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节_第260节

第251节

其后,汉地百姓的金帝阿忽台阻挡了我们通好于宋国[1]的主卜罕[2]等众多使者。因此,成吉思汗于狗儿年(甲戌,1214年)再次出征金国。他说:“既已归顺,为什么要阻挡我们派往宋国的使者?”

成吉思汗直趋潼关口,命者别进攻居庸关。

金帝得知成吉思汗进攻潼关口,命亦列[3]、合答[4]、豁孛格秃儿[5]三人率领军队,挑选一精一兵,以红袄军[6]为先锋,整治军队去争夺潼关口,不让(蒙古军)越岭。遂命亦列、合答、豁孛格秃儿三人急速行军而去。

(成吉思汗)到达潼关口时,金军已满山遍野而来。成吉思汗与亦列、合答、豁孛格秃儿交战,击退亦列、合答。拖雷、赤古驸马二人从旁杀来,打退了红袄

蒙古秘史军,击败了亦列、合答,把金兵杀得积一尸一如烂木堆。

金帝得知金军被歼灭,从中都逃出,逃到南京城[7]去了。剩余的金兵(饥饿)瘦死前,甚至自相食人肉。

(成吉思汗)因拖雷、赤古驸马两人作战有功,对拖雷、赤古驸马两人一大加恩赐。注释:

[1]宋国—原文为“赵官”,旁译“宋”,指当时的南宋政权,其时南宋第四代皇帝宁宗赵扩在位(1194-1226年)。王国维认为“赵官”即宋宁宗之名赵扩的音译。

[2]主卜罕—又译速不罕、搠不罕、苏巴尔罕等。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出使至燕京木华黎处的南宋人赵珙所撰《蒙鞑备录》载:“近者入聘于我宋副使速不罕者,乃白鞑靼也。每联辔间,速不罕未尝不以好语相陪奉慰劳,且曰:‘辛苦,无管待,千万勿怪。’”由此可知,速不罕为通汉语、文化教养较高的汪古部人。王国维注曰:“刘时举《续宋中兴资治通鉴》(卷)十五:‘嘉定十四年辛巳(1221年),鞑靼国使葛合赤孙来议事。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卷)二《凯歌凯乐词》注云:‘昔我太祖皇帝出师问罪西域,辛巳岁驻跸铁门关,宋主宁宗遣国信史苟梦玉通好乞和,太祖皇帝许之,敕宣差噶哈送还其国。’葛合赤孙即噶哈也。时速不罕盖为葛合赤孙之副,此事在作此录之岁(赵珙撰《蒙鞑备录》于嘉定十四年),故云:‘近者入聘于我宋副使速不罕’也。”

元太宗三年辛卯(1231年),速不罕出使宋假道,为宋沔州统制张宣所杀。《元史》卷115《睿宗传》:辛卯,拖雷“遣搠不罕诣宋假道,且约合兵。宋杀使者,拖雷大怒曰:‘彼昔遣苟梦玉来通好,遽自食言背盟乎!”乃分兵攻宋诸城堡,长驱入汉中,进袭四川,陷阆州,过南部而还。”《双溪醉隐集》卷二《凯歌凯乐词》自注:“辛卯冬,我太宗皇帝南征女真,诏睿宗皇帝遣信使绰布干使宋,宋人杀之。”又引《理宗实录》卷八十三:“绍定四年辛卯,北使苏巴尔罕来,以假道合兵为辞,青野原沔州统制张宣诱苏巴尔罕杀之。”

[3]亦列—即移剌蒲阿,金契丹人。少从军,自千户升至都统。金哀宗为太子时选充秦卫军总领。拥哀宗即位有功,权枢密院判官,军国大事多从参决。正大六年(1229年),权枢密副使。次年,与总帅牙吾塔等领兵救庆一陽一,败蒙古军于大昌原。以权参知政事与完颜合达行省于乡。九年,兵溃于钧州三峰山,逃奔京师,途中被擒,据降,被杀(见《金史》卷112本传)。

[4]合答—即完颜合达。金贞祐初,充护卫,送岐国公主赴蒙古营。三年(1215年),以平州之众降于蒙古。旋率所部傍海道归金,授镇南节度使,驻益都。自兴定元年至正大七年(1217-1230年),历任元帅右都监、左都监,权参加政事、行省事于京兆,平章政事,参与对宋、西夏、蒙古战争,保延安、保凤翔、复取河中、解救卫州围,屡有战功。七年冬,与移剌蒲阿行省事于乡,以备潼关。八年冬,与蒲阿率大军入邓州截击蒙古军。次年正

