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傅练慈,就是二十年前的杜秋娘。而那个专宠傅练慈的人,不出意外的话,就应该是当今圣上的父亲——先皇顺宗皇帝。
从永贞元年至今,关于皇帝与先皇这对父子之间的恩怨,一直有各种传闻喧嚣尘上。皇帝对此极为不悦,但始终无法平息人们的议论。裴玄静是不相信流言蜚语的人,尤其涉及宫帷秘事,她向来认为除非当事者,其他人的观点都只能是揣测和臆想。但是,她毕竟在《兰亭序》一案上,曾与皇帝面对面谈及先皇,当时皇帝那阴郁又愤懑的神情令她记忆犹新,她还从未见过有人对自己的父亲,怀着如此深刻的敌意。
今天所揭示的秘密,又使裴玄静窥探到了事情的另外一面:皇帝在悄悄地模仿先皇。也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又或者,他把这种行为视为对父亲的冒犯,乃至鄙夷。但无论如何,他的所作所为都不是“父行子效”这四个字可以概括的。
裴玄静又想到,假如傅练慈受宠于先皇,那么她所谓的未尽之心愿,一定与先皇有关。当今圣上花了整整十年追杀她,也就不奇怪了。
傅练慈还活着吗?她的心愿终于了结了吗?
等等——裴玄静突然醒悟过来:傅练慈只是他们在真武宫遇到的意外事件,虽说因此找到了薛涛,但他们原先的目的却与这个神秘女子无关。
她忙说:“薛炼师,微之先生让我们来找您,是为了寻找一个叫王质夫的人。您知道他吗?”
薛涛从容回答:“崔郎已经对我提起过了。不过,关于王质夫此人,我一无所知。玉龙子嘛,我确实听过这么一件宝物。但自安史之乱后,便不知所踪了。玄宗皇帝把它藏在何处,肃宗皇帝有没有得到它,我都不了解。所以,也帮不上你们的忙。”
裴玄静和崔淼面面相觑,所以薛涛躲入深山溶洞,全因受到傅练慈的牵连,而与王质夫或者玉龙子都没有丝毫关系。
冒着生命危险寻到薛涛,难道只能听到一桩二十年前的宫帷艳史?
8
裴玄静不甘心地环顾四周,视线落到了那尊女神像上。
“杨贵妃!”
“杨贵妃?”薛涛问。
裴玄静说:“薛炼师,您在静室的墙上提着一首诗,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若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所咏的应是杨玉环命丧马嵬坡吧?您为什么要题写这样一首诗呢?还有这尊女神像,其美丽雍容之态世所罕见,又似乎不能与道教中的任何一位女神仙相匹,我斗胆猜测,她是不是杨贵妃的塑像呢?”
薛涛笑了:“裴炼师莫急。我方才说了,关于王质夫和玉龙子,我帮不了你们。但是关于《长恨歌》,还有杨玉环,我确实有话可说,但我还有个问题。”
“薛炼师请问。”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们呢?”
裴玄静迟疑了一下,说:“我们没有理由要求薛炼师,更不会强迫您。如果您不说,我们就只能空手而归了。”
“空手而归?”薛涛的笑容明惠而空灵,完全不像年近五十的女子。顿了顿,她说:“我不会让你们空手而归的。毕竟,这段往事是对男女之爱的绝佳诠释,要说,也只能说给你们这样的人听。”
我们这样的人?裴玄静不由自主地朝崔淼瞥了一眼,发现他也正在朝自己看,连忙调转目光,心头突突乱跳。经历了幽人谷的生死与共之后,她反而比从前更不好意思面对他了。
他们的微妙神情没能逃过薛涛的眼睛。就在这一瞬间,她的心底起了微澜。那些名字列队似的从她的眼前掠过:韦皋、元稹、武元衡……他们都是多么难得的优秀男人,或风流潇洒,或睿智雄健,他们都曾进入过她的生命,又纷纷离去。他们像赏花似的品鉴她的才华与美貌,为她写诗,却并不打算为她驻足。
这些男人把逢场作戏美化成风流,又把始乱终弃标榜为德行,甚至谓之吸取教训。安史之乱令大唐帝国一蹶不振,生灵涂炭的场面使男人们吓破了胆。将所有的错误归咎于女人,正是他们一贯采用的办法。
薛涛很欣慰地看到,至少面前的这对男女,仍然敢于将生命交托给对方。
她缓声吟道:“嘻!女德,无极者也;死生,大别者。故圣人节其欲,制其情,防人之乱者也。生感其志,死溺其情,又如之何?”
