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上,不论是富商巨贾,或是贩夫走卒,每个人对自我都有一些期许和信仰。一般人除了信仰宗教以外,有的人相信金钱万能,有的人相信权势有力,有的人相信情爱美好,有的人相信友谊关怀胜过一切。当然,也有的人相信因缘果报,但是,芸芸众生中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喜欢相信命运”。
以上是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于二○○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在上海普门经舍主持“当代问题座谈会”时,针对“佛教对命运的看法”所做的开场白。大师认为,生活里,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自己”;而自己的问题之中,又以“命运”最为重大。因为一般人对于自己的明日不能预知,对于自己的前途无法掌握,便想探索命运,甚至把一切归咎于命运。例如,有的人从小到大,学业顺利、事业成功、爱情得意、家庭美满,一切都很顺心如愿,他就庆幸自己有好的命运;有的人一生坎坷,挫折不断,他就感叹造化弄人,时运不济。究竟人有没有命运呢?大师肯定的说:所谓“命运”,其实就是“因缘”。
大师引述佛言“诸法因缘生”,以及六祖大师说:“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一陰一陽一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最后结论出“命运与我们的口言身行,尤其存心善恶,有很大的关系”。
大师不讳言:“一个人的一生,有时候因为一句话,或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块钱、一本书、一个环境、一个观念、一个思想,都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不过,大师强调:“我们生命周遭的人、事、物,虽然有时可以影响我们的祸福、有无,但那只是一时的,究竟最终的命运,还是操之在我;命运绝对不是天神可以左右,也不是像算命先生所说,能够预知,如《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其一生的际遇不就说明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吗?再如佛教里的『沙弥救蚁』、『乌龟报恩』,不都是命运可以改变的最好明证吗?所以自己才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人。”
大师对命运的诠释,一精一辟独到,尤其对“命运操之在我”之说,给了与会人士极大的鼓舞与信心。以下是当天问题座谈的实况纪录。
时间:二○○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地点:上海普门经舍
主持人:星云大师
对象:北大、川大、兰大、京大之学生及一般信众
一、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聪明,家世显赫,富贵到老;有的人则是终其一生努力奋斗,到头来还是潦倒以终?请问大师,人的贫富贵贱、穷通有无,到底是由谁来主宰的呢?
答:世间为何有贫富、贵贱、智愚、美丑的不同?这些问题常常使人误解世间不平等,甚至怨怪老天作弄人,因而愤世嫉俗或偏激行恶。其实,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出身豪门,家世显赫;有的人门第寒微,卑贱低下?有的人天赋异禀,端庄美丽;有的人资质平庸,其貌不扬?有的人一生坐享祖上余荫,福禄双全,凡事顺遂;有的人即使再怎么努力奋斗,结果还是颠沛困顿,潦倒以终?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言以蔽之,都是由于个人宿世善恶业所招感的果报,而一般人则将这一切不同的人生际遇归之为“命运”。
命运的产生,其实就是三世因果的现象。就佛教来讲,生命是通于三世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生命,而生命流转的经过就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说明:有情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一念“无明”,造作了各种“行”为,因此产生业“识”,随着业识投胎而有“名色”,继而“六入”(六根)成形,借着六根接“触”外境而产生感“受”,而后生起“爱”染欲一望 ,进而有了执“裙的行动,结果造下业“有”,“生”命的个体就此形成;有了“生”,终将难免“老死”,“死”后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
因为生命是三世循环不已,而三世循环的生命就是靠着累世所造作的“业”来贯穿,所以我们今生的命运好与坏,不是现世因缘才决定的结果,而是过去久远以来多生多世所累积的善恶业力,到了此生都能现前,都能发芽,都能生长,因此今生的幸与不幸,除了今生的行为因素以外,也与过去世的因缘有关。
同样的,我们今生所做的善恶好坏,也可以在未来开花结果,成为来世的命运。此即佛经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三世的生命,好好坏坏,互为因果,所以今生的幸福、富有、荣华富贵,都与前世的好因好缘有关,这就如同我们赞美资质优秀的儿童为“天才”、“天赋异禀”;“天”就是因果,因为他有过去所做所为的“基因”,到了现世因缘成熟,自能显现他的聪明才智。反之,有的人今生穷途潦倒,挫折不断,也不要怨天尤人,怪你怪他,这也是由于前世的作为──业力所招感的结果。
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每件事都有其因缘,而主要的原因,就是业力。在《正法念处经‧地狱品》说:“火刀怨毒等,虽害犹可忍,若自造恶业,后苦过于是。亲眷皆分离,唯业不相舍,善恶未来世,一切时随逐。随花何处去,其香亦随逐,若作善恶业,随逐亦如是。众鸟依树林,旦去暮还集,众生亦如是,后时还合会。”业维系着我们三世的生命,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生生世世永无休止的在六道里轮回不已。
所以,人生要想改变命运,必定要从自我身、口、意的行为改造做起。也就是要从“因”上去探究,如果凡事只在“果”报上计较、追求,那是无济于事的。例如,有的人天生聪明,就是过去世勤劳、用心,得遇善知识,信受奉行的结果;家境富有的人,因为他节俭、有预算、勤生产。
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贫贱显达,是依行为而决定;行为有因果的关系,行为是因,业报是果。业左右了人生的穷通祸福,因此我们的每一个举心动念,可以说都是在创造自己的命运,我们不必依赖算命、看相、卜卦、求签、掷筊来决定自己的前途与未来,自己的身心行为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例如,心思改变,态度会随之而变;态度改变,习惯会随之而变;习惯改变,人格会随之而变;人格改变,命运会随之而变。因此,改心换性是改变命运的药剂;回头转身是开创命运的良方。
命运就如世间事,都是有因有果;种什么因,就收什么果。因果报应,毫厘不差,而果报的好坏,都是取决于自己的业力,不由天神所赐。如果我们所做正直,即使阎罗王也不敢随便裁判、处罚我们,正如世间上的法官,一旦判了冤狱,自己也会受到制裁。假如我们的行为不好,即使阎罗王受到贿赂而判决不公,他也会受到报应。所以,人人有佛性,人人也都是上帝,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
总之,佛教不讲主宰,而讲因缘,如果勉强要说有个主宰,自己就是主宰。因为世间无常,在无常里,只要自己改变因缘,就可以主宰未来的结果;因为人生没有定型,只要我们修正、改善、改良自己的行为,自然就能改造自己的前途、命运。
因此,个人的贫富贵贱,虽然后天也会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因素所影响;乃至朋友的资助或拖累,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一个家庭的幸福平安与否,除了家长主宰着一家的经济生活之有无以外,家中每个成员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好坏,也会受到国际局势,以及国内的地理、气候、民风等因素所影响,所以一切都是因缘在主宰。但是,如何培养好因好缘,主权却掌握在自己手里,所谓“善缘好运”,只要我们平时广结善缘,自然就会有好运。因此,想要有光明的前途与美好的未来,积聚善业是很重要的不二法门。
二、佛教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行善,却不得善终,原因何在?
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因果报应的原理就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循环,明明白白。偏偏有人对因果生出许多误解,理由是:有的人作恶多端,但他一生荣华富贵;有的人善良有德,偏偏穷途潦倒。“善无善报,恶无恶报”,如此何来“因果”之有?如此“因果”,怎能叫人信服?
