境界,下一个境界如何,你知道吗?不知道,你怎么修啊?例如打坐摇起来了,摇起来又怎么样?摇到那里去?你说气脉通了,通到什么程度?通到那里去?这些都不懂,你如何专修?你如何闭关?古人闭关是依止明师而修的呀!照应你闭关的是老师,真正护关护法的是善知识,随时告诉你下一步怎么办。我有几位年纪大的老朋友说要去闭关,谁去照应你呀?我有学生,我有徒弟,好吧!你去关吧!

“心离声闻,不假徒众”。结夏安居,修的是大乘佛法,不是声闻乘。“不假徒众”,假就是藉,借用;决不依靠徒众。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一性一智,涅盘自一性一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至安居日,道场布置好了,日子确定了。布置道场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钱,乃至于你没有钱买佛像,写一个“佛”字挂在那里也可以。即使不挂“佛”字也可以,佛在那里?佛在心中,内心庄严就可以了。以前的印光法师,他的寮房里没有佛像,也没有供一个“佛”字,只有“死”字,念死,随时想到死,所以,赶紧修。我把一切安顿好,等到后天再来修行,死!明天有没有你还不知道呢!还有后天?常常有同学问:老师啊!年底打七不打七呀?我说我啊!明天在不在还不知道,还到年底?人世无常。但是,你要布置一个佛的坛场就要庄严了,香、花、灯、水、果一应俱全,敬佛如佛在。

道场布置好了,跪在佛前,告诉佛说:我比丘某某。假如是男居士就说我优婆塞某某某。然后就是发愿,发什么愿?这是上乘禅的修法,也是无上密的修法,假如是真心至诚发愿的话,愿力到了,功夫也到了,初发心即成正觉。“踞菩萨乘”,我要修的是大乘道。修大乘道,先要求证内明,就是寂灭行,一切念,一切行,了不可得。

“同入清净实相住持”。同入,与谁同入?与诸大菩萨同入,包括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同入什么呢?清净实相。什么是清净实相?智慧的成就——般若实相,般若波罗蜜多。此实相般若不假修持,自然清净。“住持”,住持正法,以实相般若为主持。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以大圆觉境界为我的道场,尽虚空、遍法界均是我的道常“身心安居平等一性一智”,我相没有了,一切众生与我一性一相平等,同一本体,没有差别。为什么呢?“涅盘自一性一无系属故”,因为一切众生与诸佛的本一性一本来清净,本来解脱无所系,本来平等无所属。

“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我现在请十方一切佛与一切大乘菩萨,与我同在,与我共同修行。

“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因此,在这样一个庄严的道场,十方一切佛与菩萨都与你同在,自己的身心随时要清净,以求得无上妙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在此大因缘下,当然不系徒众。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不管是出家的比丘或是在家的居士,如此专修三个月,如何专修呢?就是遵照刚才的发愿内容而修,修寂灭行,昼夜都在清净实相中,身心安居平等一性一智,如此经过三个月,“随住无碍”,得大自在大解脱。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龋】

佛又再吩咐,末世时代修行的众生。修行的众生不只指出家众,包括在家众,想求得菩萨道,以三个月为一期努力专修。“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意思就是说一切境界来的时候,都不要抓住,不要执着,一执着就入魔道了。有许多人打坐修行,慢慢地会听到一些声音,声音告诉他什么都对了,哦!这是菩萨指示我。全错了,早就着相了,非着魔不可,这决不是神通,而是神经。记住啊!此时要记住“金刚经”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在这里特别作原则一性一的叮咛吩咐,“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龋”修行上的障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眼睛看到什么了,以为是得眼通了;另一种是耳朵会听到声音,或者听到美妙的音乐。记住!这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亦复如是。】

佛又慈悲再三吩咐。假定在这三期修行期间,要修什么呢?“修奢摩他”,就是修止。我们的思想念头像流水一般,修奢摩他就是把它止在一点上,系心一缘,所有一切的修行,第一步都是先求得止,不管是那一宗,甚至是道家、儒家,都是一样。思想、念头、情绪安定不下来,止都得不到,你说功夫有多好,不是自欺,就是欺人。

