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到了上古末期,桃源内出现动乱,出现了一场罕见的大火。桃树几乎被烧尽,幸而有一批人用方法保存了一株桃苗,逃离了曾经美丽的桃源。传说,那批人为了远避纷争,渡海而出,到了东海的一座岛屿,并让桃树成功地再次繁殖。但因为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最茁壮的桃树被烧死,依附在桃树的“清明”为了自保,挣脱了桃木对它的束缚,冲出了被火海包围的桃源。
事情总有意外。当年被烧毁的桃源,有一棵小苗竟活了下来,历经数千年,桃源虽然没有复现,但却拥有了初貌。更重要的是,当年住在桃源里的人也一直活了下来。为了让桃木重现风采,桃源的人在神州大地走动多年,却依旧找不到当年逃走的“清明”。为了掩人耳目,以及繁衍生息,桃源的人以江湖术士自居,不断分裂出各门各派,各司其职,为的就是寻回最洁净的灵魂。
到了元末,桃源的人凭借散播的力量,终于找到了线索。第一个灵魂被围剿,可它却不愿意在被束缚在桃树上,无奈桃源的人懂得如何控制它,所以很轻易就被擒下了。在尘世间走动多年,桃源的人也不尽是拥有那般纯净的信念,有的人想要占有第一个灵魂,获得无与伦比的灵力。
就在桃源的人要把第一个灵魂送回去时,他们又产生了内乱,这一次,“清明”被人分割了,有一个穿黑衣服的男人吸走了一半的灵魂。人类最容易被权利迷惑心智,若非有人阻止,黑衣男人还会把“清明”的另一半一起纳为己用。
因为黑衣男人得了一半的灵魂,为了避免他再得到另一半,所以其他人就把另一半灵魂封在一口石棺里,用了一个时效有六百年之久的“隔绝咒”。这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经文上就没有多言,估计桃源的人在明朝时为了保险起见,又把石棺送到海外,远离黑衣男人。可为什么现在石棺里只有一个彩光咒,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叶小清渐渐听得入神了,她恍然大悟,原来东海之巅的桃木是转植过去的,它原本就生长在神州大地。后来东海的人又把桃木带到山东肥城,可惜后来又被日本人烧个精光,终究逃不掉火烧的命运。她还记得,李英杰说有一批东海人带着桃木去西南,成功地繁衍了桃木,这与经文记载有出入,搞不懂谁是正确的。不过经文已经这么古老了,由此推断,西南才是桃源的发源地,不晓得现在还有没有这个神奇的地方。
原来这些传说应该反过来理解!
还有一点,那就是黑衣男人的记载,没想到香头的经文里也有这段内容。不久前,叶小清从李英杰那里得知,有一个黑衣男人蠢蠢欲动,想要掀起一场动乱。那个黑衣男人被是一个邪物,后被人擒住,封在山东战国的一个七星古墓里,不料被一群盗墓贼破坏了,黑衣男人又跑了出来。
想来不是获得了“清明”的力量,黑衣男人不死,也早该变成黄土了。经文讲得神乎其神,可这传说在素女门里也有应证,可见不一定是虚假之言。何况,雷小雨前段时间在海南现身,为的就是夺取石棺里的另一半灵体,这更加证明经文的真实性。叶小清模糊地回忆,当时还在天津的时候,就数次见过一对黑衣男女,不会那么巧就是经文里记载的那个黑衣男人吧。
袁奇风发现叶小清又走神了,于是问:“你在想什么?”
“我……”叶小清很想把天津的见闻讲出来,又怕伤了雷小雨,毕竟另一半的雷小雨极可能与黑衣男人狼狈为奸了。
袁奇风没有追问,而是继续道:“这些石头肯定是老香头从和桃源有关的古迹里挖出来的,或许他就是那里人。如果有机会,我倒想看看,所谓的桃源究竟是什么样的。毕竟,万法归宗,都是出自桃源。”
“几块石头就能骗倒你?你真信了?”叶小清乍舌。
“你又不懂法术,当然不能理解……”袁奇风说到这儿,想起在海南的一幕——叶小清身披青光,吹奏牧蛇曲。
这一回,轮到叶小清问:“你怎么了?”