蒙古秘史月,兵溃于钧州三峰山,未几被杀(见《金史》卷112本传)。

[5]豁孛格秃儿—村上正二认为即1229年大胜蒙古军于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之完颜陈和尚。陈和尚,金丰州女真一人。贞祐中,年二十余,为蒙古军所俘。年余,托以省母,与兄斜烈渡河归金。斜烈行寿泗元帅府事,他充任宣差提控。正大二年(1225年),斜烈罢帅,驻方城(今属河南),他随往,被诬系狱一年半。后被赦,为忠孝军提控。六年(1229年)春,大败蒙古军于大昌原。七年,败蒙古军于卫州。八年,败蒙古军于潼关附近之倒回谷。九年正月,金兵溃于三峰山,他退守钧州城巷战,兵败被俘,据降,被杀(《金史》卷17《哀宗纪上》,卷123《完颜陈和尚传》)。

陈和尚之知名于蒙古军,为1229年春大昌原之战以后之事。移剌蒲阿、完颜合达、陈和尚与蒙古军战于潼关附近,并非成吉思汗时之事,而是元太宗二年(1230年)之事。由此可见,《秘史》成吉思汗纪不可能写成于戊子年(1228年)秋七月,因为其中包含有不少发生于戊子年秋七月以后的内容。

[6]红袄军—原文为“忽剌安迭格连”,意为“红上衣”、“红袄”。据《金史》、《大金国志》、《元史》记载,1216年蒙古军攻入潼关时,金朝曾急调河北地主武装、郭仲元等率领的花帽军入援,后花帽军又被金廷调往山东镇压反金的农民起义军红袄军(见《金史》卷103《完颜仲元传》等)。《秘史》编撰者久闻山东等地农民起义军红袄军的威名,但却将金地主武装花帽军的事迹误记为反金农民起义军红袄军的事迹,记载于本节中。

[7]南京城—在今河南开封。

第252节

成吉思汗驻营于河西务[1],又进驻中都的失剌原野[2]。

者别攻破居庸关,驱居庸关守军而来,与成吉思汗会合。

金帝逃出中都时,委派合答[3]留守中都而去。

成吉思汗派遣汪古儿司膳、阿儿孩合撒儿、失吉忽秃忽三人去点收金银、缎匹等物。合答听说这三个人来了,就带着金缎、纹缎[4]等缎匹出中都来迎接。

失吉忽秃忽对合答说:

“以前这中都城及中都的财物是金帝的。而今中都城(及中都的一切财物),已成为成吉思汗所有。你怎么敢窃取成吉思汗的财物、缎匹,暗中送人?这些东西我不要!”

失吉忽秃忽没有收受;汪古儿司膳、阿儿孩合撒儿二人收受了。

这三人点收中都财物回来时,成吉思汗向汪古儿、阿儿孩、忽秃忽三人问道:

“合答送给你们些什么?”

失吉忽秃忽说:

“他把金缎、纹缎拿来送给我们。当时我说:以前这中都是金帝的,而今已成为成吉思汗所有,你合答怎么敢窃取成吉思汗的财物暗中送人?我没有收受,汪古儿、阿儿孩二人收受了他所送给的东西。”

于是,成吉思汗严厉申斥了汪古儿、阿儿孩二人,对失吉忽秃忽说:

“你识得大体!”

遂大加恩赐,降旨说:

“你可做朕的耳目!”注释:

[1]河西务—在今北京市东南、河北武清县北。元代设漕运司于此,为从江南到京师来的船舶得一大停泊地。明清时继续为漕运、商业的重要中心地。

[2]失剌原野—意为“黄色原野”,即王国维在其《亲征录校注》中所指出的“中都北壬甸”,应即“王甸”、“黄甸”。其地也即成吉思汗驻跸的金中都北郊、居庸关以南的龙一虎台。参阅第247节注[5]。

[3]合答—那珂通世说:《金史》所载留守中都的大官完颜承晖、抹撚尽忠、李英、乌古论庆寿等传中,未见合答之名。《亲征录》载有金中都留守合答国和。此合答可能是《金史》《卫绍王纪》大安三年的西北路招讨使粘合合打,或《宣宗纪》贞祐三年的陕西统军使完颜合打。

