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虽然深夜照明条件有限,不见得能对长乐的尸骨妥帖完善的保护,但权衡利弊后,梅长歌仍然决定,趁着月黑风高,四下无人,来行这等“鬼祟”之事。
不论梅长歌等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想要开棺,在大秦,都注定是一件得不到丁点理解和支持的荒唐事。
幸亏埋在这里,否则光是开棺一事,梅长歌就要上蹿下跳的折腾许多日子。
从前梅长歌一想起这事,心中便难免有些怨恨,如今立在长乐碑前,却只余下了感慨。
这一点,单从长乐坟头,两尺多高的杂草上面,即可窥见一二。
说是安葬,其实不过是敷衍了事。
死后既没资格埋进梅氏祖坟,当然更不可能葬进皇陵。只不清不楚的,在城外寻了块尚算不错的墓地,草草安葬。
长乐活着的时候,身份尴尬,被梅家嫌弃,为皇族所不容。
第六十章 引蛇出洞
是夜,楚青澜照例过来探望梅长歌,听说了此事,表达了一点截然不同的看法,说得梅长歌有些心惊肉跳的,直呼自己弄不懂古人的玩法。
如此一盘算,梅长歌似乎便再没有了拒绝的理由,只好装作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勉为其难的同意了梅思远的建议。
眼下迫于形势,很多事情,梅长歌都不敢做的太过明目张胆,也不敢除掉那些惹人讨厌的影子。可此番有了梅思远的承诺,日后她纵使杀了这些用于盯梢的影子,梅思远也怪不到她头上。
说实话,这个条件对梅长歌来说,还是很诱人的。
思来想去,梅思远终于做出了决定,他以永不干涉梅长歌行动自由为条件,要求梅长歌陪他一同前往平州,侦破此案。
连帽子都往自个头上带的人,怎么会把这种小事看在眼里?
关于这一点,梅思远自诩大丈夫,能屈能伸。
梅长歌即便不为他这个做父亲的着想,也该为自己的将来想一想,总不会真的害死他,不过冷嘲热讽的,在嘴皮子上逞强。
更何况,梅思远认为,他手上捏着梅长歌的软肋,就是她的婚事。
毕竟,梅长歌这个人,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看着长大的,起码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比起不知抱着怎样的目的,亦不知从何而来的神秘高人,梅思远显然更愿意同梅长歌做交易。
思考的时间越长,梅思远越觉得,梅长歌是一个很不错的人选。
从前靠着小纸条,暗通曲款,不死不活的混着,可如今当了尚书令,梅思远实在不愿再受制于人。
达不到最优,可也还不至于差到极点。
其实细细算来,梅思远他也很清楚,他并没有什么特别擅长的事情,什么都是中间水准。
断案推理,从来都不是梅思远的长处。
不妥的是梅思远的心情,他现在很纠结,很不爽。
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妥。
依了陛下小心谨慎的性子,安排梅思远和楚青澜组成一个临时调查组,赶赴平州,巡查此案,简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平州刺史李恒,是陇西李氏嫡系,却莫名其的死在了河北道范阳梅氏的地盘上,陛下自然要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空荡荡的书桌上,平摊着一本册子,看样子,上面所写的内容,便是造成梅思远愁眉不展的元凶。
此刻的梅思远,眉头紧锁,眼神忧郁,正将双手负在身后,来来回回的踱着步子,显然十分苦恼。
这一点,倒没有随着梅思远升任新任尚书令而有所不同。
曾经的梅家重点,因为梅夙的突然离世,变成禁地,梅思远如今用着的,还是原先自己院中的书房。
作为长乐的结发夫君,梅思远多多少少,也是知道一点当年的内幕的,但他并不支持梅长歌去调查取证,甚至打从心眼里,觉得她这是在无事生非。
一开始,梅思远以为,梅长歌大抵是在幽兰院憋得久了,想出去逛逛,于是没太注意。直到派出去监视的人,弄清原委之后回报,梅思远这才惊觉,梅长歌居然是在调查当年的案子。
接连几天,梅长歌不是在外出,就是在外出的路上,频繁的动作,终于成功引起了梅思远的注意。
从活着的人口中,应该很难获得有价值的线索,反而是早已死去的那些人,才有可能是破案的关键。
但无论是梅长歌,还是楚青澜,亦或是叶缺,都很清楚的知道。
名单上,详尽记载了十五年前,曾经伺候过长乐公主,至今仍然健在的一批人。
通过楚青澜之手,梅长歌获得了一名名单。
前些天叶缺的提议,慢慢提上了日程,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出现,就可以果断实施起来。
梅长歌既已决定,以自己为饵,孤身诱敌深入,便要想好,用怎样的方式去做,才能在尽可能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抓到对手的破绽。
第六十一章 真会玩
“我看梅思远此举,倒是别有深意。”楚青澜一脸严肃的说道。
“当然别有深意。”梅长歌不免白了楚青澜一眼,愤愤不平的说道,“莫非你竟还以为,梅思远哪里想不开,特地跑来积德行善吗?”
“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楚青澜曲起手指,在梅长歌额头上,轻轻弹了一下,调笑道,“你就没想过旁的原因。”
“什么原因?”梅长歌一头雾水的问道。
“我可以给你一点小小的提示。”楚青澜从未看轻梅长歌,相反,他比谁都更信任她。
正因为此,楚青澜希望用一种循序渐进外加拔苗助长的方式,帮助梅长歌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繁杂的大秦朝堂,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剥夺她参与朝政的权利。
“尚书右仆射一职虽然空缺,但无论如何,陛下也不会好端端的,把人选放到身为百官之首的梅思远身上。”
《神探毒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