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 第43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43集

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史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

【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常常有人问我:「是要念ㄚ弥陀佛,还是ㄜ弥陀佛?」按理「阿」应该念ㄜ,因为是「无」的意思。你念什么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知道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你怎么念〔阿弥陀佛〕他都会知道。你要明白,不是现在的人才在念佛号,唐朝六祖那个时代净土宗就很兴盛。中国佛教大乘八宗,小乘二宗,一直流传到今天,比较兴盛的还是净土和禅宗。禅宗以今天来讲,可以说是有名无实,表面上很多人学禅,但真正懂禅的人太少了。我们都是佛弟子,我们要跟佛学,纵使你现在读《六祖坛经》,你还是要跟佛学,六祖是祖师,你读了之后还是要读其他的经典。你不要只跟祖师或菩萨学,比如我们读《大智度论》、《中论》,都是龙树菩萨写的,你还是要以佛所说的法为准,跟祖师学完后跟菩萨学,之后还是要跟佛学。

很多人在念佛,到底是不是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 是不是只要念佛不要读经典?念佛学净土,以前读净土三经,后来是净土五经,还是说就读那三经、五经就可以?还是所有的经典都要看?每个人因缘条件不一样,不识字的人当然念佛就可以,但他还是要听人家说法。他听人家说法听得懂吗?当然听懂,这样你有没有信心?众生皆有佛一性一,你真的有佛一性一。我们今天既识字,你要读佛经,还要听经,还要念佛,因为你的条件殊胜,六祖还不识字呢。再来,你可以读很多的经典,而且你那么年轻就开始学佛,佛经一本一本看没有问题,除非你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重点就要摆在行门。最注重修行的就是禅宗和净土宗,禅宗是直指人心,不立文字,也是注重生活,净土宗也是一心念佛,他们是很注重修行的。我们现在有各种因缘条件,还是要从解行并重一直到解行相应。你不要只讲并重而不相应,也就是说,你在学习,有没有相应?不相应学习是不对的。什么叫相应?你真的有进步,你真的受益了。你学了老半天,经典看很多,但你修行不得力,修很久了,智慧没有开,这就是不相应。我们对道理越来越清楚,内心的烦恼越来越少,就是相应。你不需要去干扰别人,每个人因缘不一样,有的人就是念观世音菩萨比较相应,你自己看怎么样比较相应,那都没有关系。

念佛并不代表你就一定是修净土的人,有很多禅师也念佛,但他们在念佛当中比较偏向于内心,对内心的观照能力很强。有的人念佛时重点只摆在这一句佛号。对内心观照比较强的人,就有机会这一辈子开悟,摆在佛号的人比较没有机会开悟,但他却有这样的信心可以往生极乐。两个都好,只要你能够取一个,不要两个都落空,自己要清楚。

为什么韦刺史会问:「念佛号的人真的会往生极乐世界吗?」有人说:「去西方的人都没有说他已经到了。我儿子去台北都会打电话说:一妈一,我到了。」他走的时候你都没有叫他带大哥大走啊!会这样问的人就是有疑惑,有疑惑怎么办?就自己去请教善知识,不然自己去深入经藏。如果你有疑惑,这样障碍着你不好,赶快去请问。

【师言:史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读《六祖坛经》,你会发现六祖虽然不识字,但很多经典都知道。他记一性一太好了,为什么?因为他心清净。他应该有听过人家诵《阿弥陀经》,早晚课大部分人都在诵嘛,但他只是讲个大略,并没有每一句都讲出来。《阿弥陀经》有一段,「从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六祖大师并没有很清楚地讲十万亿佛土,他讲〔十万八千〕。我们一般在读经典的人不会读,说:「噢!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要经过十万亿佛土。」这只是读它的文字,并没有真正懂它的道理。六祖大师就能够讲出真实义,能够真正去明白那个道理。

佛经里面有很多的数目,它都是表法,比如《阿弥陀经》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就代表「七觉知、八正道」,这叫表法。六祖大师讲的表法,讲〔十万八千〕,就是要谈一个重点,即是你心中的〔十恶〕〔八邪〕,如果你心中有〔十恶八邪〕,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远,〔十恶八邪〕就是理,〔论相〕就是事。就好像很多人不明白「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意思,释迦就是表慈悲,牟尼就是表清净,佛就是表智慧。当你念这句佛号,你就知道学佛有三个重点:清净、慈悲、智慧,这三个重点就代表法身、报身、化身,清净就是法身,智慧就是报身,慈悲就是化身,每个人自心都有三身。当你念一句佛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9你就要知道怎么学佛,你要知道它什么意思,朝着这三身来学习,你佛法就懂了。