[4]金缎、纹缎—原文为“阿勒塔台哈儿台阿兀剌速”,旁译“金有的纹有的段匹”。

第253节

金帝逃到南京(今河南开封)后,自请顿首归顺,派遣他的名为腾格里的儿子带着一百个伴从者,来做成吉思汗的侍卫[1]。

成吉思汗接受他归顺,下令退兵,经过居庸关退兵回去。同时,他命令合撒儿率领左翼军沿着海边行进,攻下北京[2],北京即降,就往北经过女真(蒲鲜)万奴[3]处,万奴若反抗,就剿捕他,他若归顺,就从其边境诸城,沿浯剌河[4]、纳浯河[5]而进,溯讨浯儿河[6],越过(山岭),回到大营来会合。

说罢,就派遣他去了。在众那颜(众将)中,派遣主儿扯歹、阿勒赤、脱栾扯儿必三人与合撒儿一同前去。

合撒儿收降了北京城,收降了女真(蒲鲜)万奴,收降了沿途诸城。合撒儿溯讨浯儿河而上,回到了大营里,下了马。

蒙古秘史注释:

[1]金帝逃到……的侍卫—那珂通世指出:据《金史》、《元史》所载,金宣宗并未送质子于成吉思汗。《元史太宗纪》载:太宗四年壬辰(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三月,命速不台等围南京,金主遣其弟(原讹,应作其侄)曹王讹可入质。帝还,留速不台守河南。夏四月,出居庸,避暑官山。”《金史》卷17《哀宗纪上》载:哀宗天兴元年三月“封荊王子讹可为曹王,议已为质。……尚书左丞李蹊送曹王出质,谏议大夫裴满阿虎带、太府监国世荣为讲和使。”

由此可知,金帝遣送皇族子弟为质子于蒙古,为金哀宗、元太宗时之事,《秘史》误记为金宣宗、成吉思汗时之事。由《秘史》的这段误记,可见《秘史》成吉思汗纪不可能写成于戊子鼠年(1228年)秋七月时。

[2]北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西大明城。

[3](蒲鲜)万奴—原文为“夫合讷”,即蒲鲜万奴。金女真一人。初为尚厩局使。累擢咸平招讨使。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领兵攻耶律留哥,败绩。三年正月,叛金,割据东京(今辽宁辽一陽一),称天王,国号大真(史称东真、东夏),建元天泰。发兵北取咸平,逐耶律留哥,沈、澄诸州及东京猛安谋克多从之。与金军战,屡败。九月,东京被逐耶律留哥袭破,万奴率众十万退入海岛。次年十月,降蒙古,以子入质。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四月,率众登陆,破金兵。后驻南京(今吉林延吉城子山古城)。十八年,叛蒙古。元太宗五年(1223年)二月,贵由等率蒙古军讨万奴,九月,攻破南京,万奴被擒杀。

[4]浯剌河—今松花江。“浯剌”,为满语“河水”之意。

[5]纳浯河—又作难水、那河、桃温水、恼木连、猱河、纳兀河、那兀河等,今嫩江。

[6]讨浯儿河—《魏书》作太鲁水、太弥河,《北史》作太岳鲁水,《新唐书》作他漏河,《辽史》作他鲁河、挞鲁河,《金史》作挞鲁古河。即今洮儿河。

第254节

其后,成吉思汗派往回回国的兀忽纳等一百名使者被截留杀死[1]。成吉思汗说:

“怎么能让回回国人切断我们的金縻绳?咱们要为咱们的兀忽纳等一百名使者报仇雪冤,出征回回国!”

正要上马出征时,也遂妃子向成吉思汗进奏说:

“大汗您,

越高山,

渡大河,

长途远征,

只想平定诸国。

但有生之物皆无常,

一旦您大树般的身一体突然倾倒,

您那织麻般一团一结起来的百姓,

交给谁掌管?

一旦您柱石般的身一体突然倾倒,

您那雀群般的百姓,

交给谁掌管?

您所生的杰出四子中,

您托付给谁?

这事让诸子、诸弟、众多下民、后妃们知道。谨奏告所思及之言,请大汗降旨。”

成吉思汗降旨说:

“也遂虽是妃子,但她说的话很对。弟弟们、儿子们,孛斡儿出和木合黎,你们谁也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话。而朕因为不是继承祖先的汗为,(是自己打的天下,)竟没有想到(确定继位人)。朕还没有遭遇到死亡,竟忘了老死这个事。儿子们之中,拙赤你是长子,你怎么说?你说吧。”

拙赤尚未开口,察阿歹[2]先说道:

“父汗让拙赤说话,莫不是要传位给他?我们怎能让这篾儿乞惕野种管治?”