“没什么。”袁奇风掩饰得非常好,然后接着研究。
叶小清猜疑道:“现在看似很多地方都被开发了,但西南地区还有不少地方没人涉足,会不会上古时候留下的神迹,到现在还留在原地。”
“的确有这个可能,既然很多法术是从那里流传出来的,我想他们肯定有办法留下一种特别的法咒,让人类主动不去接近那片区域。”袁奇风肯定道。
叶小清一听就头大了,听这口气,这男人似乎很想去找那片神秘的桃源。那种崇山峻岭的地方,叶小清不是没去过,以前去搞农业研究就常去,摔死人那是家常便饭,她可不想再以身犯险。幸好袁奇风在八月底还要去福建的下梅村做茶叶生意,一时半会不可能动身去找上古神迹,现在也没有确切的线索。
不过,叶小清还是试探性地问了:“经文上提到的黑衣男人……如果他现在还活着,那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啊?”
袁奇风愣了愣,然后说:“你不是不信吗,还问这么多?早点回去休息吧。”
“我好奇嘛。”叶小清作势要撒娇,“那经文上有没有说,黑衣男人叫什么名字?”
无奈袁奇风不吃这一套:“叫你回去就回去,这些东西别看了……我还是用法术抹掉这些经文吧!”
“你还没说黑衣男人叫什么名字!”叶小清提醒道。
“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你不许别人换名字吗?经文上没提,提了也没用,也许他早改名字,或者早就不在人世了。”袁奇风说罢,动手就要毁掉经文。
叶小清顿觉可惜,这些经文好歹是古物,怎么说抹去就抹去。这点容不得她做主,只见袁奇风一撒手,石头上的金光就融开了,把那些文字都化成了一团团棉花状,再也无法辨认文字。他们一前一后离开,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小时,唐大海也没出来找他们,兴许以为这小俩口亲热去了。
快走出菜地时,叶小清看见被她踩坏的青菜,心里很内疚,于是就想着明天怎么弥补婶婶阿姨们。袁奇风也怪她太鲁莽,夜里明明没鬼,她却叫喊着跑过来。叶小清很不好意思,低下头一起走出唐家祖屋,可他们却没发现,在夜色里有一个人悄悄地从另一个方向走到虚若小观的废墟里,翻开了一块残破的基石。
那人看了一眼基石,上面还有几个文字,刚才没被袁奇风用法术化去。那人看了一眼,轻笑一声,手一指,石头上的文字出现了变化,竟由香文变成了汉语——黑衣男子,雷氏,又称雷鸣。
那人稍稍惊讶,转而自言自语:“我说素女门怎么会如此庞大,原来如此啊,她们从一开始就有阴谋了。”
恰巧,此时月光吐露,银色挥洒。那人肆意地抬起头,脸朝月光,就如用月光洗脸那样。在皎洁的月光里,那人站在废墟里,脸被照得很清楚——他便是张民的模样。
第十三章 金风之术
回到唐家祖屋后,叶小清就想冲个澡,这大热天的不洗澡可不行。唐家祖屋不像酒店,根本没有所谓的浴室,只在屋子后面盖了个木棚子,他们都是拎了两桶水就进去洗。叶小清经历了厕所惊魂事件后,再也不敢一个人在夜里待着,却又不好意思央求袁奇风陪她洗澡,这种要求怎么开口。
他们俩人窝在房间里,一句话也不说,各想各的心事。叶小清在昏黄的灯光下,紧张地坐在床沿,就像新婚之夜,等待新郎掀起盖头一样。无奈袁奇风根本没看她一眼,完全在想基石上的经文,让她十分失望。其实,叶小清也很好奇,这么不起眼的一个小观里,为何会有这种经文,当年小观的主人是什么来历呢。
终于,站在床头冥思的袁奇风转身说:“你怎么还不去洗澡?”