其实,因果是通于三世的,不能只看一时。有的人虽然今生作恶多端,但是由于过去世行善,累积了许多功德资粮,就如一个人过去在银行里储蓄了很多存款,现在虽然作奸犯科,你能不准他提用存款吗?反之,有的人今生行善,但过去作恶的业报现前,就如有人往昔负债过多,虽然现在做人善良,然而欠债还钱是必然的道理,你能因为他现在很有道德修养,就不用还钱了吗?
所以,善恶因果不能单看一时、一世,因为因果报应依其受报的时间,有现报、生报、后报。正如植物,有的春天种,秋天收成;有的今年种,明年收成;有的今年种,多年以后才能结果。而业报之所以有现生成熟、来生成熟、后生成熟等不同的差异,其原因有二:
(一)因的力量有迟早:譬如一粒瓜种和一粒桃种同时下种,瓜种当年即可生长结果,而桃种须待三、四年后方能结果。
(二)缘的力量有强弱:譬如相同的二粒豆种,一粒种在空气流通、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一粒种在潮湿一陰一暗、土壤贫瘠的角落里,结果二粒豆种发芽成长的速度一定不一样。因为诸缘具足,成长自然早些;助缘不够,自然业果成熟较慢。
由此理论得知,好人今生所以受苦报,是因为过去所种的恶因今已缘熟,须先受苦报;而今生虽然行善做好事,但是因为善因薄弱,善缘未熟,所以须等待来生后世再受善报。恶人作恶,反得好报的道理亦然。
善恶因果,不是不报,只是时辰未到,道理是很简单易懂的,只是一般人并不容易有正确的认识。
话说有一位老和尚想在山里建一座寺院,于是下山来到村子里化缘。他把化缘的目的写成告示牌,竖立在路口,自己就在地上坐下来静静的念佛、诵经。但是几个月过去,每日来往的行人都视若无睹,没有任何人主动乐捐,只有一个卖烧饼的小孩看了过意不去,就把当天卖烧饼的钱全部捐给老和尚。老和尚深受感动,对小孩子说:“日后如果你生活上发生任何困难,可以到某某山的某某寺院来找我。”说完摸摸小孩的头就离开了。
卖烧饼的小孩起初并没有把老和尚的话放在心里,但是他回去后因为一交一 不出钱来给老板,结果就被开除了。失去工作的小孩,从此流落街头当乞丐,不但三餐无着,而且居无定所,生活环境的卫生也不好,不久便眼睛全瞎,从此连讨饭维生都发生困难。这时他忽然想起当初老和尚一交一 待的话,因此依言到山里找老和尚。
老和尚是一位有神通的得道高僧,早已预知小孩子要来,因此昭告全寺大众,说:“明天有一位功德主要来,他是我们的大护法,大家要准备迎接。”隔天,当家师、知客师都没有见到什么大护法、大施主来。直到晚上,老和尚问道:“我们的大护法来了没有?”“没有。”奇怪!应该要来的。这时知客师说:“老和尚,大护法、大施主没来,倒是有一个瞎了眼的小孩子来过。”“哎呀!那就是我们的大护法、大施主啦!跋快迎回来,待为上宾,好好的照顾他。”
于是在老和尚的指示下,小孩子被安排在寺院里住了下来。有一天晚上,小孩半夜起来上厕所,因为过去大寺院的厕所不但大,而且很深,小孩一个不小心,跌到厕所里淹死了。
消息传开,一时闲话满天飞,大家认为小孩子不做好事倒还好,做了好事不但失业,眼睛也瞎了,现在又掉到厕所里淹死,这哪里是好心有好报呢?
老和尚知道以后,就集合大众,告诉大家不可以如此看待这件事,不要以为没有因果,其实这正是因果。老和尚说:“这个小孩子由于前世造下的罪业,本来今生应该出生为癞痢头的穷苦小孩,下一世则是一个瞎子,再下一世又会受到掉进厕所淹死的果报,这本来应该是三世的罪业,但由于他今生布施建寺的功德,结果三世的罪业都集中一次受报,现在已经苦报受尽,升天享乐去了。”
“因果报应”就像一个人欠了债就一定要偿还;吾人只要造了业,就一定要受果报。所以,三世因果一世报,看似不好,其实是消业,当业报受尽,自然无债一身轻,这其实是好事。只是因果业报的关系复杂而繁琐,实非凡夫之智所能认识清楚,因此一般人很容易错乱因果。
有一个年轻人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工厂,他一心想要多赚一些钱,因此每天早上都会到王一爷 庙里去拜拜,求王一爷 赐福给他,让他发财。
有一天,年轻人照例到王一爷 庙烧过香之后,骑着野狼150CC的摩托车赶着要去上班。因为车速太快,一头撞上桥梁,结果车毁人亡。
年轻人的父亲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怨怪王一爷 没有保佑他的儿子,因此怒气冲冲的到了王一爷 庙,准备打坏王一爷 的像。
这时庙里的庙祝上前对老先生说:“老先生,你千万不要怪我们的王一爷 不灵感,不肯保佑你的儿子,你要知道,你儿子骑的是野狼150CC的摩托车,我们王一爷 骑的是白马。当王一爷 看到你儿子即将撞上桥梁时,也想上前救他,但是你儿子的摩托车太快了,王一爷 的白马赶不上,结果『砰』一声,就出车祸了。”
从这故事大家可以知道,车子太快,快有快的因果,你不能怪王一爷 。就像我们平时做人处世,常常很容易怨天尤人,很容易错怪别人,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关系。比方说,我常听一些人抱怨:“我每天烧香拜佛,为什么身体多病呢?”“我信佛如此虔诚,为什么钱财被人倒了呢?”“我吃斋念佛,为什么生活总是不顺利呢?”“我每天打坐参禅,为什么命运多舛呢?”我听了不禁感到奇怪,佛门又不是保险公司,你只知道一味祈求佛菩萨加被,自己的言行却违背“因果”,怎么能得到好报呢?
再说,所谓“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经济有经济的因果,我们不能错乱“因果”。想要身强体健,必须注重饮食、运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想要事业成功,必须一精一进勤奋、把握机会、分析市场趋势;被人欺骗,应该先检讨自己是否贪小便宜,伤害别人;遭到扒窃,应该先反省自己是否太过招遥,让钱财露白,或许也可能是自己前世有欠于他,今生藉此还债也不一定。
由于我们遇事往往不去探究因果关系,不懂凡事都不离因果,因此无明烦恼,甚至对因果产生怀疑,如刚才说的,“某甲布施行善,为什么如此贫穷?某乙为非作歹,为什么这么富有?”其实因果业报有现报、生报、后报,好比植物有春种秋收,有一年生,有多年生。“因果”业网比植物的生长因素更为错综复杂,之所以迟速不一,轻重有别,其间的“缘”也很重要,好比一颗种一子,即使再好,也需要沃土、一陽一光、空气、水分、剪枝、施肥,才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世间之事亦然,一个人具有才华固然是一个好“因”,但也要加上好“缘”,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一个人素行不良 固然是一个恶“因”,但如果能加上一些好“缘”,也可以改变因与果之间的关系,或许会减轻将来的恶“果”。所以,平日里每当我看到一个人才,总会在心里思想着如何给他一些好的因缘,让他能够早日成就;每当我看到冥顽的众生,也常思忖着如何循循善诱,给他改过向上的机会。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平时勤修善根、常做善事,多培养一些福德因缘,如《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纵使有方便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但毕竟不是完成;就如读书考试,没有考取学校,尽避给你插班附读,但是离毕业还有很长的过程,还是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达成目标。
所以,因果不能只看一时,要看三世;吾人的生命,推之往昔,可谓“无始”而来;望之未来,可说无穷无荆面对谜样的人生,有的人回想过去生中,自己做了什么?也有人妄想来生不知道会如何?更有人怨叹此生种种的不如意。其实迷时不解,悟时始明,正如《三世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鉴古知今,从现知未,这不是“三世生命,一偈可明”了吗?
