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卫生间里忽然传来轻微的滴水声,那一定是他,我要冲过去看看!……
这则日记下面,清晰地记录了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情况:
马科长独自坐在办公桌后,埋头于一堆卷宗里。这段时间以来,连续的杀人毁尸案搞得他焦头烂额。抓捕那个叫梁迪的嫌疑犯的行动也一直没有任何进展,这个人就好像从地球上消失了一般。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个人一定就是那个变态杀手!可是他人会躲在哪里呢?
当前唯一获得的线索是,从他公司得知他已经很久不跟公司联系,并且携款潜逃。警方对公司提供的梁迪的电子邮件地址进行了二十四小时的监控。可是,梁迪最后一次发邮件是他声称去广州那天。等警察追踪到朝阳酒店时,他已经离开了,下落不明。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忽然李达匆匆从外面几乎一路狂奔了进来。
“报……报告马科长,梁迪……梁迪来投案自首了!”
“什么?!”马科长腾的一下从座椅上蹦了起来,“他人在哪里!”
审讯室里,梁迪静静地坐在审讯台对面的椅子里。他虽然一脸憔悴和落魄的样子,但可以感觉出来,他此刻的精神状态很好,神志也非常清醒。
“你的姓名和年龄!”
“我叫李大伟,今年二十七岁。”他的回答也异常的冷静和清晰。
李达愣了一下,望了望马科长。
随后的审讯进行得很顺利,“李大伟”供认了所有的杀人事实,并详细交代了杀人经过和细节。一切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可是有一点非常矛盾,他始终坚持自己叫李大伟,他也从来不认识什么梁迪。对于推销员的身份和他所服务的公司回答得也都准确无误。
“我患了严重的梦游症!”“李大伟”坦白,“在梦游过程中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然后给自己写信,命令自己去杀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哦?那你是怎么知道自己有梦游症的?为什么这么确定信是你自己写给自己的?”李达边问边做着笔录。
“开始我也不知道,一直以为是什么神秘人给我寄的信,甚至还怀疑过是什么鬼。当然了,这个世上不可能有鬼。可是,慢慢我注意到,每次信出现的时间恰恰都是在我要么睡觉起来,要么打盹之后。你不觉得这很奇怪吗?并且不论我去哪里,信总会如影随形必然跟着就来,难道你相信真有这么个人成天在跟踪我吗?那他又会是谁?”李大伟扫视着对面这些警察的脸,他倒成了发问者。
“并且我为了找出这个寄信人,连续守候了七天七夜!为什么我实在挺不住睡过去后,一醒来信就到了?唯一的解释就是,我梦游过程中变成另外一个人,写了这些信,然后放到了门口。我想,这正好解释了你们提到的这个梁迪,说不定就是我梦游过程中使用过的身份。”
“那你收到的那些信件呢?”马科长问了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作为罪犯谁会想留下证据被抓到呀?当初我也不想。我自然会在每次收到信后把它毁掉呀。可是,自从我发现这一切的元凶就是我自己之后,我不能再让事情这样继续下去了。我一定还会继续杀人,还会继续给你们添更多的麻烦……”
这何止是“添麻烦”这么简单!那可是一条条生命呀!
“这就是你写给自己的杀人命令吗?”马科长出示了一张从他家搜到的那封信。
“不!不是!绝对不是!上面有详细的杀人时间、地址和方法,这张白纸一定是谁事后替换的!或者我自己毁了?但这封我好像没来得及毁呀?最开始也没经验……”
张哥在警方笔记下面备注了一行字:案件的侦破虽然到此告一段落,可还是迟迟无法结案。因为虽然这个自称“李大伟”的梁迪能够描述出所有的杀人细节,但是警方却丝毫找不出任何的行凶证据。也就是说,除了这个“李大伟”自述部分外,没有任何的证据显示他与所有的杀人案有直接的关系。并且,表面上看不出他有任何杀人动机。毕竟,那唯一能说明问题的所谓信件能找到的那一封还是空白信。
第四章
看完日记残片和警察刑侦笔记后,我跟张哥说:“根据办案程序,照例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精神分析,所以你是精神鉴定专家团中的一位喽?”
“是的,根据警方提供的资料和我们初步对梁迪的判断,我们认为他患的不是‘梦游症’,而是‘双重人格分裂症’,虽然他有‘梦游症’的症状,但化成为‘李大伟’这个人的时候,他拥有一个与‘梁迪’的记忆、行为、偏好完全相反的完整人格,是典型的‘双重人格分裂症’!”说到这里的时候,张哥突然问我,“小子,考你的时候到了!一般的‘双重人格分裂症’是什么症状?”
“咳,张哥你自己刚刚不是说了嘛。”不过他既然这么问,自有他的深意,于是我像小学生答题似的认真地回答道,“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段,内陆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不定期一段时间,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之前已发生过的事情。”
“完全正确,按理说‘梁迪’和‘李大伟’这两种人格,彼此是进不了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可是我们研究发现,他的这两套人格不但人格记忆和行为有相重叠之处,而且二者竟然相互交融在一起!”