叶小清脸红地撒谎:“你比我大,我让你先洗。”
袁奇风愣了一下,随后轻笑:“你怕?”
“我不怕!”叶小清死要面子,底气不足地说,“那我先去洗。”
就这样,叶小清犟脾气地就走出门,逞能地一个人去洗澡。在桃川镇上,这一带都没有自来水,全是自己压井水,自食其力。叶小清问唐大海借了两个木桶,吃力地压了两桶冰凉的井水,然后就要提到屋后的木棚子里洗澡。这一转身,叶小清又看见一个人在后面,贴得老近了。起先,叶小清以为血鬼来了,刚要大叫呢,手里沉重的木筒就被抢了过去。
原来,袁奇风不声不响走了过来,可能怕叶小清出事,所以跟过来瞧瞧。看到袁奇风来陪她,又帮她提水,叶小清的鼻子竟有些微酸。这么多年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都只能靠自己,也只想靠自己。这是第一次,可以有个能依靠的人,放心去依靠的人。袁奇风一声不吭,提着水就往屋后走,没有注意到叶小清的情绪波动。
屋后的木棚子没有电灯,叶小清自己带了个手电,然后挂在棚子里的门栓上。袁奇风没有走开,放下木桶后就背对着站在外面。木棚外蚊子嗡嗡叫个不停,就算穿着棉袄,也会被叮出几个大包。叶小清想要说谢谢,可又说不出口,于是她就把门关上,脱了衣服就马上洗澡。
木棚子建得再好也会漏风,叶小清洗澡时候,总觉得有人在偷看。可外面只有袁奇风一个人,这个男人总不会偷看她洗澡吧。尽管如此,叶小清还是觉得不舒服,一种被偷窥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基于袁奇风陪着去上厕所,人却跑掉的先例,叶小清不放心地喊了一声,以求心安。
袁奇风背对着站在外面,听到喊声就问:“怎么了?”
“我以为你不在了!”叶小清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可说来奇怪,这冰凉的井水没有烧过,为什么越洗越温热了。叶小清拿起毛巾搓了搓身子,在手电的光束里,雪白的毛巾竟变成了血红色。再低头一看,原本清澈的井水,此刻竟犯着红光。叶小清怔住了,浑身颤抖,她慢慢地把视线移到赤裸的身体上,立刻吓得惊叫起来——她雪白的身体上已经染遍了鲜血一样的红色!
“啊——”
叶小清不顾一切地冲出木棚,忘了没穿衣服,只想迅速逃离阴暗的木棚。
袁奇风一直关注着唐家后面的情况,后面也是一片菜地,菜地后面又是几幢土砖老屋。那些老屋的灯光犹比煤油灯还暗,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那里没人住了。袁奇风听到喊声,立刻转身,却见叶小清赤身裸体地跑出来。这场面十分尴尬,俩人相顾,都忽然僵住了。叶小清想要为自己解释,可又一次惊讶了,身上的血不见了,只有透明的井水贴在肌肤上。
“我……”
叶小清羞得想自杀,赶紧奔回木棚里,她不管身上的水擦没擦干,慌忙地把衣服都穿上。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叶小清穿好衣服后,却不好意思走出去。她愿意付出一切,把时间逆转,改变刚才的冒失。可叶小清也能用生命起誓,血水不是幻觉,那肯定是真实的。
终于,袁奇风首先打破沉默:“你怎么了?”
叶小清站在木棚里,还是不敢走出去,只好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我刚才洗澡时……真浑身是血,木桶里的水也都变成了血!”