所以佛说“先取至静”,我们学习打坐,打坐是练习如何养静,静还不能说是止。你们打坐静静坐在那里,但是,内心的思想七上八下,并未得止。你说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念,有没有止呢?没有。如何先取至静呢?“不起思念”。不起思念并不是把念头压下去,不准想,如此的话,非出一毛一病不可。那么,如何不起思念呢?有什么方法可以不起思念呢?对不起!没有方法。若还有方法,已经不是至静,还在闹中。如何先取至静?——不起思念。如何不起思念?——先取至静。就是这个样子,不可说,犹如雪窦禅师的诗:

“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

“静极便觉”,静到了极点,智慧开了,悟道了。“楞严径”上说:“净极光通达”,这句话不是比喻,是实际上的功夫,此光不是有相之光,而是自一性一之光,智慧之光。

“如是初静”,对不起,到达这个境界,还是初静,再进一步,“从于一身至一世界,亦复如是”。由自己身心清净,再扩大到整个宇宙世界都在清净圆觉中,都在你的心量中,你的心与整个宇宙融和在一起,那便由“净极光通达”达到“寂照含虚空”了。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十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龋】

到达了这个地步,清净觉一性一遍满一世界,所有众生只要动一个念头,都能清清楚楚地知道。我们举一个故事,对这件事稍作说明。清朝中兴名将胡林翼,虽是儒家,也一样静坐,只是没有盘腿罢了。中国的儒家也一样讲求静定的功夫。有一次夜里扎营,大家都休息了,他在营里静坐。到了半夜,突然下令部队紧急集合,有敌人偷袭,部队马上开往西北方十里外沟渠。到了目的地,果然发现一批敌人,结果打了胜仗。全军官兵欢欣鼓舞,不在话下。当然,有将领就问胡林翼:“大帅!你怎么知道有敌人来偷袭?”他说:“我夜里静坐,静到了极点,方圆十里外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敌人经过水沟,惊动了芦苇下的野鸭与雁子,这些声音我都听到了。”在这里,只是随便举个例子,佛菩萨的境界当然更大,不只声音听得见,心念只要一动就知道了。

“百千世界亦复如是”,大菩萨的境界就更大了,不只一世界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能知。“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假如我们凡夫也能知悉众生的心念,那可有得忙了,这个想发财,那个想害人,怎么办?这一切有如过眼烟云,一切皆不妨碍自一性一之清净。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龋】

上面讲的是修止,现在讲的是修观。若有众生其根一性一适合修三摩钵提,适合修观,“先当忆想”,注意这个“忆”字,忆就是回忆、记住的意思,随时挂念着。“忆想十方如来”,释迦牟尼佛在这里并没有指定要念那个佛,随你挑选,西方有阿弥陀佛,东方有药师如来。每个佛各有不同的愿力,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药师如来有十二大愿,你看看那尊佛的愿力与你有缘,就忆念那尊佛。即使不忆念佛,忆想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也可以,例如密宗黄教观想大威德金刚——文殊菩萨的化身,或者是红度母、绿度母——观世音菩萨的化身。重点在忆想两个字,讲到忆想,宋代诗人黄山谷有两句诗:

“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夜里五更作梦,梦到回到相隔三千里外的家,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思念着亲人。若能做到一日思佛十二时,那就成功了。忆想十方如来十方菩萨,必须做到如此地步,才会有所成就。

“依种种门”,忆想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修念佛法门,就必须熟悉“观无量寿经”里的各种观想方法,如日想、水想、华座想、像想......等等。再说观佛的形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心中显现出来。假如观不起来,只观佛眉间的白毫光也可以,或是观佛胸口的卍字也可以。假如有人心量广大,智慧广大,功德广大,一观,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整个极乐世界全体显现。我们心量小的人,就观小一点吧!小人修小法。

“渐次修行勤苦三昧”,一步一步地观,观想不是那么容易成就,所以要勤苦三昧渐次修行。观想成就的话,随时随地都在观想境界中,并不一定要专修、闭关、禅坐才能做到,在一切行、注坐、卧日用之间,观想境界非常明显地现前,也不需要闭眼睛,开眼闭眼都现前,那你说是眼睛看到佛菩萨了,倒也不是,是心意识的境界。

“广发大愿”,还要发愿,发什么愿?譬如修念佛法门,你必须知道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是舍己为人,是利他,而不是自私的欲一望。愿不只是心愿,还要变成行为,才是真正发愿。若不广发大愿,观想不会成就。

