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假小姐盗服精珠 猪悟能吃何首乌

第十一回 假小姐盗服精珠 猪悟能吃何首乌
    话说孙悟空变成小姐形像,睡在小姐床上,专待妖精到来施计。少时,即有阴风一阵,吹动帐帏,果有妖精进房上床,仍行故事。孙悟空用了秘诀,敷衍过去。不一时,那妖目闭安睡。待他酣睡之时,孙悟空即昂起头来细看,果见那妖口中有一颗白圆珠,有核桃之大,或上或下,在口抛动。孙悟空知是精珠,即轻轻的将头伏在妖精面上,噗咚吞下精珠。此时妖精尚不知觉。孙悟空即悄悄爬起身来,出了房门,来到前面房内,告诉唐僧等。
    猪悟能闻得孙悟空吞下精珠,他心中恨不得顷刻间即要挖那何首乌来吃。唐僧道:“你何必这般心急呢?事虽成功,吉员外尚不知道,须待明日告知员外,始可挖取何首乌。”孙悟空告诉之后,又转身来至上房窗处,静候那妖精醒来。
    过了一二个时辰,忽闻床上有伸动之声,知是妖精睡醒。只闻那妖爬起身来,甚是慌张,口中说道:“不好了!这小姐今日识破我的机关,他居然要我的性命了!”说着,四面探望,不见小姐形迹。继而又说道:“我五百年的工夫,一旦完全被她盗没,真是可恶之极!”说着即满面流泪,垂头丧气,向房外而行。孙悟空立在旁边,看见那妖由房内走出来,不但流泪悲伤,且鼻口皆有鲜血流出,沿地皆有血迹。孙悟空看见妖出去,即跟在后面,追探其出身之处。直至屋后竹园中,始消形灭迹。孙悟空知其入土去了,连忙转身回返房中,告知唐僧、天女等。唐僧道:“此时天尚未明,你可稍睡片刻,天明时再为挖土罢。”孙悟空依其言。睡至天明,待众神仙起身,唐僧即吩咐请员外出来,将夜间治妖情形—一告知。员外大喜,果见地下一条血线。员外又告诉夫人、小姐,一家皆大欢喜。
    早饭后,员外带领家人及众神仙到屋后竹园中,挖土三尺余深,果见一个尺余长之小木人,头面手足俱全,那小木人目鼻口皆有血迹。众神仙见之,知是那妖的原身。此时,猪悟能连忙上前,一把抢了过来,藏在衣袖内。当下,吉员外及众神仙一同回来。员外因感众神仙救女之恩,挽留在此多住几日,又问道:“既蒙贵客扫除妖患,尚请设法医救小女,不致伤命才好。”唐僧闻言,便在行囊内取了数粒仙丹,递与员外,嘱咐道:“员外可将此丹令小姐服下,自然恢复原有之精壮。”那员外连声称谢,接了仙丹,笑嘻嘻的往后面去了。这里猪悟能将何首乌取出来,寻了一个瓦罐,架火煨了三天三夜,始将何首乌煨得烂而且嫩。猪悟能一把抓起来,送在口内几咬几嚼,即将一只何首乌完全吞下,顿时摇头摆尾,得意洋洋。天女、唐僧见了,皆暗中好笑。过了数日,吉小姐的病体亦好了大半,天女急要动身行程,于是众神仙向员外告辞。员外知挽留不住,只得送出大门,拱手而别。正是:
    五百年之道法,一旦宵之完抛。
    快乐结果不善,耐苦自有成功。
    天女、唐僧、孙悟空、猪悟能、仙娥等出了吉员外之门,仍向东行。一路上,凡有人烟之处,看见孙、猪两位那种形容,皆是惊惧。这日,众神仙在路上互相谈论,走到傍晚之时,并无处所可以安歇。又走了一刻,忽闻前面有爆竹之声,遍地皆同。未几走到一座大村庄,只见人声嘈杂,有的放爆竹,有的放火药,有的敲锣击鼓,异常忙碌,家家如此,人人同情。天女不知所为何事而如此,因问唐僧知道否。唐僧笑道:“天女未曾临过凡界,固然不甚明白这里凡人的迷信举动。我们昔年往西天取经去,在途一十四年,此等事情遇了数次。原来凡人看见太阴被地球行经会合,遮盖太阴之影,一时不能光明,略现黑暗,凡人以为被天狗吞没,又云‘野月吞吃家月’,故放爆竹敲锣唬退天狗、野月等情,以期救护太阴。此种举动乃凡人之愚念,且到处皆然,普天下一律同情。殊不知天与地相离有八万四千里,太阴之周围有八百八十里,太阳周围有八百里;阴阳气象有升降之时,故日夜有长短之分,因此有日月行经会合之时。此种情节凡人哪里知道,以为放炮救护,乃敬上天之举。”天女闻唐僧说了这一席话,即仰面朝天一望,果见太阴现出黑暗之色,当下亦笑道:“此种举动虽然凡人迷信,倒有恭敬之心,无论智愚皆是一律的,倒也可笑而又可佩。即使凡人迷信不悟,我们可劝告世人打破此种迷信,岂不好么?”唐僧笑道:“天女不必费心,就凭我们三五人之口,何能打破天下人之迷信?我们干我们的正经罢。”说罢,当下即在此处人家借宿一宵,天明仍然赶路前行。
    又走了许多路,来到荒村。家家门前俱有纸轿、稻草、香烛等物,人人向空拜祷。天女不知是何意思,又问唐僧。唐僧告诉道:“今天是凡人送灶君上天之期,以为一年以来家君之善恶,灶君必能尽知,仰求灶君上天见玉帝之时,多说几句好话,保佑一家平安。故于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皆备香烛、纸轿等物,敬送灶君上天。”天女笑道:“这里的凡人更迷信了。神仙之举动,凡人哪里知觉?况世人之善恶,自然行善得福,作恶得祸;哪有求神恕罪遮护,转祸为福的道理?既知作恶有罪,改过前非,天神决不计较悔罪之人。此事可笑可恨!”当下众神仙在路上互相谈论世事,仍然足不停步。
    要知到何处散放天花,且看下回分解。

《天女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