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他还说了什么?”
  “他说他的确说过不觉得看病难看病贵,但是他还说,不管怎么样,既然老百姓觉得难觉得贵,政府部门就必须下大力气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谈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市里准备开建几家大型医院,顺宁第一人民医院准备新增多少床位,然后还有怎样提高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还说准备跟社保局合作,今后到社区医院看病可以七折优惠。他说了这么多措施,但是《今日访谈》一点没用,所以黎万江成了众人攻击的靶子。”
  苏镜感到了一丝寒意。
  第四章 铁肩道义
  现在社会转型期,哪有老老实实的企业单位啊?谁屁股上是干干净净的?于是,皮华明就派记者专门去采写公司、学校、医院的负面新闻,写好了也不发表,先给对方看看。对方一看傻眼了,赶紧掏钱做广告,这事就能压住。一句话,只要给钱,什么稿子都能发,只要给钱,什么丑闻都能压。
  1、摄影构图的力量
  马丰华连打了两个喷嚏,以为自己感冒了,实际上是被人背后议论了。当何旋津津乐道地对苏镜讲着马丰华跟姚琐涵的恩怨时,他正在挨批评。从他对姚琐涵挥拳相向一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脾气火暴的人,但是此刻他却低着头不吭声,甚至脸上还适当地挂着几分谄笑,因为批评他的人是《顺宁都市报》的总编辑皮华明。
  马丰华在新闻发布会上拍摄了几张照片,以配合记者的文字稿。就是这几张图片给他带来了麻烦,他也没想到,皮总编竟会亲自审阅,以前都是编辑选照片的,选好了,排版,签字,印刷,发行。但是火车撞大楼这事不同凡响,各路媒体都加入了这场惨烈的新闻竞争中,要使自己脱颖而出,必须下点血本才行。皮华明明白这个道理,马丰华不明白。
  皮总编一看到马丰华交上来的照片就火冒三丈,立即打电话把他请到了办公室。马丰华听着领导的口气就觉得不对劲,所以进门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还没等他开口,皮总编就阴沉地问道:“干了几年了?”
  “八年了。”
  “是不是不想干了?”
  “啊?”
  “干累了是不是?”
  “没有,皮总。”
  “你觉得你今天拍的照片怎么样?”
  马丰华觉得挺好的,构图完美,主体突出,主题鲜明,但领导这么问,肯定是觉得不好的,于是说道:“不太好。”
  “哪里不好了?”
  这个问题是最难回答的,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分析出自己作品里的缺点实在不是件容易事。古人早就说过,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作为摄影记者,自然是图片是自己的好。他绞尽脑汁期期艾艾地展开了自我批判:“构图不够完美,主体不够突出,主题也不鲜明。”
  “我看构图挺完美的呀,主题和主体也都很突出,非常中规中矩啊。”
  马丰华立即明白过来,错就错在中规中矩上,因为在皮总编眼里,所谓中规中矩就是大路货,是任何一个稍微有点职业素养的摄影记者都能拍出来的。但是他要的不是这种东西,他需要的是那种视觉冲击力特别强的照片,角度特别刁钻的照片,是其他记者拍不出来的照片。顺宁有日报、晚报、都市报、快报等四份报纸,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靠过硬的图片来吸引读者。他之所以如此看重图片的重要性,是基于两点原因:其一,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没有好照片的报纸是卖不动的,在美国,有一份调查显示,报纸上一般报道只有百分之十二的订户阅读,一栏大小的图片能吸引百分之四十二的读者,两栏大小的图片能吸引百分之五十五的读者,四栏大小的图片能吸引百分之七十的读者;其二,皮华明就是干摄影记者起家的,所以对图片特别重视。
  马丰华此时已经涨红了脸,皮总编继续问道:“专家组当天就公布了火车脱轨的原因,你对这事怎么看?”
  马丰华不知道老总为什么又问到这个问题了,正揣摩着领导的意图,领导却继续说道:“你怎么看不重要,你知道读者怎么看吗?”
  “网上很多质疑的声音。”
  “我们的报纸准备卖给谁?”皮华明问道,“卖给那几个专家吗?要不明天我们的报纸就印六份,每个专家一份,你看怎么样?”
  这话说得很严重,皮总的言外之意是,这种照片会毁了整份报纸。
  “读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读者就是我们的上帝,”皮华明说道,“你现在公然站在读者的对立面了,你还要不要我们的衣食父母了?”
  马丰华很是莫名,说道:“我没有啊!”
