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 第77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77集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幔幢 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 亡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 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 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 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 莲华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一性一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之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方便品。

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一性一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一爱一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

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瞋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牦牛一爱一尾?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 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 与义作雠家

无念念即正 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 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来请法不向祖师礼拜,便是傲慢。我们去请法要跟人家顶礼。【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你既然诚意不够,干脆不用了。骂人也要有勇气。【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也就是说你会这么傲慢,你心中必然有什么值得你傲慢。〔蕴习何事耶〕,就是你到底做过什么事?所以你才会表现出这么傲慢的样子。【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你们自己看看,一部《法华经》六万多个字,念〔三千部〕要多少年?一天念一部,夜以继日,你可以吗?念得很熟的最快要五个小时。每天诵一部,这样的人算很厉害,够一精一进。〔三千部〕差不多要八九年,这需要功夫。如果你的功课定太多,一般人都会中断,不会持续。能念三千部还是有功夫,要傲慢也要有道理。【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六祖大师看他的表现,就知道他不懂《法华经》,就叫他再回去念一万部。你念一〔万部〕,还要明白《法华经》的〔经意〕,而且〔不以为胜〕,没有自以为了不起,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跟我肩并肩。意思就是说:「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跟我谈一谈。」【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责备他,〔负此事业〕的〔负〕就是自负,〔事业〕就是诵《法华经》三千部。意思是:「你诵《法华经》三千部就这么自负,都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什么过失?贡高我慢。【听吾偈曰:礼】顶礼。无论我们向佛菩萨顶礼,还是向法师顶礼,目的是要降服你的傲慢,但你却不顶礼,就代表你傲慢。【本折幔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我们今天为什么那么多罪过?都是从「我」而来,都有个「我」,无论你现在行善也好,只要是有「我」,那个善不纯,不是真善,是沽名钓誉。你看看这句话,谁没有罪过?每个凡夫都是有「我」,难怪我们障碍这么多,因为我们造这么多罪都不知道。【亡功福无比。】诵《法华经》三千部的功夫,如果你不执着这个功夫,你报就无所限量。成佛的《法华》呢!诵《法华经》是很不可思议的呢!你能够诵三千部,又能够不执着这样的福报,在《金刚经》所讲的就是「「无住相布施」,「其福胜彼」。

【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你们以后取名字要注意。【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赞叹他,很一精一进地诵《法华经》。【空诵但循声,】但是不懂经义。【明心号菩萨。】你诵《法华经》要懂佛心,要明白你的心,明白佛心和自心才叫〔菩萨〕。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法华经》是为菩萨讲的。【汝今有缘故】和六祖大师有因缘。【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佛讲经四十九年没有讲一个字,讲的就是道本无言。本体的东西本来是无言无形无相的,不可以来形容它。如果说它是什么,都是妄。有人常讲「越描越黑」,本体不可以描述,所以才越描越黑。【莲华从口发。】如果你真的明白这个概念,你才能够真正明白《妙法莲华经》到底在讲什么。所以你要听听不到的声音,你要看看不到的世界。大家看到的都很肤浅都很表面,都是假相。【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向六祖大师忏〔悔〕。【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六祖讲得多好。你们在读经典,请问,是经典讲错还是你自己不懂?这个讲得很直接。我们不可以以凡夫之见,来批评圣人之言。就好像有人批评《论语》过时了,批评《道德经》太不切实际,或有人批评佛经太消极了。我们自己执迷不悟,自己看不懂却不知道。如果连圣人都不臣服,你要臣服谁?臣服你自己吗?如果是这样,你自己又是什么样子?反观回来,才知道我们自己太无知了。〔法即甚达〕,经中讲得很清楚。〔汝心不达〕,自己没有下功夫才不通达,所以心有障碍。〔经本无疑〕,经中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汝心自疑〕,自己生起了障碍迷惑,读这本经怎么会懂?!我之前教过《楞严经》,那时候我还没有出家,就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您不要教这部佛经,因为这本佛经是伪经。」我就笑笑说,如果这本经是伪造的,那伪造的人也太高明。为什么?那个人根本是佛,不然他怎么能够仿造这样的思想?你对这本经这样读它有什么意义?你怎么会懂呢?所以大家要察觉到自己的问题才是重点。