观想的道理在那里呢?为什么要观想呢?“自熏成种”。观想是利用第六意识来观,例如观想四臂观音,先在意识上有个模模糊糊的影像就可以,慢慢地让他越来越清楚,如同真的菩萨在前面,再进一步,把自己观想成四臂观音,四臂观音就是我,无二无别。利用第六意识观想来慢慢熏习第八阿赖耶识,这就是观想自熏成种的道理,利用第六意识的现行,形成第八阿赖耶识的种一性一,死后生生世世,以前所观想的佛菩萨仍然现前。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如果以观想忆念法门修行的人,因为这种修法是有相的修法,如果不通教理,盲目迷信,很容易走上岔路,走上神经之路。不合教理的一切境界,终不可龋要明白什么道理呢?能观者是我,所观者是佛,即使真佛来到前面,与我讲话,都不予理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如忘了能观者是我,看到佛菩萨现前,自己忘了我,那就着魔了。

这一段所讲的修观,与上一段所讲的修止,有什么不同呢?有很大的不同。修止是让第六意识止在一点上,不去想象;修观想忆念法门是让六意识去想象造作,同时止在这个观想境界上。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剂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龋】

接下来讲的是禅那,禅那是正思惟修,与所谓的禅定有所不同。禅定有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禅定也是共法,与外道共有的法门;修止、修观、修禅那其中都有禅定,功夫层次深浅不同。那么,这里所讲的禅那是不是中国的禅宗呢?也不是。禅宗又称为心宗,诸佛法门中心的中心,又叫作心中心法。密宗里也有心中心的修法,有其咒语及手印,做到了也可以悟道。这种心中心的修法都属于禅那,禅那的最高境界就是寂灭清净,清净圆明,这是“如来禅”的境界,与中国禅宗同中有异。所以,禅那与修止、修观有所不同。

修习禅那如何修呢?佛在这里告诉我们,“先取数门”,这里所讲的数不是天台宗的数息法,而是观心法门。观什么心呢?观后天妄想心,在静中反观自己的起心动念,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念头,一个一个都很清楚,心中了知“生住灭念”。我不晓得诸位的经验如何?真正的修行没有不观心的,对自己的思想念头来去要清清楚楚才是修行。有很多人记忆力不好,修观心法门,记忆力一定会好起来,越放松,影像越容易留;越空越容易装下东西。

修行人要做到心念随时空,禅宗祖师教我们修行要“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心中不求什么事。常常有人告诉我明天要怎么样怎么样,我烦起来,就告诉他:你好多余,明天有没有我还不知道呢!管他明天干嘛?这就是无心于事。还要无事于心,所有的事不装到心里头,过了就算,发脾气,要发就发,我发起脾气比谁都大,一边发脾气一边心里还在笑。有同学问我某人这件事怎么处理,我说骂都骂了,还要怎么处理?骂他就是处理了嘛!你还要他怎么样?错了已经错了,你打死他也错了,错了还挽得回呀?

“分剂头数”,对于每一个念头还须懂得分辨善恶,剂就是排列归类,对于自己心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念念清楚,在“瑜伽师地论”里称为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这就是修心、修行。许多人学佛修行对于自己讲的话都搞不清楚,都没有好好的观心,都不晓得观照自己的内心。念念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才是正修行之路。你们想求智慧,求福德,要如此修法。为什么呢?把心观察清楚,这就是智慧;假如对自己的心念不清楚,那是细昏沈,因为落在细昏沈中,所以智慧发不起来。怎么说这也是修福德呢?对于自己心念的是非善恶都清清楚楚,把恶念拿掉,善念增加,功德自然增长。所以,观心法门有如此重要,尤其号称学禅的朋友们,特别注意这个法门,连这个最基本的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禅?不要自欺欺人。

“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无论行、注坐、卧,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于自己的心念都清清楚楚,甚至在睡觉中,对自己的梦也清清楚楚。更进一步,在梦中还可以作主,变个山来玩玩就变出一个山来,如此的话,修行才算稍有成就,死了嘛,才不会迷糊,不会被业力牵着走,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动念就去了。