袁奇风微皱眉头,这女人今晚不是第一次说见鬼了,可他真的没感觉到鬼气,也未见到可疑的灵体。袁奇风倒不怀疑叶小清耍心机,故意用赤身裸体勾引他,量她也想不出这种招数。既然叶小清说的是实话,那他怎么会看不到鬼,这太反常了,难道这只鬼能完美地藏匿鬼气——这绝无可能。
不管如何,袁奇风都没有立刻追究,而是给台阶让叶小清下:“出来吧,刚才是我疏忽了,周围是有一丝不对劲。”
叶小清以为袁奇风真的察觉了,心想总不能一辈子不出去,于是就壮着胆子走出木棚。袁奇风有意不去提那一幕,转而问血水是如何出现的,还问血鬼的样子。叶小清是一问三不知,她根本没注意血水什么时候出现,血鬼没有皮肤,叫她怎么形容血鬼的面容。这一次洗澡,洗得如此尴尬,叶小清下定决心,这几天专挑白天洗,到了晚上,打死她也不出门了。
袁奇风不放心地看了看四周,哪有鬼,连个妖都没有。不过,他不想让叶小清尴尬,走回唐家祖屋时,再也没提洗澡遇鬼的事情。唐大海看见这俩人走回来,心想现在的年轻人真开放,洗澡都一起洗。幸亏没把这对情人分开睡,要不还不得恨死他。唐大海笑了笑,然后就去打地铺,守着他妹妹。
叶小清这才想起,唐母以前有护士帮擦身子,现在回家了,难道换唐大海帮忙了。他们虽然是兄妹,但都是成年人了,再怎么亲,异性之间总不太好赤裸相见。一想到这儿,叶小清的脸再次红了,刚才她不也不要脸地跑出木棚,真希望这只是一个梦。幸好袁奇风这次给她面子,要不以后每见这男人一次,她就想死一次。
在屋里,袁奇风就这么站着,也没说要去洗澡。他是怕一走开,叶小清再一次受惊,所以打算等人睡着了再出去。这一晚,袁奇风不再去想基石的经文,而是在思考叶小清会不会被特殊的灵体盯上了。现在鬼节要到了,一年之间,就属这天阴气冲爆。鬼节前后,怪事不胜枚举,可以说是百鬼出行。虽然不知血水是怎么回事,但袁奇风决定教叶小清一个简单的护身法术,起码短时间能自保,腾出时间去找救兵。
叶小清满脑空白地坐着,听到袁奇风要教她法术,然后就不自信地问:“我能学得会吗?我听说,你们这种法术,有天赋也得学几年,何况我都没天赋。”
“你听谁说的?”袁奇风随口问道。
叶小清赶紧住嘴,那句话是她以前在红星高中教书时,向李英杰问的。尽管李英杰的身份已经暴露了,但以前的事情她也不好扯出来。叶小清想了想,转而问:“那是什么法术,难不难学?什么割手指,剖腹的,我可不学。”
“你尽想些歪门邪道!”袁奇风摇了摇头,说道,“我要教你的是最基本的辟邪术,是五行术里最简单的一个,借助了风神的力量。”
“风神?神仙?”叶小情来了兴趣。
“中国的风神崇拜很早,比五行阴阳还要早,风神也有很多种称呼。”袁奇风站着解释,“在香头里,风神又叫箕伯,他常行善,跟佛家的观世音差不多。”
叶小清努力记住每一个字,难得袁奇风肯传授她法术,以后要是遇到危险,起码不用夹着尾巴逃跑了。袁奇风讲解时,十分严肃,比往常更英俊了。叶小清强迫自己别乱想,现在是学习的时候,怎么又想到别处去了。
只听,袁奇风说风神箕伯常下凡除恶,只要口中念道:月离于箕,风扬沙,起!这时候便能借助风中的灵力,逼散邪气。风在每一处都有存在,只不过或大或小,有时不易察觉而已,风越大,这招法术就越强,反之亦然。那句咒语来自《古微书》,是前人的总结,不过这法术能一日学会,只要能敏感地察觉到空气的流动。
叶小清谨记这句咒语,默念了一遍:“月离于箕,风扬沙,起!”