【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一性一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这就是问题了。你们有在诵《金刚经》,《金刚经》以什么为〔宗〕?我们自己在读,但是你不知道它的宗趣,它的根本思想到底在谈什么。被这样一问,法达讲不出来,他的意思就是:「我只会诵经而已,哪里知道什么宗旨。」这就看出来我们在学东西很盲目,不明白。你清楚再去学好不好?不要不清不楚。我还是建议各位,因为经典太多,在读之前,还是要先请问内行人。比如:「师父,我比较喜欢读《般若经》。」我就跟你说要读哪几本。比如你比较喜欢读唯识,那我就跟你讲应该读哪几本。至少人家跟你讲你应该怎么读,否则读了老半天不知道在读什么。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之一遍,吾当为汝解说。】《六祖坛经》很多地方六祖都说他不识字,但是有人考据说六祖识字。他识不识字不是我关心的重点,不要掉入争辩或考据,就像胡适先生考据说《六祖坛经》不是六祖说的,胡适先生这样考据没有意义嘛!我比较关心六祖讲什么。【法达即高声念经,至方便品。】六祖大师慈悲,叫法达念给他听。以六祖大师的程度,不需要全部听完。方便品是《法华经》的第二品,这样也要一个小时。【师曰:止?六祖大师已经知道这本经在讲什么了。【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世尊再怎么譬喻也没有离开这个道理。【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诸佛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告诉你〔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众生皆有佛一性一,他要教你觉悟的知见,解脱之道,他要教你如何解脱生死,这是佛来到世间的目的。《法华经》讲的就是世尊的本怀,他真正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他都是权巧方便,大家要谨记在心。

【世人外迷着相,】我们处在这个世间,我们对世间所有一切外在的现象着迷。外面这个世间你都看得到,你都迷。〔外迷着相〕执着的就是缘起。【内迷着空;】执着的是一性一空,这样讲也不对。缘起一性一空是一体的,不可以执着缘起否认一性一空,或执着一性一空否认缘起。这句话原则上就是跟你讲空跟有都不可以执着,所以你不可以执着你已经跟空相应了,连这个概念你都不可以有。【若能于相离相,】不执着缘起。【于空离空,】不执着一性一空。【即是内外不迷。】不执着体,不执着用,不执着一性一,不执着相,都不执着。【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如果你能够这样领悟,就是见一性一了。这样的知见才是佛的知见,才是开悟的知见,你们要有这样的知见。为什么八正道一开始就讲要有正见?这个就是正见,就是最彻底的正见。对声闻人来讲,正见就是四圣谛;对缘觉来讲,正见就是十二因缘;对菩萨来讲,正见就是六波罗蜜;但对佛来讲,正见就是缘起一性一空。这一点是大家要谨记的,六祖大师所讲的就是这样的法,就是最彻底最上乘的法。【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简单地说就是〔开〕〔示〕〔悟〕〔入〕。【若闻开示便能悟入,】你们今天来上课,就是闻〔开示〕。〔开〕就是开启,〔示〕就是指出,指出众生皆有佛一性一。但你不见得悟,所以还要你〔悟入〕。跟你讲你有佛一性一,但你并没有悟到佛一性一。我们一般在谈禅这个字,指的是禅定。除了禅宗,禅宗的这个禅字不是禅定的意思,是悟的意思,大家要分辨清楚。人家说叫你参禅是叫你悟的意思,就是这里所讲的悟入。你要〔悟入〕啦!大家听课,假设没有悟,那就是皮一毛一。所以要悟,悟佛到底在讲什么。【即觉知见,本来真一性一而得出现。】也就是说你能够透过佛法的开示,再加上你自己的体悟契入,你就可以见到自己的本一性一。〔开示悟入〕这四个字可以配「信解行证」这四个字,〔开〕可以配「信」,〔示〕可以配「解」,〔悟〕可以配「行」,〔入〕可以配「证」。六祖大师是直接了当来谈它的意思。

【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为什么六祖大师会讲这一段?看过《法华经》的人,感受会比较深。没有看过的,比较不容易知道六祖大师为什么这样讲。在《法华经》《方便品》里,佛有谈到这样的一个概念:只有佛跟佛才能够知道佛的境界,其他的人不能够了解。现在法达就掉入这个陷阱,他认为我们一般人是没有机会去悟到像佛一样的境界,所以六祖大师才会提醒他〔汝慎勿错解经意〕。各位,哪个不是佛?没有错啊,唯有佛与佛才能知啊,那你不是佛吗?所以事实上一般人自我障碍很深,我们认为我们不是佛,所以我们听不懂,我们不能够明白。真的吗?六祖大师说:「你不要认为我辈无份。」也就是你不要认为自己没有机会。如果你这样去理解,事实上你就是诽谤《法华经》。【彼既是佛,已具知见,】〔彼〕指的是法达。你就是佛啦!你也同样具足这样的知见,就是《坛经》所讲的「何其自一性一,本自具足。」【何用更开?】你从自己悟入就好,何必心外求法,希望别人帮你开启呢?【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六祖大师这样鼓励法达,意思就是说佛的知见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佛的知见,你们相信吗?上个礼拜在台北上课,我讲一个概念,什么叫顿悟跟渐修。有同学跟我谈这个问题,我说这个问题不要谈。为什么?我现在讲,你明白就叫顿悟,你不明白就渐修,那还有什么好谈的?这个不需要辩。就像六祖大师这样说,你懂就顿悟,不懂就渐修,有什么好谈的?佛的知见就是你的心,简单地讲,你要到哪边去找佛?你就是佛。明白这一点,就在那个当下,你自己一觉醒了,很多事情就会明白。但是,问题是,我们潜意识当中不能够相信。为什么?因为自己没有修行,因缘未具足,所以人家跟你讲没有办法。法达为什么能开悟?人家有诵三千部《法华经》的功夫。

