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老板算完账说要打折扣,他不肯,照价付了钱,拿起枕套就走。却又不免暗暗好笑。他能一餐吃两斤半大饼,这点东西哪放在心上!这些天因为要“节约”,每次只吃半饱。现在他有了从张小毛那里拿到的钱,是可以维持一阵子了。他可以放开量吃饱了。
这一顿吃饱了,他想也许可以坚持到傍晚,那么,今天可以省下一顿午餐,省下一顿饭钱来,又可多混一天了。又反过来想想:这一餐所花的钱,用来买大饼,足可以吃三顿的,看来并不划算,又不免有点烦恼,告诫自己:以后还是要算着花钱,不然过几天要饿肚子的。
这是他离开孤军营以来,第一次为吃饭这个问题打起算盘了。显然,仅几天的流浪生活,已迫使他不得不为今后的生活计划动动脑筋了。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不免想着沙志超等人。这个偶然的机遇,原可以得到一落脚处的,竟然丢失了!今后还有可能再遇到吗?
“站住!”
他抬头一看,只见五个鬼子兵,一个挎战刀的鬼子军官,两个汉奸特务,横眉怒目地出现在路口。
他站住了。
两个汉奸挥着枪朝他走来,并喝问:“侬手里提的是啥物事?”
他也不答话,将枕套放在地上,伸手去枕套内,将一枚手榴弹的弦拉断了,然后掏出来伸向俩汉奸。
俩汉奸见他掏出的是一枚冒着烟的手榴弹,吓得乱放了两枪,调头就跑。几个鬼子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李坚那冒烟的手榴弹已投掷过来了。
由于手榴弹是在冒烟后十多秒掷出的,没着地便爆炸了,比着地爆炸的杀伤力强数倍,将所有汉奸、鬼子都炸倒了!
有受伤未死的正往起爬,第二枚手榴弹又掷到,鬼子、汉奸没有一个活着的。
所幸此时因鬼子设卡,行人纷纷远避,没有无辜者遭殃。
他知道爆炸后,很快会引来鬼子、汉奸,必须尽快逃离现场!于是摸出一枚手榴弹攥在右手里,左手提着枕套,拐弯猛跑一阵,见弯再拐……
却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又跑到了一个设卡处。来不及后退。把心一横,用牙扯断了拉索,举着冒烟的手榴弹,朝鬼子、汉奸扑了过去。
鬼子一见慌了神,朝他开了几枪,转身就跑。他投出了手榴弹,炸倒两个,又掏出一枚,追赶着几个鬼子和汉奸。
鬼子和汉奸边跑边盲目向身后开枪。他捡起鬼子扔下的三八式步枪,单手平举着,瞄准逃跑的鬼子,一枪一个!
有些胆大的行人,驻足人行道观望,见鬼子、汉奸逃跑,大汉穷追不舍。痛快至极,都拍手叫:“好!”
李坚就这样闯过了数道关卡。
忽然后面一辆三轮车追赶上来。
“老李,快上车!”
李坚扭头一看,见是王大发,快步上车。
王大发踏起三轮车,飞快拐入小巷。
李坚问:“发子哥,你怎么会在这里?”
王大发不答话,只闷头猛踏三轮车。
三轮车几乎始终在小巷里穿来穿去,李坚坐在车上已不知东南西北。足有半个多小时,王大发才将三轮车靠边停下,自己下了车,去蹲在人行道上喘气、拭汗。
李坚下车去,蹲在王大发身边问:“发子哥,你怎么会找到我的?”
王大发拍拍大腿说:“老李啊,你的胆子太大了啊!”
“天不亮就有汉奸、鬼子到海潮路来搜查大块头①;天亮后才知道老西门郑济一家被杀,我们就知道是你做的。沙志超、陆阿根和我就踏车出来找你。南市区大街上到处都是鬼子、汉奸设卡子要抓大块头!
①上海方言:大块头——泛指胖子、身高体壮者。
“我刚踏到小东门,就听见炸弹响,循声一看,正好是你老兄!”
“这里是什么地方?”
“租界,到了这里你就安全了。鬼子不会进租界捉人的。”
李坚苦笑:“租界也在通缉我呢。”
王大发说:“你先躲几天,不要出来瞎跑,就没的事了。”又说,“我们已经商量好了,佩云有个小姐妹,就住在附近,她已先去了,说好我们随便哪个先找到你,就先送过来这里暂住两天。以后慢慢再想办法。”
李坚说:“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呢?何况我还是被通缉的……”
王大发解释:“佩云说她这个小姐妹很热心很爱国的,她和佩云多次去胶州公园慰问的,只要说你的来历,必定会欢迎。你先在她家住几天,我们再想办法安排你一个去处。”
李坚暗想:自己正走投无路,不妨先安顿下来,再作打算。便说:“也好吧。但是,我总不能将这些手榴弹带到别人家去吧……”十二枚手榴弹他已投出七枚,还剩下五枚。
王大发起身,去将三轮车坐垫掀开。座下有一木箱,是装修车工具的。他将工具拿出放在脚踏板上,从枕套里取出手榴弹,放在木箱里,再将工具装入枕套中。
李坚见王大发做这一切很冷静、从容,倒有点惊讶了。
王大发说:“坐上来吧,我送你去。”
李坚坐上三轮车,王大发踏动着转入一条街。李坚看看路牌,见有“崇德路”三个字。
王大发告诉李坚:“这旁边是杀牛公司。我们要去的一条弄堂叫‘锦绣坊’,佩云的小姐妹就住在那条弄堂里。”
到了锦绣坊,王大发先进去通报,杨佩云和另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女子迎出来,将李坚请进楼去。王大发踏车走了。
李坚被请进一间亭子间,这间房间布置成书房样子。
杨佩云向李坚介绍那女子叫任秀珍,是小学教师,她的父母都在教会中学当教师,当时都不在家。一家三口人,住这幢楼里,有两个房间和这间亭子间。
任秀珍倒很大方,她说:“李先生,你的情况佩云都和我说了,我对你是很敬佩的。
我们全家都是基督教徒,也是爱国的。我的父母虽还不知先生来,但知道后也一定会很是欢迎。
只是我家比较简陋,怕要怠慢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