三、佛教讲,人的穷通祸福,都是自业自受的结果,那么一个人信不信佛,对我们的前途会有什么影响吗?请大师开示。
答:过去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名叫大迦叶,他曾经自豪的说:“如果我不能遇到释迦牟尼佛,我也能成为独觉的圣者。”可见佛教不是讲“唯我独尊”的神权,而是主张“人人皆有佛性,皆得成佛”。
我们每一个人,佛性本具,本性里都具足了三千大千恒河沙功德,只是金银宝矿在山中,如果没有开采,也如黄土一堆。人的内心世界纵有无尽的宝藏,但是如果没有开发,就如聚宝盆没有打开;又如一间仓库被关闭,里面的宝物永远不能呈现。
正如世间上有不少的有钱人,他把黄金埋在地下,每天仍然过着穷苦的日子;有的人本来可以开智慧,变聪明,但因执着,闻善言不着意,所以仍然愚痴。学佛,就是要开发我们本具的佛性、发掘我们内心的宝藏;信佛,透过对佛法真理的信仰,让我们找到一条可资遵循的人生道路,让我们的行为、思想不致有了偏差,就像车辆行驶在道路上,有了路标的指引,才不会迷失方向,又如火车行驶在铁轨上,就不致发生意外。
说到信仰,有一点大家必须认识清楚的是,信佛与信神是不一样的。过去在科学未发达之际,人们受着神权的控制,看到打雷就以为有雷神,刮风就想象有风神,下雨就认为有雨神,甚至树有树神、石头有石头神、山有山神、海有海神,乃至太一陽一神、月亮神、天神、地神......。有了这些神祇,人们出门做生意,远行谈事都要求神问卜,久而久之,人的生活起居都受到神的控制而不得自一由 。
佛教主张凡事不问神,问自己,因为人的业力和行为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自我的行为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所以,信仰神明的人,把神当成权威,当做赏善罚恶的主宰,但是佛教认为,最权威的人,最能赏善罚恶的,是自己的行为。佛祖只是像老师一样的教导我们,但是教导出来的人,有的以师志为己志,有的与师道相悖离,这就不是老师的责任了。如《佛遗教经》说:“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汝若不行,过不在导;我如良医,应病与药,汝若不服,咎不在医。”可见佛陀只是一个导师,一个先知先觉者,一个导一航者,至于我们信他,固然有好处;不信他,他也不致降灾给你,但是后果还是要自己负责。
谈到信仰宗教,在佛教里讲究信仰要具备三个条件:一、历史上真实的,二、能力上可靠的,三、道德上清净的。譬如我们所信仰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是历史上明确记载,是确实存在的;他的道德是圆满清净,具足智德、断德、恩德等三德;他具有自度度人、自觉觉人的大力量。所以,佛是值得我们信仰的对象。
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乎本性的精神力。正确的信仰,可以让我们获得无比的利益。在佛经中列举诸多的譬喻,例如:信仰如手、信仰如杖、信仰如根、信仰如力、信仰如财。尤其,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佛教并不是一味的叫人信仰,佛教的信仰是要我们建立在理智上、慧解上,甚至可以建立在疑情上,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佛教的缘起、中道、因果等教义,可以究竟解答人生的迷惑。所以,过去我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什么都不信,但不能不信因果,因为一个人有了因果观念,才能慎行于始,才能防非止恶,才能众善奉行,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此外,平时我们内心的贪欲、瞋恨、邪见、嫉妒,就像绳索一样的控制了我们的身心,使我们不得自在。学佛最大的目的,就是教我们如何从束缚中解脱出来,而获得自一由 ,就像历代的高僧大德在功名富贵之前,生死欲海之中,毫无畏惧,解脱自在一样。
所谓信佛,信的是什么佛?佛教我们要有慈悲、有智慧。有慈悲,就能人我一如、同体共生;有智慧,自能看清世间的得失,自能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甚至佛是大雄大力大无畏,佛有力量,你对世间一切境界能有力量应付吗?佛代表道德,你有健全自己的人格吗?信佛,不是求佛、拜佛而已,行佛才能获益;信佛,不是佛能给我们什么,而是透过信佛因缘,自己能行佛,就能圆满人生。
佛,代表真善美,所谓“有佛法就有办法”,相信真善美,自然拥有真善美。不信佛的人,心中没有善念、没有中心、没有主宰;不信佛的人,就如没有家、没有朋友、没有钱财、没有老师,又如无祀孤魂,什么都没有,人生还有什么好得意的呢?
信仰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的人生有目标,有目标就有向前、向上的力量。平常我们白天出门,夜晚都懂得要回家;信仰能为我们人生的最后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家。只是,一般人都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遇苦难生不起信心,所以一切要待因缘、要有善根,善根成熟了,自然会信。
在世间上,我们要找一个好的老师并不容易,假如能找到佛陀做为我们的老师,他是历史上实实在在有的,他确实有能力可以解除我们的苦难,他确实有慈悲、有道德、有愿力,是值得信仰的对象,但是信与不信,就全凭个人的看法与福德因缘而定了。
四、佛教讲,一个人的幸与不幸,都是自己造“业”的结果。请问大师,业到底是什么?如何让凡事讲究证据的西方人士相信,人生真的有业报的存在呢?