察阿歹正说这话时,拙赤起来揪住察阿歹的衣领说:

“我从未听到父汗有什么对我另眼相看的话,你怎么能把我当作外人?你有什么本领胜过我,你只不过脾气暴躁而已。我同你比赛远射,如果我败于你,我就割断拇指扔掉!我同你比赛摔跤,如果我败于你,我就倒在地上永远不起来!(儿臣)愿听父汗圣裁。”

拙赤、察阿歹两人互相揪住衣领,相持不下。孛斡儿出拉住拙赤的手,木合黎拉住察阿歹的手。成吉思汗听着,默默无言地坐着。

站在东厢的阔阔搠思说道:

“察阿歹,你为什么这么急躁?你父汗在他的儿子之中,指望着你啊!你们出生之前,

有星的天空旋转,

诸部落混战,

没有人进入自己的卧室,

都去互相抢劫。

有草皮的大地翻转,

诸部落纷战,

没有人睡进自己的被窝,

都去互相攻杀。

那时,你母亲不是(与篾儿乞惕人)有意相思而做出的,而是不幸的遭遇所造成的;并非偷偷摸一摸干的,是战争环境造成的;并非相一爱一而做出的,而是在战争中造成的无可奈何的事。

察阿歹,你怎么可以胡言乱语,使你贤明的母后寒心?你们都是从她腹中所生下的孩子,你们是一母同胞兄弟。你不可以责怪热一爱一你的母亲,使她伤心;你不可以抱怨你的生身之母,指责她所悔恨的事[3]。

当你父汗创建这个国家时,你母亲与他同历艰辛。他们同生死,共命运,从来没有三心二意。他们以衣袖为枕,衣襟为巾,涎水为饮,牙缝中肉为食。额上的汗直流到脚底,脚底的汗直冒上额头,小心谨慎地向前走。你母亲紧裹固姑冠,严束其衣带,忍饥挨饿地养育你们。从你们不会走路时开始,把你们养育长大,使你们成为男子汉,希望你们上进。贤后之心,如日之明,如海之宽。”注释:

[1]成吉思汗派往……..使者被截留杀死—回回国,即十三世纪初领有中亚、西亚广大疆土的花剌子模帝国。1218年春,蒙古国派往花剌子模的商队450人,到达该国边境城市讹答剌(今哈萨克斯坦南哈萨克斯坦州希姆肯特西北帖木儿)时,被诬指为间谍,除一人逃回,其余449人都被逮捕处死,货物被全部没收。成吉思汗派三名使臣指责成吉思汗派国王马合谋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马合谋拒绝要求,下令杀死为首使臣,将其余二使臣侮辱一性一地剃去胡须逐回。成吉思汗遂决意西征花剌子模国(见《世界征服者史》何高济译本,第91-93也;《史集》汉译本,第一卷第二分册,第258-260页;《多桑蒙古史》冯承钧译本,中华书局1962年版,上册,第94页)。

[2]察阿歹—《元史》作察合台,成吉思汗第二子。成吉思汗以其一性一刚烈,命一性一行仔细的阔阔搠思辅导他,其后分封于西域,又使受教于孛斡儿出。1211年,与术赤、窝阔台领军攻掠云内、东胜、武、朔等州。1213年,与术赤等率右军攻掠太行山东、西两侧州郡。1219年,随父西征花剌子模国,与窝阔台同围攻讹答剌数月,下之。1221年,与术赤、窝阔台同攻克花剌子模旧都兀笼格赤城。后受封畏兀儿地以西至阿姆河以东地区,创始察合台汗国。1229年,拥戴窝阔台为大汗。因熟悉札撒(法令),窝阔台汗(元太宗)在位时,大事多与他商议决定。

[3]以上两段,阔阔搠思对察阿歹所说的这些话,是术赤并非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而

蒙古秘史是孛儿贴被篾儿乞惕人赤勒格儿孛阔强娶后,她与赤勒格儿生下的男孩的明证。因此察阿歹骂术赤为“篾儿乞惕野种”,暴躁地不愿术赤成为成吉思汗的继位人,而宁愿让其弟窝阔台成为继位人。

第255节

成吉思汗降旨说:

“怎么可以这样说拙赤呢?拙赤不是朕的长子吗?以后不可以说这种话!”

察阿歹听了成吉思汗的话,笑着说:

“拙赤的气力、本领,就不用说了。父汗的长子,是拙赤和我两人。我们愿一起为父汗效力,谁如果躲避,大家一起把他劈开,谁如果落后,大家一起砍断他的脚后跟。斡歌歹敦厚,我们大家都推举他吧。可让他在父汗身边,接受继位者的教育。”

成吉思汗听了后,说:

“拙赤你怎么说?你说吧。”

拙赤说:

“察阿歹已经说了。我和察阿歹二人,愿一起效力,我们都推举斡歌歹。”

成吉思汗降旨说:

“你们何必一起效力?世界广大,江河很多。可以分封给你们地域广阔之国,让你们各自去镇守。拙赤、察阿歹二人要履行诺言,不可让百姓耻笑。以前阿勒坛、忽察儿二人也曾立下过这种誓约,但他们没能履行,后来他们遭受到了什么?如今把他们二人的子孙分给你们,可以作为殷鉴!”