接下来, 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前一秒跟后一秒没啥两样。袁奇风心道,这女人真笨,如此简单的法术居然都学不会。不过,袁奇风还是忍着脾气,没有发作,只是叫叶小清别坐在床上,起码把身子站直了。古人云,身正不怕影子歪,施法时最基本就是得站稳了。叶小清赶忙听话照办,然后又听袁奇风的指示,伸出右手,依样画葫芦。
试了好几次,叶小清学法术还是没有起色,正当袁奇风想要放弃时,奇迹居然发生了。叶小清闭眼凝神,感觉到沉闷的空气里,其实有一丝流动。然后,她轻念一声:“月离于箕,风扬沙,起!”
呼啦!
屋内扬起一阵金色的风尘,角落的木桌都被吹得咿呀作响,人也被金风中觉得神清气爽。袁奇风本想夸叶小清,可金风静止后,摇动的木桌内侧就掉了一本簿子下来。那本簿子夹在靠墙的内侧,若不是叶小清刚才闭眼作法,摇动了桌子,那本簿子都不会被发现。
袁奇风迟疑地望了一会儿,那本簿子肯定有名堂,不然不会藏得那么隐秘。叶小清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睁眼就看见袁奇风蹲下去,拾起一本尘封的土黄色簿子。簿子封皮没写字,一翻开就弹出一道呛鼻的味道,可袁奇风和叶小清看过里面的内容后,却惊讶地四目相对,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
第十四章 生死簿
簿子用牛皮纸做封皮,内页上写了很多人的名字,名字下面都标了生猝年月日,出生时间几乎都是70年代以后,只有一个人是80年出生的——唐海松。可叶小清忽然感到一阵寒气袭身,因为唐海松的出生时间后面,写的是死亡时间,他的时间正是2001年10月20日。
“这怎么可能?”叶小清望着旁边的袁奇风。
袁奇风也觉得不可思议,看这簿子不像这几年写的,倒想是七、八十年代留下来的。簿子早已经发黄,字迹也有点模糊了。如果这簿子真是几十年前写的,那写这簿子的人就算能预测出生时间,他又如何预测死亡时间?这本簿子活脱脱就是一本生死簿!
“我们坐下来慢慢看看。”袁奇风捧着簿子坐到床边,叶小清也跟过去,想要搞懂那本簿子的来历。
这本簿子上记载的人数,一共有一百零八人,除了生猝时间,还附上了他们的出生地。这一百零八人,几乎每个人都是江永县上的人,只有一个人例外——唐海松。唐海松虽然是江永县的人,但簿子上写着他是在永州的第一医院出生的。不知怎么地,叶小清想起曾在医院看过唐母的资料,资料上说唐母是一个稳婆,一直替江永县的人接生,后来医疗条件发达了,她才渐渐地丢了饭碗,转去做神婆了。可只有一次,唐母走出江永县,到永州市接生,但资料上没写具体时间。
“你看得出这笔迹是谁写的吗?”袁奇风忽然问。
叶小清愣住了:“我怎么知道!”