“这不是《长恨歌传》里的话吗?”裴玄静道。
“正是。其实《长恨歌》中的谬误,除了裴炼师方才所提到的,另外还有几处。”
“还有?”
薛涛点头:“并且,都是关于杨贵妃的。”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薛涛说,“这两句诗描述的是玄宗皇帝自蜀地返回京城,途经马嵬坡时,想把当初草草落葬的杨贵妃的尸体收殓回去,但却发现玉颜不见,死处成空了。这表示什么?”
“要么杨贵妃并未葬于马嵬驿,要么就是像我们刚刚谈及的傅氏女——”裴玄静住了口,她的想象太过大胆,几乎把自己给吓到了。
她迟疑地说:“六军不发,强逼玄宗皇帝处死杨贵妃。在那种情况下,如果玄宗皇帝一定不舍贵妃,就只能让她诈死。据说,当时是高力士用白绫将贵妃缢死的。以高力士对玄宗皇帝的忠心,未必不会帮助皇帝这么做。”
崔淼道:“好吧,就当杨贵妃没死,那么马嵬驿之后她又去了哪里?”
薛涛笑而不答。裴玄静顺着她的视线望向女神像,惊得几乎跳起来。太难以置信了!
“难道、难道她来了蜀地,青城山?”
崔淼却道:“对啊!杨贵妃独自脱逃,终究要与玄宗皇帝会合。玄宗皇帝大队人马走得慢,杨贵妃却轻身匿迹,提前入川躲进青城山,在此等待玄宗皇帝,确实是个好办法。”
“难怪玄宗皇帝到达益州后,还特意上过一次青城山!”贾桂娘曾经提到跟随玄宗皇帝游青城山,而裴玄静正是受此启发,才编造出贾桂娘在青城山上遇到仙人的故事。难道自己阴差阳错,竟然揭示出了一件最隐秘的往事?
裴玄静突然大声说:“杨贵妃肯定没有死!”
“你想到了什么?”崔淼忙问。
裴玄静想到了贾桂娘对自己说过的话,贾桂娘曾提到过杨国忠和虢国夫人的死,唯独没有提到杨贵妃。
那时她是杨玉环的贴身宫女,帝妃逃难都带着她,可见她深得贵妃的信任。而当她和裴玄静说起那段话时,正处于激愤之中,口不择言地表述自己的忠心。所以,她讲了真话——贾桂娘不曾亲眼目睹杨贵妃的死,她甚至不记得还有这么一回事了。
这也证明了,杨贵妃肯定没有死在马嵬驿。
裴玄静说:“我记得韩湘说过,当玄宗皇帝终于抵达蜀地,青城山真人罗公远亲自到剑阁迎候,并一路将玄宗皇帝送到益州,才飘然离去。也许正是罗真人给玄宗皇帝送去了贵妃平安的消息,并且把她的藏身之处告诉了皇帝?杨贵妃曾经入道,诈死后又藏身于道教圣山,所以一路保护她从马嵬驿到青城山的,会不会也是道教中人呢?”
答案不言而喻。
裴玄静更想通了,为什么在马嵬驿分手时,玄宗皇帝拒绝将玉龙子传给太子李亨。除了对太子逼宫的愤恨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而隐秘的理由:他要把玉龙子交给他的玉环。
在帝国分崩离析的时刻,君臣、父子、夫妻亦能相残,七十岁的天子四顾茫然,发现身边再无可信赖之人,只能将心爱的女人托付给方外的力量。
所有人都在同声谴责那个女人,只有老皇帝心里明白,她没有罪,更不应该为帝国殉葬。于是他作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即使保不住皇位,也要保住她的性命。
彼时彼刻,他只庆幸一件事。当初佛道相争得最厉害的时候,曾经为青城山的归属闹到了天子驾前,而他揽着贵妃的香肩,笑着说:“观还道家,寺依山外。”
这不经意中施下的恩典,到了该索取回报的时候了。玉龙子,就是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