讲到作梦,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四、五十年前,我有一位一起学禅的朋友,他的太太也想一起来学,他这位太太很娇,也很折磨丈夫,很一爱一丈夫,拿感情折磨丈夫。有一天她来看我们的袁老师,袁老师对她很不客气,胡子一抹,问她:“妳来干嘛?”“我跟剑秋来,(他的丈夫名叫剑秋),想先生收我作徒弟。”袁老师眉一毛一一横,头一歪,说:“我这里不收女人的!”我们在旁边看到,担心死了,不要回去吃安眠药唷!赶紧跟在后面送她出去,“大一嫂!不要难过啊!先生脾气就是这样。”“我不难过,我不难过。”她态度表现很好。

她回到家里,气了,这糟老头有什么了不起,摆臭架子,我就成佛给你看看!于是,自己弄个蒲一团一,打起坐来。拚命用功,饭也少吃,觉也少睡,想马上成佛,腿痛也强忍下来,搞了几天,病倒了,发高烧。刚好碰上家里没有钱,她先生急了,不晓得怎么办?只好守在太太旁边,求观世音菩萨帮忙。平时叫他念佛,打死也不干。现在太太病了,家里又没钱,只好念佛,他一口气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念了五个钟头。

到了黎明,他太太突然坐起来,一把抓住先生的手说:“剑秋!我信了。”这下可把我那位朋友吓了一跳,以为她发高烧,烧过了头,发疯了。问她:“你信了什么?”她说:“你是菩萨,你的老师是佛。”这么一答,更加令人莫名其妙。“怎么了?妳怎么这样讲呢?”她说:“我病好了。”这样一说,他才放心。“那倒底怎么回事?”他太太说:“我病得好难过!好痛苦啊!我叫你拿水给我喝,看到你全身都是金光,金光照到我身上,就清凉了,痛苦全消,然后就睡着了。醒来以后,烧也退了,病也好了。所以说你是菩萨。”第二天,我这位朋友跑到维摩一精一舍来说给大家听,大家都笑,袁先生也笑,大家等着看她下一步会怎么样?

她还是继续用功,天天打坐。有一天夜里作个梦,她自己也知道要作梦了,就让它作吧!她心里想:好,要作梦嘛!就作个大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看看。她的念头这么一动,就看到一尊大佛,光芒四射,她就跪下来,向佛磕头。她说她一边磕头,一边心里还在想:袁老师!你这个糟老头!嗯!我现在看到佛了。她向佛说:“佛啊!你要度我,我要回去跟那位老头子比一下。”阿弥陀佛对她笑一笑,也不讲她什么,对她说:“妳饿了吧?”“对呀!我饿了。”地上就冒出一张桌子出来,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有。吃完之后,佛问她:“妳到这里来,还想看什么?”她说:“佛啊!你这里有没有跳舞的呀?”佛说:“有啊!”佛将手一比,马上出来一群美一女,那些女的真漂亮呀!她说我根本就无法跟她们比。看完了跳舞,佛又对她笑,她问佛:“佛啊!你这里有没有电一影?”佛说:“有啊!”马上电一影银幕就出来了,反正,要想看什么就有什么。过了一段时间,她想一想,我在作梦,不要梦太久了,假如丈夫以为我死了,把我抬去埋了可不好。于是,她跪下来向佛说:“谢谢!我要回去。”佛说:“好,你回去吧!”

故事还没有完,她拜别了阿弥陀佛,就走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堆坟墓,从坟墓里走出一位女鬼,这女鬼很凶恶,要抓她。她赶紧打坐,把心定下来,向女鬼说:“妳不要抓我,有冤也好,有仇也好,有一爱一有恨也好,我刚从阿弥陀佛那里回来,等我成佛以后,我带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而且,我喜欢漂亮,妳那么丑,我不怕你。”她这么一说,那女鬼羞答答钻回坟墓里去。

然后,她就继续往前走。走没有多久,出来一位男鬼,这位男鬼真漂亮,比以前所见过的男人都漂亮,向她百般挑一逗,她心里知道这个男鬼就是那个女鬼变的,她告诉这个鬼:“你少来这一套,我刚从西方极乐世界回来,什么好看的都看过了,你这一套迷不住我。”这个时候,这个漂亮的男鬼突然变成青面撩牙的厉鬼,这下子把她吓住了,她拚命跑,拚命往家里跑,跑到家门前,踩到一块踏板,一滚,滚到一床一上,出了一身冷汗。