“这里不是唐海松的房间吗?既然在他这里找到簿子,那就很可能是他写的。”袁奇风想也不想,脱口而出。
叶小清一个劲地愧疚,虽然和唐海松曾是情侣关系,但关系才维系了一个月,现在又过去了四年,她哪里还记得唐海松的笔迹。顿时,叶小清觉得对不起人家,可想来想去,觉得这应该不是唐海松写的。一来簿子年月甚久,唐海松不可能这么早写出来,还包括他自己的生猝时间;二来笔记秀丽,不像男性所写,应该是女性写的。
“难道是……”叶小清不敢想下去,但她觉得这是唐母写的,这一百零八人极可能由她接生。
袁奇风坐在床边,看了看叶小清,心里也在想这簿子可能是唐母所写。接生就接生了,那她为什么写这簿子,要预言他人的生死,莫非接生时她做过什么手脚?唐母就算心狠手辣,恨不得所有人都早死,那她怎么连儿子都不放过。这绝无可能。联系起唐母一直在疯喊,她儿子没死,这其中恐怕有大秘密。
叶小清见袁奇风不说话,便想既然他们都已经到了江永县,不如明天出去问一问。簿子上有人名和出生地,肯定很容易找到这些人,只要一问,就知道他们是不是唐母接生的,还可以确定簿子上的生猝时间对不对。一开始,叶小清真没想到事情会复杂到这个程度,还以为是单纯的鬼魂复仇。
可是,唐海松真是唐母与她哥哥所生吗?直到现在,叶小清依然不肯相信。
袁奇风和叶小清想得差不多,不过他更多地是在想,簿子怎么会被夹在桌子内侧。唐母写这簿子,肯定有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丢了,她会不去找,不着急吗?现在唐母还未苏醒,着急也没用,只有等她醒了,试着问一问她。但愿唐母没有搞令人憎恨的邪术,这种生死簿怎么看都像歪门邪道才会干的。
夜已深了,叶小清打了个哈欠,袁奇风会意地起身,让她好好休息。叶小清心很乱,躺下后就央求别关灯,不然晚上她会害怕。而且,那么黑的,万一半夜起来上厕所,会踩到打地铺的袁奇风。以前住在茶楼时,袁奇风虽然脸色不好,但有什么要求都依着,因此这个请求也顺着笨女人了。
这一晚,叶小清没有惊醒,也没有怪事发生,只不过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里,唐海松来找她,说要带她去一个地方。她跟着去了,结果唐海松把她带到一座坟墓前,然后把她推下去。然后,唐海松还一个劲地抱怨,是叶小清害死了他,要不她还能活到现在。叶小清没敢辩解,因为她一直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就任由唐海松把她埋了。梦到这里就完了,叶小清一点儿也没觉得害怕,只觉得解脱了,睁眼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此时,袁奇风正坐在草席上,两眼干瞪等:“你喊什么呢?”
“我刚醒,我喊什么啊?”叶小清猛地想起屋里还有个男人,马上护住胸口。
“你一晚上都在喊,不要啊,不要啊!”袁奇风像是没睡好,烦躁道,“要是谁听到了,还以为我干嘛了。”
叶小清心虚地想起那个梦,原来她在梦里很平静,现实里却这么慌张。这一早上,叶小清都不太好意思和袁奇风说话,也差点把保命的法术忘记了。直到吃过早饭,为唐母做了一些愈合的法术后,袁奇风才主动地叫叶小清一起出门走一走,了解桃川镇上的情况。
他们一前一后,拿着簿子在路上走着,好不容易把一百零八人全问过了。果然,这一百零八人已经死了一百零七人,死亡时间和簿子上记载的一样,但还有一个人没死。这个人叫黄梨,出生于1979年6月8日,死于2005年8月19日。叶小清想了想,黄梨?不就是李英杰的一个朋友?上回在芝山医院里,就是黄梨带她们进去的,难道是同一个人。
仔细一问,果真是一个人,黄梨出生于江永县,大专毕业后就到芝山医院工作了。生死簿上记载,她会在今年死去,而她也是簿子上最后活着的人。2005年8月19日,也是鬼节,距离现在还有一周的时间。唐母又不是阎王,她怎么能规定这一百零八人何时生,何时死。袁奇风隐隐头疼,这事越来越难办了,还有7天,黄梨大概也难逃此劫。
叶小清一听是黄梨,马上就急了,刚想问黄梨的手机号码是多少,却听到街道上的阿姨说黄梨这几天放假,已经回到桃川镇上了。事情就是那么巧,黄梨居然在簿子上的死亡时间回到镇上了,鬼节那天肯定不会平静。
“你要干嘛?”袁奇风看到叶小清打听到黄梨的住址,于是就叫住她。
“当然是提醒她19号要注意安全,还有七天的时间!”叶小清想也不想就说。
“你动动脑子,好吗?”袁奇风长叹一声,“黄梨根本不知道她要死了,你现在一说,不是添乱吗?”
“可是……如果不提醒她,那不会害死她?”叶小清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