【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举个例子,要成佛快还是慢?就看你什么根器嘛2上智〕的人悟则刹那间,〔下根〕器的人一定要拖很久,要三大阿僧祗劫,事实上没有时间表。你问一个人:「你什么时候才要自己修?」他可以回答你:「三大阿僧祗劫。」你哪里知道他什么时候要自己修。比如我们对一个人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什么时候要放下屠刀?你叫一个人「回头是岸」他什么时候回头?时间表你自己决定嘛!放下的那一刹那,就是提起,你什么时候放下,就是什么时候提起,提起就是下定决心!修行不用骗人,你今天修行不得力就是在拖,你只是在蕴酿学佛的气质,就像很多人拜忏也好,诵经也好,想消业障。曾经有个学生带一个朋友来,问我消业障的问题。我问他:「你都怎么样消业障?」他说:「我听人家说业障重的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我问他:「有没有消?」他说:「没有。」他又听人说《梁皇宝忏》比较有效。我说:「这本诵了之后,要诵一本《慈悲三昧水忏》。之后,是不是应该也来诵一诵《金刚忏》或什么?」我说:「你这样都没有感觉,怎么办?你相信诵经可以消业障吗?」他说:「师父,你是出家人呢,怎么能说这种话?」我说:「这种话是我替你说的。」他想了老半天说:「宁可信其有。」我说:「我证明给你看,马上就消业障。你现在坐着,我说一段话给你听。」我跟他说了十分钟,说完后,我问他:「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他说:「师父,我心里觉得很轻松呢9我说:「你现在觉得轻松,这叫做消业障,业障当下就消。你本来身心很痛苦就叫业障,你现在身心很愉悦就叫消业障。」为什么大家好像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问题一直卡在你的内心?为什么不放下?你回去消一消啦!你要是真的懂,天堂地狱可以证明,有没有业障也可以证明。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远〕还是〔近〕?也就是说容易不容易到啦,明白这个道理,就容易到,否则就很困难。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人有两种,]下根和上智。[法无两般。]法没有问题,任何法门都没有问题,任何一本经典都很殊胜。[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的人叫下根,〔悟〕的人叫上智,因为迷悟不同,所以产生了快跟慢、近跟远的差别,都是自己的问题。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念佛〕求生西方的人是不是〔迷人〕?不可以这样解释。就像我讲过,〔念佛〕,是没有问题的。我说过你拿钱放进功德箱哩,由于心态不同,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功德,一种是福德,动作和钱是一样的,但产生的结果不一样。同样的道理,两个人同样在〔念佛〕,但结果不一定相同,大家要明白这个概念。〔迷人〕就是只会在相上念佛或心外求佛,他不会回归自己的心,不明白西方在哪里。其实,西方就在你的心,阿弥陀佛在自己的心,不从自己自心下手,怎么去西方极乐世界?六祖是要表达这种意思,任何一个法门都不可以离开他的心。但一般念佛的人不是这样,你听他问就知道他不懂〔念佛〕。比如他问:「一天到底要念多久?」或「我是要念药师佛还是念阿弥陀佛?」或者:「我听说早上要念观世音菩萨,晚上要念阿弥陀佛。」我说:「观世音菩萨比较早起吗?」你听他问话就知道他外行。不懂心的人问的问题你一听就知道,这样的人要往生极乐很困难。

六祖说〔悟人自净其心〕,「自净其意」这句话不是六祖发明的。之前七佛,共同诵的一个偈,所有的佛弟子都应该按照这首偈去修行,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每一尊佛都这样讲,这首偈已经讲得很清楚。什么叫不老实?第一句不管,第二句也不管,就专挑第三句。「师父,怎么样自净其意?」自净其意是一种结果,因是什么?就是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常常这样回答,有人觉得不满意,认为太浅,说:「这个我早就知道了。」你知道什么?学佛有很多概念你根本没有做,要想谈更高深的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们今天也是要从这里谈,否则这个人学佛是不老实的,是不会成就的。每一尊佛、菩萨都是这样修的,包括六祖大师都这样讲,不例外,只是六祖大师的速度很快,他是坐电梯,我们是坐轮椅、爬楼梯。你为什么要耽误你自己呢?!

《六祖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