答:“业”,梵语 karma,音译作“羯磨”,是指“行为”、“行动”或“造作”的意思。也就是指行为、意志等身心的活动。
社会上,由于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经营运作,世间才得以运转不息;人类,因为身、口、意三业造作各种善恶行为,所以生死轮回不已。佛法将此主宰轮回的动力,称之为“业”,而造业的主人翁就是身、口、意三者。
由身口意所造的业,有善业、恶业、无记业。造善、恶之业,必定招感相应的苦乐果报,可以决定人生的成败祸福。也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道理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并且深植在一般人的心里,即使是笃信基督教的蒋宋美龄都曾说过:“自己的行为,决定未来的一切”,这就是业力思想。所以,业的真正意思就是:“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
业,维系了吾人三世的生命,因为有“业”这条生命线,三世的生命才能永恒不失,甚至好与不好,在无限的时空里循环不息,牵连不断,于是产生了三世因果的“轮回”说,而这个轮回的主宰者,便是我们所造的业力。
“业”有驱使造作的力量,故称“业力”。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无论善恶,都会产生一种力量,驱使我们去造作新的行为,新的行为又会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行为生力量,力量又生行为,辗转相生,就形成了循环式的业力推动圈。而这些善恶业平时就像种一子般埋藏在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一旦种一子遇缘,便起现行,起了现行,自然果报分明。
根据佛经说,因恶业而受罪者,称为罪业,罪业报生三恶趣;因善业而得福者,称为福业,福业报生人天。这就好象一个人犯了重罪,就得入监狱受刑罚,想不去都不行;做了善事功德,就会获得善名美誉,即使想推辞都推不掉。业力就是有“不愿生,强迫生;不愿死,强迫死”的力量。不但到人间来受生是行为业力的影响,就是到了业缘终了要死的时候,即使不想死,也由不得自己。
由于吾人一生的果报,完全由业来引导,此即所谓的“引业”,它具有强烈的作用力,能牵引吾人生于人、天、鬼、畜各道。甚至虽然同在人道里,又有贫、富、贵、贱、美、丑、强、弱、苦、乐差别的果报,此即“满业”牵引的结果。
满业是次要的,例如同样是人,可是长相不同;引业是重要的,例如应该投胎为人或是畜生,他强烈的牵引你非来不可。引业的果报叫“总报”,满业的果报叫“别报”,例如:画师先以一颜色一图绘其形状,此为引业的总报;然后再填以众多色彩,此为满业的别报。据《俱舍论》云:“一业引一生,多业能圆满。”引业乃以一业引起一生;满业则以众业引起种种的果报使其圆满。
此外,众生由于共通的业因,能招感自他共同受用的山河、大地等器世界,这是依报的业,称为“共业”。共业又分“共中一共 ”的业、“共中不共”的业。譬如山河日月、风霜雨露,人人同沾共沐,有相同的感受,就是共中一共 的业。又如一车的人同遭车祸,有的人一大难不死,有的人血肉模糊,这就是共中不共的业。
相对于“共业”,又有“不共业”,也就是个人的业因,能招感个人受用的五根等正报的业。不共业也有“不共中的共业”和“不共中的不共业”。譬如同一家人,不免忧戚与共,祸福同享,彼此有共业的关系,这就是不共中的共业。相反的,两个陌生人,对于彼此的喜怒哀乐,很难感同身受,缺乏共鸣,这就是不共中的不共业。
中国有一句俗话说:“阎王叫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说的就是佛教所谓的“定业不可转”。也就是说,善、恶之业所招感的果报,其受果、受时俱定,任凭山移水转都无法改变,这就叫做“定业”。反之,善、恶之业所招感的果报和时间还不一定,暂时不受报,就叫做“不定业”。
在部派佛教的一切有部里,又分业为“表业”和“无表业”,认为身业和语业中,能表现在外,并示予他人的,称为表业;无法示予他人的,称无表业。大乘佛教则认为意业于内心有其表示,所以也是表业。但是即使是“无表业”,还是有行为的余势,仍有其作用力。
刚才问到:“如何证明有因果业报的存在?”业,虽然是精神、肉体的感应现象,其实也是能用眼睛看,或用心感受的具体行为。例如从因果来讲,有了因,一定会有果,果报就是业力;因成为果,果报现前,不就看到了吗?
一粒皮球,使力一拍,它就跳得高;拍的力量小,它就跳得低。跷跷板,一头使力大,另一头就跷得高;使的力轻,跷的就低。世间凡所有物,只要你使力刺激,他就有反应,这就是业力。所以业力很合乎科学的定律与原理。
其实,世间上看不到的东西可多了。我爱你,“爱”在哪里?看不到,但爱是不得了的力量,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再如电,把电线剥开,电在哪里?也是看不到,但你用手一碰,就能感受得到。甚至,插头一插,电灯就亮,你能说没有电吗?
因此,刚才问到西方人讲究科学,凡事要能验证,要能看得到才肯相信,对于因果报应,因为看不到,因此不愿相信。其实业力不是信与不信的问题,西方人没有业力观念,但还是脱离不了因果业报的定律。业力论是世界上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好或不好、幸与不幸,生命的关联,生命的好坏,都与业力有关。
业是很复杂的东西,在善业里,有的人虽然做善事,但是他有某种企图,有自私、贪心,这种不清净的善业,也有恶的成分。在恶业里,有时他是为了替天行道,为了行侠仗义救人,当中也有善缘的存在,所以业是很复杂的,不是一般人所能了悟。学佛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正见善恶业力,如此才能谨言慎行,才能免受恶报。
五、佛教讲“诸行无常”,世间万法既是无常,必然不是常住不变,为什么唯独业力却又能三世相续,轮回不已呢?请大师开示。
答:有一则寓言说:一只毒蝎想要过河,就央请乌龟帮个忙,载它一程。乌龟怕毒蝎;毒蝎说:“你放心,你背着我,万一我螫你,你死了,我又岂能独生?”乌龟觉得有理,于是好心地背着毒蝎过河。游到河的中央,毒蝎对着乌龟的头上一螫,乌龟责怪毒蝎背信忘义,毒蝎满脸歉疚地对乌龟说:“我并不想伤害你,怎奈我已螫人成一习一 ,实在真是对不起啦9
所谓“烦恼易断,一习一 气难改”。佛教里有一位牛司尊者,虽然已是证果的罗汉,但平时嘴巴总是不停的呶来呶去,因为他在往昔曾经多世生为牛马,反刍惯了,一习一 气仍在。另外,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叶尊者,虽然苦行第一,但只要一听到音乐,仍会情不自禁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甚至即使是等觉的菩萨,因为一分生相无明未断,就如十四夜晚尚未圆满的明月,此皆因为余一习一 未断之故。
谈到一习一 气,平时我们有很多的行为很容易习惯成自然,一旦变成根深柢固的一习一 气,则生生世世难以去除。习惯有好有坏,好的习惯,如勤劳、诚信、谦逊、有礼、忍辱等,都能增长我们的道德,广结善缘,化险为夷,得贵人助。相对的,坏的习惯不但使我们终生祸患无穷,并且累劫遗害不荆譬如一个人脾气暴躁,恶口骂人,一习一 以为常,则必定人缘不佳,阻力重重;有的人养成吃喝嫖赌的恶一习一 ,不久便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其他如好吃懒做、阿谀奉承、欺骗违信等,都是自毁前程的陋一习一 。
烦恼余一习一 ,不但影响我们的一生,甚至和业力一样,影响及于来生后世。因此佛陀曾经将“业”比喻为“如种”、“如一习一 ”,说明为什么在无常的定律下,业力却能三世相续,轮回不已。
所谓“业力如种”,譬如一粒黄豆,经由种一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过程,最后黄豆虽然雕谢、枯萎了,但是因为有种一子保留下来,一旦遇缘,又会发芽、抽枝、开花而结果。众生业力的感果,也是这种现象。
所谓“业力如一习一 ”,譬如一个装过香水的瓶子,虽然香水用罄,但是瓶子里仍留有香水味在。透过这种“一习一 气”说,可知业力确实有感果的功能。
业有如念珠的线,线把念珠一颗一颗贯穿起来,不会散失;业维系着我们三世的生命,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生生世世,永无休止的在六道里轮回不已。所以,虽然我们的色身有生灭,但是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就如茶杯,不小心把茶杯打坏了,无法复原,但是茶水流到桌子上,流到地毯里,用抹布抹,用拖把拖,茶水在抹布、拖把、地毯里,它不会减少。由于业如茶水,是会流转再生的,所以说“业力不失,通于三世”。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人杀了人,杀人的行为虽在瞬息间消失,而杀人的起心动念,以及杀人的后果,却会严重的影响到未来。这种可以导致未来善恶果报的影响力,就是佛教的种一子思想。透过种一子说的成立,建立了三世轮回与因果循环的道理,告诉我们行为业力(身、口、意三业)的留存,不论历经多少劫,都不会丧失其“生果”作用。此即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所以,众生在生死海里流转,生命不断,就是靠“业”。业力,有“润生”及“发芽”两种力量。譬如我们所播的种一子,还要予以浇水、施肥才能生长,而“业力”就是生命的水分及肥料。所以,有了业力,生命才能继续存在。
业,有善有恶,善恶果报,均由自己承担,并非有神仙、上帝可以赏赐福祸,也没有阎罗、鬼王司掌惩罚。因此,只要我们要能够确实体认:业是自己创造,不由神力;业是机会均等,绝无特殊;业是前途光明,希望无穷;业是善恶因果,决定有报。如此则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创自己的人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六、刚才说,人才是主宰自己的主人,但有的人虽然有心改变现状,但因为意志薄弱,无法坚持,这时可以求助神明来改变命运吗?