她就这样醒了,醒来之后,楞了半天,坐起来,看看丈夫还在睡觉,于是将丈夫摇起来。她丈夫问她:“妳干什么?”—,“我悟了!”她丈夫说:“妳不要发神经。”她说:“我真的悟了。”她丈夫看她说得那么正经,说:“怎么回事?你讲给我听听。”她说:“梦的也是我,阿弥陀佛也是我,西方境界也是我,那个女鬼也是我,男鬼也是我,那可怕的厉鬼也是我。我一爱一你一爱一得要死,其实,一爱一的是我自己。从此以后,我不再一爱一你了,以后我们是道友。我不再被自己骗了。”

她的丈夫听了很高兴,告诉她:“好了,妳真悟了,现在我也解脱了,老实说妳这样死一爱一我,我被你缠得也受不了。你现在悟了,我很高兴,我来皈依妳。”她的丈夫就在一床一上跟她磕头。第二天清晨,两人一齐去见袁老师,袁老师也怪,一进门就叫她跪下磕三个头,这下我收妳作徒弟了。她说:“袁老师,今天你不收我也没有用,我已经打好主意,一进门就要向您磕头了”。袁老师说:“好!好!我都知道了。”

我们讲了一个作梦的故事。梦中能够作主,生死才有把握。所以,平时在行、注坐、卧之间,自己心中的分别念数,无不了知。若有一念不知,便是昏沈,便是无明。所以,你们天天在无明中,迷迷糊糊,不是密宗的呼图克图,而是胡涂可土。这怎么得了?一定要无不了知,清清楚楚。

然后,“渐次增进”,一步一步地进步,“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而,犹如目睹所受用物”。由自己的心念清清楚楚,而至于一切众生的心念也清清楚楚。佛在这里以百千世界的一滴之雨来作比方,因为雨的数目太多,数不清,但是,你都很清楚,犹如目睹所受用物,犹如亲目看见,都在心中清清楚楚。一面又吩咐,到了这个境界不要得意,这只是修禅那的初步,没什么了不起,其间还有很多变化,甚至十方诸佛与你摩顶授记等等,这些都不要理会,“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龋”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以上所讲的是修止、修观、修禅那初步开始的方法。

【若诸众生遍修三观,勤行一精一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假如有众生修止、修观、修禅那,能够非常认真勤快,不断求进步,等于佛再来住世。

【若复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一爱一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修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假如将来末世的钝根众生,所谓钝根就是很笨,不能快刀斩乱麻。钝根众生想要求道学佛,修什么都不得成就,例如在中国流行的净土法门,非常简单,只要念一句佛号,念到一心不乱,可是,很少人能够做到一心不乱。不要认为打个坐,念个咒子;然后,闭起眼睛看到了什么,或是心里有什么灵感,以为这就是成就,千万不要搞错,所谓成就就是要证得果位。

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所造的业力所障碍了。业障的问题,讲起来很多,可另作专题讨论,在这里不详细讲。

那么,被自己的业力所障碍,不能证得道果,怎么办呢?“当勤忏悔”。忏悔这两个字,我们很熟,尤其是我们学佛的人,动不动就忏悔。到佛菩萨前面磕几个头,拜一拜,哭一场,唉呀!我在忏悔,事情过掉以后,又是我行我素。这样是不是忏悔呢?这不是忏悔,这是作假、自欺。所谓忏悔,就是停止以前所做的错误,永远不再犯,以后的行为只起善不起恶。

佛在这里告诉了我们忏悔的办法,“常起希望,先断憎一爱一嫉妒谄曲”。常常生起希望断除业障之心,先断除憎心与一爱一心,憎是讨厌,一爱一是喜欢,正反两面。憎是由瞋心而来,是一种仇恨的心理,讨厌这个人,讨厌那个人,埋怨这件事,埋怨那件事,怨天尤人。我们仔细观察人的心理,很好玩!一个人做错了事,刚开始,脸红一下,过几秒钟,红就退了。想了一想,我还是没有错,错的是他,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才促使我这样。甚至归咎于社会问题,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是社会的错。不要忘了社会也是人组成的,归咎于社会问题,这是推托之辞,不负责任的行为。把错误推给人家,把责任推开,或是排斥一切,这种心理是憎。