成吉思汗又说:

“斡歌歹你怎么说?你说吧。”

斡歌歹说:

“父汗降恩让我说话,我能说什么呢?我能说自己不行吗?今后我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吧!”“但是如果今后我的子孙中出了尽避裹上草,牛也不吃,裹上油脂,狗也不吃的不肖子孙,出了麋鹿敢在他面前穿越,老鼠敢跟在后面走的无能子孙那又怎么办?我就说这些了,别的也没什么可说的了。”[1]

成吉思汗说:

“斡歌歹说的话是对的。”

又说:

“拖雷你怎么说?你说吧。”

拖雷说:

“我愿在父汗指定继位的兄长身边,把他忘记的事告诉他,在他睡着时叫醒他。作应声的伴从者,做策马的长鞭。应声不落后,前进不落伍。我愿为他长途远征,愿为他短兵搏战。”

成吉思汗说:

“你说的很好。”

遂降旨说:

“合撒儿的子孙让一个人(继承)掌管,阿勒赤歹、斡惕赤斤、别勒古台的子孙都让一个人(继承)掌管。朕的子孙也让一个人(继承)掌管。大家如果不违背朕的旨意,不毁掉朕的旨意,你们就不会有过错,不会有过失。”(又说:)“斡歌歹的子孙中如果出了即便裹上草,牛也不吃,即便裹上油脂,狗也不吃的不肖子孙,难道朕的子孙中连一个好的也不会有吗?”[2]注释:

[1][2]《秘史》所载斡歌歹和成吉思汗所说的这两段话,与诸王、那颜们拥戴窝阔台及其子孙贵由为大汗时,表示忠诚而立下的誓言正好相反,是明显地为拖雷后裔蒙哥取代窝阔台后裔登上大汗之位制造舆论的,这正是《秘史》写成于蒙哥即位的次年,即1252年壬子鼠年,而非写成于窝阔台在位时的1240年庚子鼠年或窝阔台即位前一年的1228年戊子鼠年的有力证据。

《史集》记载说,为窝阔台皇子时的王傅札剌亦儿人亦鲁格之弟、窝阔台汗在位时的亲信大臣额勒只带,1251年反对诸王、那颜们拥戴蒙哥为大汗说:“你们曾全体一致议决并说道:直到那时,只要是从窝阔台合罕诸子出来的,哪怕是一块(臭)肉,如果将它包上草,牛也不会去吃那草,如果将它涂上油脂,狗也不会瞧一眼那油脂,我们(仍然)要接受他为(大)汗,任何其他人都不得登上宝位。为什么你们另搞一套呢?”(《史集》汉译本,第一卷第一分册,第154页)《史集》记载1246年秋诸王那颜拥戴贵由为大汗时说,“经异密(=那颜)们恳请之后,他(贵由)说道:‘我同意(即位),但有一个条件:在我之后,(大汗之位)要归于我的家族。’全体一致立下了如下誓书:‘只要你的家族中还留下哪怕是裹在油脂和草中,牛、狗都不会吃的一块肉,我们都不会把(大)汗(之)位给别人。’”(《史集》汉译本,第一卷第一分册,第217页)

第256节

成吉思汗(西)征时,派遣使者去对唐兀惕百姓的不儿罕[1]说:

“你曾经说过做朕的右手,如今回回国人切断了我们的金縻绳,如今朕要去(西)征,向他们讨个说法。你做我们的右翼出征吧。”

使者去到那里,不儿罕还没说话,阿沙敢不[2]先说道:

“兵力不足,做什么大汗!”