答:一个人有心向上、向善、向好,总是善的因果,这时如果有求于朋友助他一臂之力,只要是好的朋友、有力量的朋友,都会不吝伸出援手。反之,即使亲如父子,如果儿女所做非法,素行不良 ,为非作歹,却不断向父母需索无度,明理的父母也不会满足他,否则爱之适足以害之。
同样的,我们求助于神明的保佑,如果你如法而求,不做违背因果之想,就等于官员,不是用贿赂,不是私相授受,不是私自图利他人,不是假公济私,那么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况下,都能获得一些助缘。
不过,佛教是一个讲究因果的宗教,所谓因果,就是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相对的,你想怎么收获,就必须先怎么栽种。所以一个人只要自己培养的福德因缘具足,即使没有神明帮助,只要缘分一到,什么都能如愿;如果没有福德因缘,即使向神明求助,不用说神明不能私自以他的权力来决定一切,即使他有神通威力,如果不依法行事,也不称之为神明。
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人对神明有所祈求时,总是备办三牲四果到庙里拜拜,或是承诺装金塑像;人间的贪一污贿赂,都于理不合,何况人与神道交往,更该要以道德、信仰、慈悲来广结善缘,才能得道多助。
在佛教里,一般人总以为佛陀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其实,佛不度无缘之人,佛陀也有无奈的时候。
有一个坏人名叫干达多,一生作恶多端,唯一做过的一件好事,就是有一次走路的时候,看到一只蜘蛛,本来一脚就要踏到蜘蛛的身上,可是心念一转:这一脚踏下去,蜘蛛就死了。由于当下生起一念的善心,赶紧收起将要跨出的一脚,于是救了蜘蛛一命。
后来干达多死后堕入地狱,蜘蛛有心想要报恩,佛陀也想满蜘蛛的愿,于是把蜘蛛丝一直垂放到地狱里去救干达多。地狱里受苦的众生一见到蜘蛛丝,也都争先恐后地蜂涌过来攀住它,想要离开地狱。这时,干达多瞋心一起,用手狠狠的推开众生说道:“走开!这是我的蜘蛛丝,只有我可以攀上去,你们走开!走开9
由于干达多的猛然用力,蜘蛛丝断了,干达多和所有的人又再度落到地狱里面去。佛陀这时十分感慨的说道:“由于众生自私、瞋恨,一点利益都不肯给人,对人不够慈悲,不与人结缘,纵使我有心想救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啊9
所以,佛教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力量都不能主宰我们的命运,即使天神,也无法操纵我们的命运,我们才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是创造自己命运的天才。神明没有能力把我们变成圣贤,上天也不能使我们成为贩夫走卒,成圣希贤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只要我们一精一进不懈,慧命的显发是可期的。
因此,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创造,不能把自己的幸福依赖、寄托在别人身上。一个人的一生,并不是靠父母师长的爱护,就能立身处世,必须有自己的能量,才能成功立业,别人只是助缘,自己才是主因。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去勤奋努力,却一味地祈求神祇赐予,这是“缘木求鱼”。就如同种田的人,自己不去开垦、耕耘、锄草、施肥、引水灌溉等,如此即使向神明磕破了头,也不会有金黄饱满的稻穗可以收获。
总之,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才能主宰自己命运。所谓“求神明,拜神明,不如自己做神明”。我们向神明求助,只是增加希望和力量,但终究要自己努力,神明不能给你财富。神明不是我们的经纪人,也不是我们的会计师;聘请一个经纪人、会计师,也要有利润给他,简单的几根香蕉、几粒苹果,就能要求神明赐给富贵、发财、平安,这是不可能的。再说,我们求神明,这是建立在贪念上,所求本身就不合法;没有善因,哪能有善果呢?求神明,应该求其加被,让自己有智慧、慈悲、勇气、忍耐,让自己从信仰中产生力量与智慧,如此才能究竟解决问题。
七、佛教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的命运如果是前世命定的,那么佛教是不是宿命论者呢?
答:佛教不是宿命论,宿命论认为:人生的成败得失、祸福穷通、悲欢离合,都是前世已注定,是由命运之神所掌握,今生即使做再多的努力也于事无补,因此当他遭遇困境的时候,往往认为冥冥中上天早已如此安排,任何的努力都是枉然,于是消沉、沮丧,不知奋发振作,而把自己宝贵的前程委诸子虚乌有的唯一神祇去主宰,甘心做宿命的一奴一隶,实在可悲。
其实,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吾人所受的果报,不管善恶,都是自己造作出来的,所谓“自作自受”,并非有一个神明可以主宰。譬如有人一出生就住在繁华的都市里,享受文明的生活;有人终其一生,都在荒山野地、穷乡僻壤营生,日月穷劳,这不是命运不公平,而是因缘果报不同。如经上说:“有衣有食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未施半分文。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僧人;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采一花 供佛前。”
〈因果十来偈〉也说:
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从这些偈语可以知道,人间的贫富贵贱、生命的长寿夭亡、容貌的端正丑陋,都是有因有果,并非凭空碰运气而来,也不是第三者所能操纵,而是取决于自己行为的结果,而其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力是通于三世的。也就是说,佛教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并不否定前世的善恶罪福可以影响今生的命运,今生的所作所为,也可能影响来世;但不管前世、今生、后世,都非定型,而是可以改变。例如,有人说错一句话,招来麻烦,但即刻道歉,取得别人的原谅,事情就能化解;做坏事,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诚心忏悔、认错,法律也能从轻发落。
因此,佛教的因果观及业力论不但说明,自己的行为可以决定自己的幸与不幸,尤其佛教主张诸法因缘生,空无自性,命运也是因缘所生法,没有自性。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缘而加以改变,例如慈悲可以改变命运,修福也能转坏命为好命。甚至有的人认为自己罪障滔天、恶贯满盈,永远无法扭转命运,其实不然。佛教认为再深重的恶业也可以减轻,好比一把盐,如果将它放入杯子之中,当然咸得无法入口;但是如果把它撒在盆子里或者大水缸中,咸味自然变淡。罪业的食盐无论如何咸涩,只要福德因缘的清水放多了,仍然可以化咸为淡,甚至甘美可口。又如一块田地,虽然杂草与禾苗并生在一起,但是只要我们持以一精一进,慢慢除去芜杂的蔓草,等到功德的佳禾长大了,即使有一些蔓草,也不会影响收成。
佛教强调三世因果,虽然重视过去的命运,但是更注重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因为过去的宿业已然如此,纵然再懊恼,也无法追悔;但是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却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只要我们妥善地利用每一刻真实的现在,前程仍然是灿烂的。
因此,佛教主张不应沉溺于过去命运的伤感之中,而要积极追求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命运。因为佛教并非“宿命论”,而是“缘起论”,一切都取决于因缘条件而定。因缘本身空无自性,若从“诸行无常”、“缘起性空”的真理来看,我们的命运随时都有很大的转圜空间,所以我们不能听天由命,沮丧消沉,空过岁月,应该要有洗心革面的魄力,无论在富贵顺达里,或是贫贱苦厄中,都应该正观缘起,了解命运,改变命运,如此才能创造圆满自在的人生。
八、一般人相信,祖先的坟墓乃至住家的地理风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祸福成败,请问大师,佛教相信地理风水的说法吗?