  皮华明把电脑显示器一转,屏幕上正是马丰华交上来的一张图片,专家组组长位于画面中央,一脸自信的表情,挥着手,正在慷慨陈词,后面的背景虚化了。整张图片构图匀整,曝光充足。
  “你觉得怎么样?”皮华明问道。
  马丰华毕竟干了八年记者了,皮华明当总编也有五六年了,说了这么久,他要是再不开窍,就真的别混了。此时他已经幡然醒悟,立即说道:“曝光过度了,而且构图也有问题。”
  所谓曝光过度,指的并不是技术层面,而是意义层面。无论是来自旁边的柔光或者是来自上面的流线型光线,光线的各种形态通常都能决定照片的基调。例如,用高调灯光为新娘拍摄,这样的照片会有一种欢乐的气氛。可是马丰华的这张照片,竟然也用了高调灯光,把画面主角拍得像人民英雄似的,这是皮华明不能容忍的。而所谓构图有问题,也是因为专家组组长放在中间,显得太正面了。
  理解领导意图之后,马丰华立即说道:“我还有几张照片,交给您看看?”
  马丰华从几张废品中找出了几张照片,他本来觉得这些照片毫无是处呢,但没想到却得到了皮总编的肯定。
  “你也能拍出好照片的嘛!干吗不交这张呢?”
  马丰华谄媚地说:“缺少一双发现金子的眼睛,即便捡到了金子,也当成了石头。”
  最后选中的一张图片是竖构图,专家位于右下角,占画面不到十分之一大小,画面主体是一个人的背影,黑乎乎的,是虚的,占画面四分之三大小。
  皮华明最后在校样上签了字,满意地离开了报社。记者的稿子他已经看过了,再加上这张图片,他相信明天的《顺宁都市报》定会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他上了车,发现座位上放了一张纸片,八个圆圈十一个箭头,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图案。他似乎有点印象,好像在哪儿见过,一时又想不起来。这张图片从何而来?他并没有多想,因为很多记者的车里、包里随时都会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材料,想半天才会想到是某次采访时拿到的资料。他以为,这张纸也是类似的东西。可是他错了,死神已经悄然降临了。
  2、情侣路上的尸体
  苏镜接了三个电话。
  第一个是一个老熟人打来的。几年前,《顺宁新闻眼》的主持人被谋杀在直播台上,他判断凶手是同事之一,但就是找不到突破口,后来在这位老熟人的帮助下,他从两份串联单里找到了线索,最后擒获了凶手。这位老熟人,绝对是个牛人,本科学的是自动控制与计算机工程,标准的理科生,可后来偏偏对文科产生了兴趣,硕士读的是新闻,这之后便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去香港、美国、英国、奥地利做访问学者,进行研究交流,现在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任教,名叫陆晔。
  陆教授打来了电话,说是他们学校有个青年学者要到顺宁大学做交流,人生地不熟的,希望苏镜能多多关照。苏镜自然是满口答应了。
  这位青年学者叫沈国麟。此时,苏镜肯定不会想到,正是这位沈博士,为他破获连环谋杀案,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第二个电话是邱兴华打来的。他一直觉得这小子很有前途,他不但工作起来非常卖命,尤其是对领导交代的任务更是上心。昨天从新闻发布会上回来,他就把那份签到表和几个专家的名字交给了邱兴华,要他查出这些人都是什么时候到顺宁的。
  邱兴华毫不含糊,连夜查证,现在有了结果。
  关于那些外地记者,他先是打电话到机场查证他们抵达顺宁的时间,接着又分别致电各记者所在的新闻单位,最终证实他们都是在火车脱轨之后才到的,有的是当天下午就到的,有的是第二天也就是昨天到的。来得最早的是上海电视台的施喆,当天下午三点多就到了,到之后就开始采访,据其入住的酒店服务生说,他进了宾馆就没出来过,晚上10:00还把服务生叫到房间去了,因为宽带出了问题,他上不了网了,据服务生说,当时施记者正在浏览火车脱轨事件的各种信息。而其他记者当天晚上的行踪,大多跟施喆一样。这帮记者大佬们,在遇到真正的新闻时,干起活来还是毫不含糊的。
  再说专家。据顺宁市火车站工作人员透露,他们每个人都是当天下午到的,晚上吃完饭后,又去金色时代夜总会唱歌,直到晚上12:00才回宾馆,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开。
  这样看来,不管是外地记者,还是外地专家,都是没有时间作案的,凶手只能着落在本地媒体那几个记者身上了。
  第三个电话是另一个同事打来的,他说在情侣路上发现了一具尸体。
  情侣路之所以被称为情侣路,是因为道路两旁种满了凤凰花,每到花开时节,红团团一簇,煞是壮观美丽。这里树木茂盛,荫可蔽日,即便在白天,都要比其他地方凉快一点。可是一到晚上,这里连个人影就见不着了,没人敢来这里散步。因为这里太安静太偏僻,不小心被抢个钱包劫个色还是小事,要是丢了命就不值了。
《杀人游戏之媒体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