不发援兵,却说了这种狂妄的话,把使者打发回去了。

成吉思汗说:

“怎么能容忍阿沙敢不说这种(不堪入耳)的话?先去征讨他们,又有何难?但因为现在要出征别的国家,就暂且不理他们。若蒙长生天佑护,(西征)胜利归来时,朕就去征讨他们。”注释:

[1]不儿罕—此处之不儿罕,指西夏第八代国王夏神宗李遵琐,1211年至1223年在位。

[2]阿沙敢不—捷克学者普哈认为阿沙即吐谷浑族的分枝阿柴族,为其姓氏;“敢不”为其称号。阿沙敢不为夏神宗、献宗二朝大臣,1219年春,他口出狂言,拒绝发兵随从蒙古西征。1226年,领兵与成吉思汗战于贺兰山,兵败被擒(见第265节)。

第257节

兔儿年(已卯,1219年),成吉思汗在后妃中带着忽阑合敦,越过阿剌亦岭[1],出征回回国。出征时,在诸弟中委托斡惕赤斤那颜留守大营(也客阿兀鲁黑)。

(成吉思汗)派遣者别为先锋,派遣速别额台为者别的后援,又派脱忽察儿[2]为速别额台的后援。

派遣这三个人出发时,成吉思汗嘱咐说:

“要经过(城)外边,走出到莎勒坛[3]的那边,等朕来到时,你们就夹攻。”

者别去时,经过罕篾力克[4]的城时,没有惊动该城,从城外过去了。其后,速别额台也照样不加惊动地过去了。其后,脱忽察儿掳掠了罕篾力克的边城,掳掠了他的种田人。罕篾力克因其城被掳掠,惊慌逃走,与札剌勒丁莎勒坛[5]会合。

札剌勒丁莎勒坛、罕篾力克二人,前来迎战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前面,以失吉忽秃忽为先锋。札剌勒丁莎勒坛、罕篾力克二人与失吉忽秃忽交战,打败了失吉忽秃忽,一直追到成吉思汗处来。这时,者别、速别额台、脱忽察儿三人,从札剌勒丁莎勒坛、罕篾力克二人背后杀来,打败了他们,歼灭了(他们的部分军队),使他们不能到其不合儿[6]、薛迷思加卜[7]、兀答剌儿[8]城会合,乘胜一直追到申河[9]。许多回回人跳入申河,淹死在河中。札剌勒丁莎勒坛、罕篾力克二人仅以身免,溯申河而上,逃走了。

成吉思汗溯申河而上,掳掠了巴惕客先[10]至额客小河、格温小河[11],到达巴鲁安原野[12]驻营,派遣札剌亦儿氏人巴剌[13]去追击札剌勒丁莎勒坛、罕篾力克二人。

(成吉思汗)对者别、速别额台二人一大加恩赐,并说:

“者别你原来名叫只儿豁阿歹,从泰亦赤兀惕部来了后,就成了者别。”

因脱忽察儿擅自掳掠罕篾力克的边城,惊走了罕篾力克,依法当斩;但赦免未斩,对他加以严厉申斥,削去了他的管军职务。注释:

[1]阿剌亦岭—与第198节之阿来岭为不同的地名。今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脉的一处山岭。

[2]脱忽察儿—翁吉剌惕部人。1211年成吉思汗征金时,命他率骑二千留守蒙古本土保护辎重、行宫,以防被征服的客列亦惕等部众叛变,并巡哨西边,以防篾儿乞惕、乃蛮等残部反攻。1217年,奉旨与速别额台出征篾儿乞惕残部,次年把他们全部歼灭。1220年,奉旨与者别、速别额台各率万骑出发,追击花剌子模国王马合谋,因违犯军令而被削职。1221年,从拖雷攻打呼罗珊地区,战死于你沙不儿城下。

[3]莎勒坛—《秘史》又译速勒坛,《亲征录》译作速里坛,《元史》译作算端、算滩、锁潭,《西游录》译作梭里枟。伊斯兰教徒国王称号。今译苏丹。

[4]罕篾力克—《亲征录》作篾里可汗,《元史太祖纪》作灭里可汗,《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作罕勉力。篾力克,又译灭里,为地位低于算端的地方诸侯称号,一般为州郡军政长官的称号。那珂通世指出:此罕篾力克即《史集》所载之马鲁长官汗灭里。此人于1221年春率四万骑投附札兰丁算端麾下。同年夏,在八鲁弯之战中,担任札兰丁的右翼,与札兰丁同击败蒙古军。同年冬,随札兰丁退至印度河边,与成吉思汗大军激战,其所率右翼军被击溃后,向白沙瓦方面逃去,途中被蒙古军截击,兵败被杀(见《史集》汉译本,第一卷第二分册,第302-305,307页)。

[5]札剌勒丁莎勒坛—又译札兰丁算端。花剌子模国王阿剌丁马合谋的长子。1220年12月末马合谋病死于里海小岛中,传位于札兰丁。1221年春,札兰丁来到其原封地哥疾