答:中国人自古相信“地理风水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祸福”,这种说法一直牢不可破的深植在多数人的心中,直到今天,不只买房子、搬新家要看地理风水,就连新官上任,也要改变一下大门方向,换个办公桌角度,以图个好风水,甚至家里有人往生,筑新坟更要请来地理师选蚌好地理,以致台湾到处都可以见到乱葬岗似的墓园景观。
地理风水真能左右人的祸福吗?地理风水有其原理可循吗?佛教对地理风水的看法是,所谓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间上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理,当然地理风水也有它的道理存在。地理是依据地的形状和天体的方位而决定它对于人的影响力,这是一种自然的常识。因此,顺乎自然,可得天时之正,获山川之利;若违背自然,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但是,地理风水虽然有它的原理,却不是真理,所以佛教不但反对时辰地理的执着,而且主张不要迷信,要从神权控制中跳脱出来。因为从佛教的业力、因果等真理来说,人的吉凶祸福,都是由于过去世的善恶业因而感得今生的果报,并不是受到风水地理所左右的结果。如果它真有这般神奇的力量,每个人只要照着风水地理安置方位,每个人都应该有飞黄腾达的事业、幸福快乐的生活,为何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受苦受难的人?难道他们不希望过好日子吗?
从佛教的时空观来讲,虚空并没有方位,譬如两个人对坐,你的右边是我的左边,我的前方是你的后方,到底哪边才是左,哪边才是右?哪边才是前,那边才是后呢?因此,虚空没有一成不变的方位,在无边的时空中,我们真实的生命是无所不在的,你能够觉悟体证到自己本来面目的时候,你的本心就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与无限的时空是一体的,因此,方位不在虚空中,而是在我们心中。
依此,对于民间一些堪舆师所谓最佳的地理“前朱雀、后玄武,左龙蟠、右虎踞”,说穿了,其实就是“前有景观,后有高山,左有河流,右有大道”。也就是:
第一、要有通风,前后左右,顺畅不阻碍。
第二、要有一陽一光,采光自然,通风而卫生。
第三、要有视野,广阔不滞,有靠并能固。
第四、要有道路,出入方便,自与他两利。
只要能方便生活作息,心中愉悦舒服,那就是最好的地理。故知所谓“地理风水”,是在我们的感受里。这个地方风光明媚,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我感受到很舒服,我心里觉得这是一个好位置,这就是我的地理。我的居家环境,视野辽阔、景色宜人、通风设备良好,这就是好风水。地理风水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的感受里,而不在于那块地对谁好、对谁不好,也不是什么样的风水对谁有利、对谁不利。一切都是“业力”,唯人召感,由于各人业力不同,际遇自然有别,所谓“福地福人居”,即使是龙穴,如果没有福德因缘,也不见得能待得祝
地理风水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他的有无、好坏,是在因缘。例如,同一条街的商店,都是同样的方向,有的店家赚钱,有的商家赔钱,地理风水在哪里?同样一家人,兄弟姊妹,同样的教育、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成长环境,长大后,成就不一样,所以,不能一味盲目的相信风水。
但是,一般社会人士对佛法、对自己没有信心,自己不能做自己的主人,一有了不幸的遭遇,就怀疑是祖坟或一陽一宅的地理风水不好,于是到处看相算命,把一切付之于神明,让自己的人生受神明、风水、命运所控制,可不悲哀。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台风吹倒了一道墙,把地理师压在墙的下面,地理师惊慌地大叫儿子赶快来救命,儿子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着急,让我去找黄历来看看今天能不能动土。”虽然这是一则笑话,却说明迷信的愚痴可笑。
佛陀在《遗教经》里告诉弟子:“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大智度论》卷三也提到:“有出家人以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不净活命者,是名仰口食。”可见佛教不但不主张看风水地理、天象时辰,如果佛弟子以此维生,更为佛陀所禁止,因为这是不正业,也就是非正命的生活。
佛教不相信地理风水,因为地理风水不究竟;佛教主张“人人有佛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主权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黑暗的可以改变为光明,悲惨的可以化为幸福,崎岖不平的可以成为坦荡荡的人生大道。所谓信佛,就是相信自己,凡事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这比依赖风水地理的支配更具有意义。
九、佛教讲“自业自受”,但是中国人有所谓“父债子偿”,这是否有违佛教的业报论呢?请大师开示。
答:佛教讲“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修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因果业报更要自己承担,别人代替不了。
话说有一位年轻人信佛十分虔诚,对因果业报深信不疑。但是他的母亲没有信仰,自然不相信什么因果业报,所以总是告诉儿子:“你不必相信什么因果报应,果真有因果,就让我来代替你受报好了。”
有一天,儿子不小心被刀子割伤了手指,他就趁机对着母亲说:“妈妈,请您赶快代替我痛一下吧9这时妈妈终于知道,世间上有很多事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
所谓:“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在“自业自受”的定律下,一旦造了业,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如《地藏经》云:“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一语道破“善恶因果,决定有报”、“因果业报,自作自受”的至理。
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一个人除非不造业,否则造了业就一定要受报。在《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即使已经成道的佛陀,也有“马麦之灾”,也要偿还。
不过,“自业自受”是指自己的“别业”而言,别业之外另有人我之间的“共业”关系。例如,为什么一群人同生在一个国家,共享山河大地及国家的各种建设与资源,乃至承受一样的天灾人祸等苦难,这就是彼此的共业所招感。
在共业的招感下,有缘的人自然会有“患难与共,祸福同享”的情感。例如,父亲偷盗抢劫,外人不会相助,但儿女看在父子亲情的关系上,就会去帮忙。因此,父母的业力无论是善业、恶业,都会牵连子女,甚至影响到后代子孙,而且在同业相招的原理下,行善则招感有德者为后代,行恶者则招感败德者为子孙。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有声望的民代,不但本人获得选民的拥护、信赖,一旦儿女出马竞选,也能获得支持。人望,就是父母留给儿女无形的资产。反之,父母素行不良 ,儿女也会遭受耻辱。
甚至中国人讲:“积善以遗子孙,其福必昌;积恶以贻家人,其祸必危。”乃至“父债子偿”之说,都是一种共业的牵连关系。“父债子偿”不是业力的转移,而是共通业因的分担,仍不离“因果”关系,自然也没有违反业力论。
佛教的因果观,源自“缘起性空”的道理,佛教讲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为因,待缘聚又生他果,如是辗转相摄,乃成森罗万象。所以,大至一个世界,小如一个微尘,都没有实存的自性可言,而因缘不同,果报就会有所差异。
因缘,有外在和内在的不同,外在的因缘是一般因缘,内在的因缘是价值因缘。外在的因缘就如在同一块田地上播下不同的种一子,收成就不一样,这个种一子就是价值因缘。又如:一样的父母,养出不一样的儿女;一样的老师,教出的学生程度也各有不同。外在的一般因缘,如父母、老师,可能相同,但内在的价值因缘,如资质、心力,却是各有千秋。所以说:因缘有内外,外缘虽然具足,而内因不同,果报自然有异。
因果业报的关系极其复杂,所牵连的层面也很广、很多,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例如同样是杀人,有心杀人、无心杀人、过失杀人,动机不同,罪业就有轻重。业力也是一样,不能只看表相的杀盗一婬一妄,内中的背景、因缘关系都要去深究。
有人说打死蚊子变蚊子,打死人将来就能变人。这是邪见,因果不是欠人一元就还一元,不是看在钱的价值,有时可能是一条命,或是一生的荣辱。所以因果不是数量上的相等,而是有其另外的价值。
“父债子偿”不违因果业报,因为彼此互为父子,本身就有业力的关系。再说,从法律上来讲,父亲的遗产是由儿女继承,当然父亲的债务也要由儿女偿还,除非儿女放弃继承,否则“父债子偿”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合乎因果。所谓佛法不离世法,理是通达的,不能这里这样讲,到那里又那样讲。
佛教讲因果业报,就是“做如是因,感如是果”,“因”到“果”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缘”,缘分好坏,对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淮南的橘子树移植到淮北,就成为柑桔,所以品种之外,也不能忽视气候、水土等其他因缘的培植。
现在的社会非常讲究农产品改良,动植物都有专业人员从事研究,对品种的改良、取舍非常严格。其实,人也有品种的好坏,品种好的子孙,必然获得父母的爱护、师长的赞美、国家的重用。如果品种不好,不但成为父母的麻烦,也是社会的拖累。所以每一个人都要检讨自己的种一子,是优?是劣?