“啊,真有这等事啊,以前我只在怪诞心理学书上看过,没想到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这么奇特的案例啊?!”我大吃了一惊。
“嗯,这一发现,让我们专家团对他更有兴趣了。开始深入研究他。这时,更怪异的事情发生了……”张哥一惊一乍地说,“在深入研究梁迪的时候,他一直都非常配合我们,然而有一天,他霍然利用我们研究人员的信任,差一点逃出了精神病院;还有一次,他利用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逃生技巧,从精神病院逃出去了,正当我们想要全城搜捕的时候,他自己又自动投案了,声称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逃,反正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人在外面了,看到电视里自己的通缉启事,连忙投案自首!”
“我去,这也太牛×了吧。”我忍不住感慨起来,“莫非他还有第三个人格不成?”
“是的,有了这两个事件后,我们经过诱导,发现梁迪还拥有第三个人格,就是这起‘连环杀人案’幕后指导,这个人格叫‘张来’,也就是说他一共身兼三个人格,第一个人格是‘梁迪’,第二个人格是‘李大伟’,第三个人格是‘张来’。‘梁迪’胆小怕事,常感焦虑和抑郁,生活中依赖性很强,‘他’对‘李大伟’和‘张来’一无所知;‘李大伟’独立性强,非常有自己的主见,‘他’知道‘梁迪’一点,有时候还会通过梦境对‘梁迪’进行简单干预;而‘张来’是三种人格中最厉害的角色,‘他’既博学又狡诈,对‘梁迪’的一切了如指掌;对‘李大伟’的行为也稍有了解。”张哥顿了一下,接着说,“在治疗中,我们通过催眠诱导发现,‘李大伟’是从梁迪17岁的人格中分裂出来的,那一年他相恋两年的初恋女友移情别恋爱上了他人,他大受打击,一时想不开,跳河自杀,好在刚巧有人路过救了他。‘张来’是梁迪上班后,一直混得很不容易,对社会产生了怨恨,想以杀人宣泄情绪——于是便又分裂出‘张来’人格,以处理这种犯罪冲动,这起连环杀人案就是‘张来’暗地里策划,然后要挟懦弱的梁迪实施……”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已经到达北京×××精神病院,张哥带着我来到了关押梁迪的特殊病房。见到梁迪的第一眼,我略微有些惊讶,没想到他会如此消瘦,文文弱弱的,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跑。不过他的精神状态很好,看到张哥了,主动跟他问好:“张医生,你来了啊!下午好,咦,新来了一位朋友,张医生,你介绍介绍呗。”
“是的,带了个朋友过来看望你,他也是我们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叫欧阳子瑜,你叫他欧阳就成。”张哥笑着为他介绍道。
梁迪于是跟我打了个招呼,我连忙回了个。
张哥问:“今天怎么样?”
梁迪眉头紧皱地说:“唉,饭菜还是不大好吃,我觉得咱们精神病院大厨的水平真不怎么样,炒菜不是少放盐就是多放了油,真为他着急,还有啊,环境也不大好,旁边的邻居不是这个大吵大闹,就是那个满地乱跑,没一个安分的,唉,跟一群疯子在一起实在是太痛苦啦……”
一听这话,我就乐了,心中暗暗地说:还说别人疯子,你自己不就是个疯子吗?
张哥安慰道:“大锅饭就是这样的啦,我下次来的时候给你带点外卖怎么样,你想吃哪家的?”
梁迪吧唧了几下嘴巴说:“好久没吃锅包肉了,张医生下次来的时候能不能给我带一份锅包肉啊?”
“没问题。”
“就知道你张医生仗义,不像其他专家,见谁都拉着一张老脸,好像别人欠他钱不还似的,做人嘛,开心最重要,干吗整天仇大苦深的,你说对不对!”
我去,竟然还劝导别人了,看他语言抑扬顿挫、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如果不是在这样的特定场景下见到他,我简直不能相信他是个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
“对对对,人生苦短,做人就得这样。”张哥回答道。
“对了,张医生。”梁迪似乎想到了什么说,“上次拜托你帮我向受害者家属道歉的事情你办了吗?”
“我从警方那边拿到了受害人家属的联系方式,一一打电话代你道歉过了。”
梁迪神情有些黯然地说:“嗯,谢谢了,下次如果有机会站在他们面前,我一定会再向他们致歉的。”
“事已至此,你也别想太多,你这不是有病吗?安心接受治疗吧,你会好起来的!”
张哥又安慰了他几句,然后就带我离开了。
关于梁迪的后续情况,我是多年后得知,在张哥他们专家团的精心治疗下,梁迪其他两个人格终于完全消失了。康复之后,本来他可以出院的,但是他执意不肯,后来留在精神病院里当了一名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