蒙古秘史宁(今阿富汗加兹尼),聚集十余万军队。夏,打败失吉忽秃忽所率三万蒙古军于八鲁弯(今阿富汗恰里卡尔东北)。秋,与成吉思汗大军激战,被击溃,逃入印度。后来,札兰丁返回波斯,率领所部进行反抗蒙古的斗争,直到1231年死去为止。

[6]不合儿—又译不花剌(《元史》)、卜哈儿(《亲征录》、《元史》)、蒲华(《元史》、《西游录》)等,中亚自古以来著名的大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

[7]薛迷思加卜—又译薛米思坚(第263节)、撒马耳干(《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薛迷思干(《亲征录》、《元史》)、寻思干(《辽史》、《元史》、《西游录》)、邪米思干(《西游记》)、挦思干(《西使记》、《元史》)、河中府(《湛然居士集》、《西游记》、《辽史》)。中亚古来名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儿罕。

[8]兀答剌儿—《秘史》又译兀的剌儿、兀都剌儿,《元史太祖纪》作讹答剌,《元史》又作斡脱罗儿、兀提剌耳、斡脱剌儿。花剌子模帝国东北部边境大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南哈萨克斯坦州希姆肯特西北帖木儿,位于锡尔河下游东岸。

[9]申河—《亲征录》作辛目连河。今巴基斯坦的印度河。

[10]巴惕客先—《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巴达哈伤。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首府法札巴德之东。

[11]额客小河、格温小河—意为“母亲小河”、“母马小河。”小河,原文为“豁罗罕”。《秘史》明初总译,误读“格温”为“可温”(儿子),故将二河译为“子母河”。《亲征录》误读“豁罗罕”为“豁鲁合”(寨),误读“格温”为“可温”(儿子),故误译“母马小河”为“可温寨”。

[12]巴鲁安原野—《亲征录》作八鲁湾川,《元史太祖纪》作八鲁弯川,在今阿富汗恰里卡尔的东北。

[13]札剌亦儿氏人巴剌—即第四十九位开国功臣巴剌扯儿必,详见第202节注[51]。

第258节

成吉思汗从巴鲁安原野回师,命拙赤、察阿歹、斡歌歹三个儿子率领右翼军,渡过阿梅河[1],去围攻兀笼格赤城[2];又命拖雷去攻打亦鲁[3]、亦薛不儿[4]等许多城。成吉思汗自己驻留于兀的剌儿城。

拙赤、察阿歹、斡歌歹三个皇子派人来奏道:

“军、马已齐备。已经到达兀笼格赤。我们应当听谁号令?”

成吉思汗降旨道:

“可听从斡歌歹号令!”

蒙古秘史注释:

[1]阿梅河—《元史》作阿母河、暗木河。即今中亚阿姆河。

[2]兀笼格赤—《亲征录》、《元史太祖纪》作玉龙杰赤、花剌子模国旧都。位于今咸海南面阿姆河下游,遗址在今土库曼斯坦库尼亚乌尔根奇(旧乌尔根奇)。

[3]亦鲁—《亲征录》、《元史》作也里,《明史》作哈烈。今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省首府赫拉特。

[4]亦薛不儿—《亲征录》作泥沙兀儿、匿察兀儿,《元史》作你沙不儿、乃沙不儿、匿察兀儿,《西使记》作纳商城。今伊朗东北部呼罗珊省北部内沙布尔。

第259节

成吉思汗驻于兀的剌儿城,从兀的剌儿城迁驻到薛米思加卜城,又从薛米思加卜城迁驻到不合儿城。

成吉思汗在那里等待巴剌那颜,避暑于莎勒坛的驻夏地阿勒坛豁儿罕岭[1],派遣使者去对拖雷说:

“夏天很热,别路军马都已返回,你也到朕处来会合吧!”

当时拖雷已占领亦鲁、亦薛不儿等城,攻破了昔思田城。正在攻破出黑扯连城[2]时,使者把话送到了。拖雷遂于攻破出黑扯连城后回师,与成吉思汗会合了。注释:

[1]避暑于莎勒坛的驻夏地阿勒坛豁儿罕岭—阿勒坛豁儿罕岭,那珂通世译作“金寨岭”,他引用《亲征录》、《史集》的记载,认为这是成吉思汗攻克撒马耳干后,1220年夏在撒马耳干与那黑沙不(今布哈拉东南、撒马耳干西南之卡尔希)之间避暑之地,阿勒坛豁儿罕岭当在那黑沙不附近。

村上正二译“阿勒坛豁儿罕岭”为“黄金小河(流一出的),山岭(之麓)”,认为这是成吉思汗等待巴剌追击札兰丁于印度的军队返回,1222年夏在阿姆河以南的避暑之地,指塔里寒寨绿野(位于今阿富汗东北部穆尔加布河上游以北)。