好的品种,从因缘果报上来说,种一子本身是因,是主力,但还需要外缘的助力,才能有好的结果。所以,好的品种如果没有得到好的因缘助力,可能也难以有好的发育;坏的品种如果得到好的因缘助力,可能也会有出人意外的成长。如民间台语有此一说:“歹竹出好笋”,这虽然未必是绝对的道理,但“因缘”对“果报”确实扮演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因缘果报”的道理深奥而微妙,值得我们好好的深入探究!
十、在历年的空难事件中,常见多人同乘一部飞机,但有人罹难,有人幸运逃过一劫,这是否意味着各人的业力不同,所以结果有别?
答:世间的各种力量当中,最大的力量不是槍炮、子弹,或是无形的神通力,而是行为的力量,也就是业的力量。
在中国民间的故事演义中,描写黄巢作乱杀人无数时,曾有一句谚语说:“黄巢杀人八百万,在数在劫命难逃。”传说黄巢兴兵造反,要杀满八百万人,兵乱才能平定下来。在小说家的曲折描写之下,黄巢果然杀了八百万人,才被剿平。这件事的真实与否,留待历史去考证,我们现在要谈的是所谓“在数在劫”的问题。
什么叫“在数在劫”?就是业报难逃的意思。如刚才所问,在历次的空难事件中,常见有的人原已订好机位,却因路上塞车赶不上,因此幸运的逃过一劫;有的人则在飞机起飞前,临时补位,于是赶上了死亡班机。甚至有的人一生不肯出门,经不起亲友热情邀约,第一次搭机出国,就此一去不返。更有的时候,同一班失事飞机中,全机的人都罹难了,只有一人生还。这是什么原因呢?简单的说,这就是各人的业报不同所致。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可以说每天都在各地不断的发生。例如,台湾九二一地震中,有一对从加拿大回国的夫妻,不早不晚正巧赶上这次的大灾难而身亡。美国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发生时,当飞机撞上世贸大楼,并非应声倒塌,而是经过一个多小时后才因高一温一 融化结构体而坍塌。一个多小时使得大楼内许多照理说应该丧命的人得以逃生,但也因此造成许多前往救援的警察及消防人员本不该死却殉难了。
在那次幸运逃生的人当中,有一位国际佛光会纽泽西协会会长魏建国先生,在事发当时,他正在该栋大楼的七十四层办公室内准备上班。飞机撞楼时,一阵摇晃,经验告诉他,大楼出事了,闪过脑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赶快逃命!虽然过程历经艰难辛苦,总算逃过一劫。此事件不但让佛教的许多真理显露无遗,也让许多人对“无常”感受深刻。
此外,二○○三年十一月三日凌晨,大一陆 湖南衡一陽一珠晖区永兴综合楼发生火灾,在救火过程中,这栋八层大楼突然坍塌,当场有不少警消人员因此殉职,而大楼的住户却能安全逃生。
为什么同样身临险境,有的人能够有惊无险,逢凶化吉,有的人就没有这么幸运?背后到底有什么力量在左右?其实这就是共业与不共业的关系,也就是际遇、感受相同与不相同的业。例如,那么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方向、不同身分的人同搭一机而死,这就是“共中一共 ”的业;当中有的人因为错过班机,或是大难不死,这就是“共中不共”的业。
业,到底是什么?业就是“行为”、“行动”或“造作”的意思。我们每天的行为造作,汇聚成一股极大的力量,决定一生的幸与不幸。业来自身行、口说、意想,业有善有恶,善恶业力,决定不失,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也就是说,众生除非不造业因,否则善恶种一子永留八识田中,不管时间久暂,一旦遇缘,必起现行。因此《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十六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不过前面说过,业的定义是“作如是因,感如是果”,一切都离不开因果关系。因果虽然不能改变,但是因和果之间还有一个“缘”,因为有“缘”的加入,其结果就不一样了。例如一棵大树的长成,本身的种一子可以决定果实的酸甜、大小,但是成长过程中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一陽一光等助“缘”的条件好坏,都可以影响结果的品质。
因此,佛教的业报说启示我们,如果你希望遇事都能逢凶化吉,都有贵人及时相助,平时要就种善因、结好缘,因为我们的行为决定我们的人生,造了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果报。行为就是业,每个人的所作所为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人生际遇,以及截然不同的命运。所以,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让我们更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开创自己的前途,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十一、在医学上有基因遗传的说法,所以儿女的长相、性格会受父母影响,不知命运是否也会遗传?