憎的反面是一爱一,一爱一不只是男一女之间的一爱一欲,包括了广义的贪一爱一。一爱一就是执着、占有。假如把自私的贪一爱一反转过来,变成牺牲自我,一爱一护别人,就是慈悲。

嫉妒的心理属于瞋,嫉妒的心理也有很多种,发生在感情方面比较多、比较明显。因为求之不得,贪之不足,所以产生瞋恨,见不得别人比你好,也因为智慧不明了,自己的心结解不开,佛学称为结使,小乘佛法归纳为九十八个结使。修行就是去除这些结使,把这些结使一个一个解一开来,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经过修行,变成非常慈悲,或是一个愚笨的人,经过修行,变得聪明开通。但是,很多人学佛的结果,变得越来越笨,脾气越来越大;信了教以后,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变得神经兮兮,古里古怪,几乎每个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再说,宗教徒彼此之间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一女老幼都有嫉妒的心理,你的学问比他好,他会嫉妒;你的事业比他好,他会嫉妒;你长得比他好,他会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保证吵架,女人在小地方很仔细,比较一爱一吃醋。有些人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其实,这就是嫉妒心理的反面,你为什么要有所差别?能平等对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从这个地方检查自己,不是说我去学了一个法,又会打坐,又会念咒,又会结手印,这就可以修成佛了。

还有谄曲,谄曲就是圆滑,转个弯。讲话拐弯抹角,内心打主意想计谋,都是谄曲。谄是谄媚,在外表上讨你喜欢;曲就是弯曲,掩饰作假,所以佛说:“直心是道常”你说:“我要骂他就当面骂他”,这就是真心吗?不是,这是瞋心。

佛告诉我们,忏悔要去除切断憎一爱一嫉妒谄曲这些心理,把内心洗刷干净,这才是忏悔。并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场,就是忏悔了。哭是情绪的发泄,哭过以后,心情很平静,那是哭累了,别的事情想不起来了。你不要以为在佛(或是上帝)前一跪,一哭,忏悔之后觉得好安详啊!得到上帝的灵感啊!得到菩萨的加庇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萨的感应。不信,再过几个钟头,吃饱了,体力足了,他的脾气又来啦!注意!什么是真忏悔要搞清楚。

忏悔之后,内心洗刷干净之后,再来修止、修观、修禅那,“求胜上心”。但是,我们一般人相反,不求忏悔,就想修止、修观、修禅那;结果,越修,心越乱,止也止不了,静也静不下。先求忏悔,内心纯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国人讲“为善最乐”,心理产生喜悦,生理发起轻安,再来求定,那就容易了。

在修止、修观、修禅那三种法门中,“随学一事”,随你选择一种修习。但是,选定之后,就不要随便更换,须易观时再改。一门深入,心不放舍,专心一志,全力以赴,“渐次求证”,一步一步进步,一步一步求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个时候,佛归纳以上所讲的要点,作成偈语。

【圆觉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欲求无上道 先当结三期

忏悔无始业 经于三七日 然后正思惟 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静 三摩正忆持 禅那名数门

是名三净观 若能勤修习 是名佛出世 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悔 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 佛境便现前】

圆觉汝当知 圆觉菩萨,你应当知道,

【一切诸众生】 所有一切的众生,

【欲求无上道】 想要求得成佛无上大道,

【先当结三期】 先要准备长期、中期、短期专修,

【忏悔无始业】 忏侮自己无始以来的业障。

【经于三七日】 经过了二十一天的专修,

【然后正思惟】 然后见地思想正确,

【非彼所闻境】 不是自己理上所懂得的境界,

【毕竟不可瓤 都不可以去执着。

【奢摩他至静】 奢摩他就是修止,先取至静,不起思念,

【三摩正忆持】 三摩钵提就是修观,忆想十方如来,

【禅那名数门】 禅那是了知自己的心念,

【是名三净观】 修止、修观、修禅那是为三观。

【若能勤修习】 若能勤苦修习这三种法门,

【是名佛出世】 等于佛再来世间。

【钝根未成者】 钝根修法不得成就者,

【常当勤心悔】 应当努力求忏悔。

【无始一切罪】 忏悔过去无始以来一切业障,

【诸障若消灭】 所有业障结使都消除了,

【佛境便现前】 佛的境界便一一现前。

《圆觉经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