【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一爱一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众生为什么不明白自己是佛呢?这个概念事实上已经讲过很多次了。你的自一性一被你的贪瞋痴,被六尘的境界,被所有的因缘所干扰。〔外缘〕就是六尘,〔内扰〕就是六识,我们被这些六根接触六尘产生六识的境界干扰,之后就好像被人家控制。你好像总活在动荡不安当中,因为你没有活在如如不动的状态,你看到的都是动荡不安,所以心不会静,不能够明白自一性一的本质,不能够体悟。因为佛慈悲,所以劳驾佛从〔三味〕就是从定中起,佛本来如如不动,但他为了度化众生的关系,所以要劳他〔苦口〕婆心来告诉我们。〔劝令寝息〕,〔寝息〕就是止息的意思,劝我们止息这一切的妄想。大家不要再胡思乱想了,不要抓着你的脑袋不放,你只要一止息你就见到了。但是你一思想,你都不会见到。这样的概念在《坛经》里面讲过很多遍了,秉息诸缘,勿生一念,你当下就能够见到那个本来面目。《六祖坛经》常常用这样的手法开示很多人见一性一。

【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瞋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一个人心只要有不善念,就是众生知见。你的念头只要不善,就是邪就是恶,就是众生知见。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要劝人家时时观照,或劝你要念佛呢?因为你不念佛你就会〔开众生知见〕,你不时时刻刻观照自己,就会为非作歹,那不是很危险吗?【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心只要是正,只要时时有善念,这不是〔佛之知见〕吗?你不这样修,你要怎么修?六祖大师所讲的《坛经》真的是很实用,没有很一抽一象。你能够这个样子,就是〔开佛〕〔知见〕,否则就是众生知见。所以大家不要一直用众生知见看这个世间,那没有意义。【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你知道什么叫〔世间〕法,什么叫佛法了吗?〔出世〕间法就是〔开佛知见〕,你就能够解脱生死,但是如果你用众生的心在过人生,那就是〔世间〕法。六祖大师的解释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他总是能够讲出它的内涵,而不是解释名词。【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牦牛一爱一尾?】这就是六祖大师劝法达,执着一天到晚诵《法华经》,以为这就是他的定课。每天的功课就叫定课,功课以外的就叫散课。不要只有每天这样诵经,这样从头一直念,就跟牦牛在追它的尾巴一样,一直绕,这叫轮回。但你读这一段不要误会:「啊,从今之后就不要再诵经了。」他只是跟你讲不要执念,重点是你不要执着。还是要诵,要做,但是不要执着,应该做的事你都要做,但是你全然不执着。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法达问:「假设我懂了《法华经》的意思,那我从此不用再诵了?」这当然是不对啊>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法华经》有什么过失?难道它会障碍到你吗?开悟了不是不用做,你不要以为已经领悟了就不用做了,那是懒惰,是理事没有圆融。【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迷〕跟〔悟〕在于自己。你要有所〔损〕还是有所增〔益〕,还不是靠自己?你自己要成为怎么样的人,要不要长进,都是你自己,跟经典有什么关系呢?【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这句话很有名,告诉一些要诵经,但不懂,不会用经中的涵义去生活去力行的人。如果有人问你每天在做什么,事实上人家是在问你怎么修行,如果你说:「我每天都静静地自我反省,遇到事情我都能够冷静去处理。」这样我反而能够赞叹你。如果你说念佛经几千几万部,你不见得懂,但我不是否认你这样做,我要听你真正修行的功夫,要听你讲出来,你有功夫在这里,〔口诵心行〕,你在诵经,但是经中的涵义你懂,才能够依教奉行,落实在生活,你就懂。你只会诵经,不会用在日常生活,你就是被这本经所绑所困所转,那不是太冤枉吗?>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你诵这本经这么久,但你跟它的〔〔义〕理完全背道而驰,那不是跟它当个冤家吗?【无念念即正,】念念不执着就是〔正〕。【有念念成邪。】念念执着就是〔邪〕。【有无俱不计,】也不可以有个概念说「我念念不执着」。有修没有修,有境界没有境界,全部抛一边,两个都不执着。【长御白牛车。】就是一佛乘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样你就可以驾驭你的佛一性一。

【达闻偈,不觉悲泣,】之前他《法华经》虽然没有悟,但已经诵了三千部了,所以经六祖大师一点,他就贯通了。你们没有很熟悉《法华经》,所以你们的感动很有限。这跟你过去的背景有关系,你读得深,给你点一下,你就听懂了。《法华经》你看一两品,看方便品就好,看完再来跟这个公案搭配,感受会更深。【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迷失在自己的邪知邪见很久了。不要我今天讲完,你都还不承认自己迷失,那开悟就更不用讲了。

《六祖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