答:近代科学家对基因工程的研究发现,基因(Gene)就是遗传的主要因子,他是由许多的DNA(去氧核醣核酸)所组成,举凡疾病的产生、寿命的长短、性别的决定、长相的美丑等,都与基因有关。此一发现不但解答了人类探索已久的遗传奥秘,并且逐渐解开生命进程的神秘面纱。
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合称四大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广泛被应用在人类的生活中,包括医疗、环保、农畜牧、食品工业等方面,都受到基因学的影响而有重大的突破。例如,日本找到唤醒种一子的基因、韩国通过基因差别鉴定野山蔘、美国开发出含 DNA 的防晒霜,可有效预防皮肤癌等,尤其英、美、中等各国成功的诞生出复制羊、复制牛,甚至复制人的出现,更写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尽避基因科学昌明,对生命的改造工程起了极大的影响(其实应该说是身体改造,不是生命改造),但是基因的发现,更加说明世间上无论什么事情,都与缘起、业报、因果脱离不了关系。
“基因”其实就是佛教所说的“业”(karma)。早在二千多年前佛陀就发现了“业”的奥秘,直到现代科学家才把“基因”使用在人类的社会里,由此更见佛陀的智慧高人一等。
谈到基因(业)遗传,不但能影响自己的未来,甚至影响下一代,这是必然的。例如:儿女的长相、后裔的贤愚、族群的性格等等,都与基因遗传有关。
基因号称为“生命的密码”,当然能影响生命未来的福德因缘、智愚好恶,因为人一体 里有了“基因”的因子,以基因为本,再加上社会环境等外缘的影响,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此中应该有共业、别业的关系,有的能够影响或是遗传给后代,有的则因自己的业因势力强大,不受外力影响。因此,平凡的父母可能生出资优生;反之,杰出的父母也可能生出低能儿。或者有时候父母不好,却是子孝孙贤,有时候贤人也会生出土匪强盗的儿子,也就是所谓的“不肖子”,一点也不像父母。
总之一句,佛教以自业为主,但是受到宇宙万有的关系,也会受到他业的影响,所以最后总离不开缘起,经过因缘和合就会产生其他不同的结果。
至于说命运会不会遗传?我们读过中国历史,看到古代帝王专制时代,臣下一人犯罪,往往“诛连九族”,不但“祸延子孙”,甚至及于“祖宗八代”,就知道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是一家人,就得“患难与共”,彼此成为命运共同体。乃至过去美国的黑一奴一制度与印度的首陀罗阶级,他们的子孙世代都逃脱不了当一奴一隶的命运,这就是共业的牵连。
此外,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胎教,认为母亲在怀孕时,如果性情慈悲、一温一 和、尊重,常行善事,所谓种善因,得善果,将来儿女出生,必定能受到母亲性格遗传的影响,这就是胎教。
先天的胎教好,加上后天有良好的家教,儿女往往比较优秀。不但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优厚,加上有好的家世背景,将来在社会上比较有发展的机会,前途也能一帆风顺,这在一般人看来,总认为这样的好命是受父母、祖先庇荫而有。
其实,不管今生投胎的家世如何、父母贤明与否,乃至自己的智愚美丑,与其说是父母命运遗传的结果,不如说是自己的业因感得的果报。因为业有约束性,如天才的资赋并非人人能有,视父母的遗传因子而定,受父母及祖父母、曾祖父母等一代又一代的影响而增减,这是先天的业。业,也有可变性,一个人的祸福休戚,不是命中注定,不是天生如此,也不是一成不变,一切得失成败还要看个人日夜呼吸之间是行善或为恶,善得善报,恶得恶报,这是后天的业。所以,命运的轨迹其实是写在自己行为的因果上,这才是佛教“因缘果报”的思想理论。
十二、佛教讲“因果”,种了“因”,一定会受“果报”,那么坏人一旦做了坏事,是不是就永远没有得救的机会了呢?
答:长久以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决定有报的“因果观”,一直深植在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一股维系社会道德的无形力量,并且发挥惩恶劝善的功能。
其实,佛教所说的因果,不仅仅是劝人行善的说辞,它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普遍法则,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所谓“作如是因,感如是果”,它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问,而是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印证的真理。如《因果经》有一首偈语说:“富贵贫穷各有由,夙缘分是莫强求;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世间上无论好坏、善恶、得失、有无,都有其因果关系,没有任何一件事可以脱离因果法则。
然而一般人往往以世俗的观点来解释因果,致使一些不解佛法的人,一听到因果便斥为迷信,或是感到畏惧。如刚才所问,坏人造了罪恶,是否就永远没有得救的机会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得救!因为佛教有一个伟大的“忏悔”法门。
在佛世时,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因为弒父篡位,后来业报现前,身上长满了很多的痈,心里不时悔恨一交一 加,后来经过耆婆指引,向佛陀求救。佛陀对阿阇世王说:“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的结果,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忏悔,是佛教很重要的思想、法门,平时我们的衣服脏了,身体有了污垢,都要清洗、沐浴,才会舒服自在;茶杯污秽了,也要洗净,才能装水饮用;家里尘埃遍布,也要打扫清洁,住起来才会心旷神怡。这些外在的环境、器物和身体骯脏了,我们都知道要拂拭清洗,但是我们内心染污时,又该如何处理呢?这时就要用忏悔的法水来洗涤,才能使心地清净无垢,使人生有意义。
如何忏悔?佛经里举出戒律门忏悔、功德门忏悔、无生门忏悔等,教我们要对诸佛、父母、子女、师僧、良友等对象忏悔。另外,平时我们也可以透过说好话、捐善款、勤劳服务、成就他人等方法来忏悔。
忏悔是我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美德。忏悔像法水一样,可以洗净我们的罪业;忏悔像船筏一样,可以载运我们到解脱的涅槃彼岸;忏悔像药草一样,可以医治我们的烦恼百病;忏悔像明灯一样,可以照破我们的无明黑暗;忏悔像城墙一样,可以摄护我们的身心六根;忏悔像桥梁一样,可以导引我们通往成佛之道;忏悔像衣服一样,可以庄严我们的菩提道果。《菜根谭》里说:“盖世功德,抵不了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犯了错而知道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因此,一个人万一不慎造下了恶业,只要懂得忏悔、发愿,行善、积德,并且“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就能洗涤业障,离苦得乐。因为佛法讲“缘起性空”、“诸行无常”,罪业也是无常变化,空无自性的。所谓:“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罪业是事相上的,本性上则是清净无染;罪业是有为法,自性是无为法。在无生门的忏悔方法里,只要一念不生,不起一切的妄念恶想,就是真正的忏悔。如果进一步证悟到真如不动的自性,一切罪过自然不忏自除了,所以“心若无作,就是成佛”。
在佛光山的大愿殿有一首对联,上书:
永念亲恩今日有缘今日度,本无地狱此心能造此心消。
说明罪业如霜雪,本无自性,不过是一时的沾染执缚而已,如果用般若智慧的一陽一光去观照它,自然能够溶化。所以再多恒河沙的罪业,都是有始有终,唯有佛性真如的生命,才是无限的生命。
《法华经》里有一种“性具”思想,说明凡夫一念“具”足无明与法性。同理,作为事物之理体、成佛之根据的法性,也同样“具”足善恶染净。虽然在我们的本性中,行为有善恶,善恶皆有报,但只要积极行善,善苗长大,杂草就起不了作用。
“性具”思想是天台宗的根本特色。“性”,指法界性、法性、真如,或称本、理、体。所谓性具,就是真如理性本来具足世界一切迷悟因果之法,这称作理具三千;此理具三千对每一个别众生随缘现起,则称作事造三千。所以在世间法来说,无明烦恼是无始无终,但从出世法来讲,成佛就没有烦恼,所以是无始有终。
人的罪业,如田中杂草,会妨害禾苗的生长,但如果勤于除草(不犯过失,常行忏悔),有大愿的功德禾苗,罪业的杂草自然就不会碍事。罪业如盐,善业如水,一把盐放在一缸水中,自然可以把盐味稀释淡化,因此,多行善因,多聚善缘,极为重要。
因为佛教有忏悔法门,只要自己忏悔发愿、勇敢认错、勤做功德,就可以将功赎罪。如大乘佛教里,主张一阐提都能成佛,都能给予希望,乃至犯了五无间罪的众生,都有得救的机会。一个做错事的人,只要忏悔发愿,愿力的大水就能淡化业障,千万不能一错再错,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佛教也倡导“回头是岸”,只要我们懂得回头、转身,就有得救的机会,只要我们诚心忏悔、修福,就如同蛹破茧而成蝶,花开一苞 而绽香一样,则人生的前途必然光明无限,希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