[2]昔思田城—昔思田,《亲征录》作昔思丹,今译锡斯坦,在今阿富汗西南部、伊朗东部,为赫尔曼德河中、下游低湿地带,其首府沙希昔思田城,即今阿富汗西南部尼姆鲁兹省首府扎兰季。

第260节

拙赤、察阿歹、斡歌歹三个皇子占领了兀笼格赤城后,三个人把百姓分取了,没有留下献给成吉思汗的一份。成吉思汗恼怒拙赤、察阿歹、斡歌歹三个儿子,有三天没让他们拜见。

于是,孛斡儿出、木合黎、失吉忽秃忽三人奏道:

“我们征服了抗命不服的回回国莎勒坛,夺取了他们的城邑、百姓。被分取的兀笼格赤城,分取的皇子们,都是成吉思汗所有的。蒙天地佑护,我们已如此征服了回回国百姓,您的众多军、马正在欢腾,大汗您为什么如此发怒呢?皇子们已经知道错惧怕了,今后引以为鉴。但恐皇子们冷了心懈怠起来,望恩赐准予拜见吧!”

成吉思汗息了怒,让拙赤、察阿歹、斡歌歹三个儿子来见,引证祖言、分析古语责备他们,直说得他们无地自容,额上的汗擦也擦不尽。正在责备、教诲、宣谕时,晃孩[1]、晃塔合儿[2]、搠儿马罕[3]这三个箭筒士向成吉思汗奏道:

“像刚开始调一教、练习的雏鹰,皇子们初学出征,为什么要这样责怪他们,使他们退缩、困惑呢?这样恐怕使他们惧怕而灰心吧?从日出到日落之地,敌国还多。像指挥土蕃[4]狗似地,让我们去征讨敌国吧。若蒙天地佑护,我们为您取来金银、缎匹、财物、百姓、人口。若问何国?听说西方有巴黑塔惕国的合里伯莎勒坛[5]。让我们去征讨吧!”

成吉思汗听了这番话,息怒称是,赐旨晃孩、晃塔合儿、搠儿马罕三个箭筒士,对阿答儿斤氏人晃孩、朵笼吉儿氏人晃塔合儿二人说:

“你们俩留在朕的身边。”

派遣斡帖格歹搠儿马罕[6]去征讨巴黑塔惕国的合里伯莎勒坛。注释:

[1]晃孩—据本节后文所记,此人为阿答儿斤氏人。除本节所记外,此人其他事迹不详。

[2]晃塔合儿—据本节后文所记,此人为朵笼吉儿(即札剌亦儿分支朵郎吉)氏人。除本节所记外,此人其他事迹不详。

[3]搠儿马罕—第270节作绰儿马罕,《亲征录》作搠里蛮。《史集》作绰儿马浑。雪你惕部人。成吉思汗的箭筒士。1230年,奉窝阔台之命率领三万蒙古军西征。次年,攻灭花剌子模王札兰丁。其后留守波斯北部,不断攻掠阿塞拜疆、伊拉克北部、格鲁吉亚、阿美尼亚等地。1241年死后,由其部将别速惕氏人拜住继统其军。

[4]土蕃—又作吐蕃、土番、西番,即藏族或藏族地区。

[5]巴黑塔惕国的合里伯莎勒坛—巴黑塔惕,《西使记》作八吉打,即今伊拉克首都巴格

蒙古秘史达。巴黑塔惕国,指750年建立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十三世纪时,黑衣大食已日渐衰弱,其辖境只有巴格达周围的伊拉克阿拉卑地区,1258年为旭烈兀所灭。合里伯,即哈里发,意为“神的后继者、代理人”,为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的最高领袖,伊斯兰教教皇。莎勒坛,又译算端、苏丹,即伊斯兰教世界掌握世俗政权的国王称号。哈里发兼有算端称号,是强调其一身兼掌政、教大权。成吉思汗西征时的哈里发为第三十四代哈里发阿勒纳昔儿,1180-1225年在位。但本节所说派遣搠儿马罕西征西亚之事,实际为窝阔台汗时之事,其时哈里发为第三十六代哈里发阿勒木思丹昔儿必剌黑,1226-1242年在位。

[6]斡帖格歹搠儿马罕—斡帖格歹,意为“老(资格)的人”。搠儿马罕有此称号,表明他是成吉思汗皇族乞颜孛儿贴斤氏的世袭隶属民的后裔。

《蒙古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