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章 千古名相萧何

公元前? ── 公元前193年

萧何(?一公元前193年),汉初三杰之一,著名丞相。沛县丰邑(今属江苏丰县)人。他不论在战争期间,还是在汉初恢复时期,都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风度和治国才能,几千年来都被人们所称颂。

发动起义拥戴刘邦

萧何曾任沛县功曹(县吏员),平日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很有研究,并好结交朋友;与刘邦是贫贱之交。刘邦当时只是一个小亭长,平时不拘小节,经常惹事。萧何就曾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他,所以他们两个人的交情很好。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萧何和曹参、樊哙、周勃等人聚集商议。观察形势,并和早已起义的刘邦保持着联系。当时的沛县令也想归附陈胜,保住辟位,就和萧何、曾参商议。萧何建议赦罪重用刘邦。他们就到芒砀山去找到刘邦。当他们回到沛县后,县令却变卦扣押了萧何。刘邦知道后大怒,带兵打回沛县,杀了县令,救出了萧何,共谋大计。萧何向大家宣布,公推刘邦为县令。因刘邦辞谢,萧何设占问之计,使刘邦无法推辞。当了起义的首领。从此,萧何紧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盖世的功勋。

深谋远虑收存典籍

刘邦率军勇往直前,直抵关中。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督办军队的后勤供一应。公元前206年10月,秦王子婴设计杀了丞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于是,刘邦率军进入咸一陽一。将士们都趁乱抢掠金银财物,连刘邦也忍不住,趁着空闲,跑到秦宫中去东张西望。当他看到秦宫中华丽的装饰,成堆的金银珠宝,还有一群群的美一女,也不觉飘飘然起来,甚至贪恋秦宫的富贵而舍不得离开。惟独萧何,进入咸一陽一后,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一女,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都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因为依据秦朝的典制,丞相辅佐天子,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对外监督各郡御史,对内接受公卿奏事。除了军权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总揽一切朝政。萧何做官多年,他当然知道这些。所以,一入咸一陽一,他马上进入秦丞相御史府,把律令图书收藏起来,使刘邦对于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都能了若指掌。后来,在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克敌致胜,萧何功不可没。

安定汉中借机东进

刘邦占领咸一陽一后不久,项羽也率军入关,并在同年2月自封为西楚霸王。同时封刘邦为汉王,以偏僻的巴、蜀,汉中地区作为刘邦的封地。为了阻止刘邦向东发展势力,还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分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刘邦看出了项羽的用心,憋了一肚子气,禁不住对手下大将说:“项羽也太无礼了!竟敢背叛约定排挤我!我一定要和他决一死战!”樊哙、周勃、灌婴等人,也都摩拳擦掌。
    与此相反,萧何却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劝刘邦不能逞一时意气,说:“您在汉中称王,即使条件再差,也比白白去送死好吧?”刘邦不解地问:“怎么是白白送死呢?”
    萧何回答说:“您现在的实力不如项羽,倘若冒失地去攻打他,肯定会失败,这难道不是白白送死吗?现在项羽封您为汉王,蜀地虽然偏僻,总还可以求生存。何况,蜀中地势险要,最适合我们养一精一蓄锐。只要我们一爱一护百姓,招贤纳士,机会一来,同样可以争夺天下。何必只图眼前泄愤呢?”刘邦听了萧何的劝说,如梦初醒,连连称是。于是,刘邦拜萧何为丞相,率军进入汉中,休兵养士,广招人才、从此很多人都投到刘邦旗下,其中就有怀才不遇的韩信。

慧眼识英雄月下追韩信

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谋,是天下无双的军事家。但在项羽手下却得不到重用,就投到刘邦麾下。开始,刘邦对他也不重视,韩信一气之下就跑了。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没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亲自去追赶韩信,连个招呼也来不及向刘邦打。刘邦正为军中开小差的人日益增多而焦急,忽然有军吏来报告说:“萧丞相也跑了。”刘邦一听大惊失色,说:“这还了得!我正要与丞相商议大事,怎么他也逃走了!”
    当下派人去找萧何。一连两天也不见萧何的影子,急得刘邦坐立不安。萧何为追韩信,不辞辛苦,一路问,一路追,直到天黑了,还没追上韩信。正想休息一下,他忽然远远望见有个人牵着马在河边来回溜达。萧何快马加鞭,大声喊着:“韩将军!韩将军!”他跑到河边后,下了马,气呼一呼地说:“韩将军,咱们总算一见如故,够得上是朋友。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这么走了?”
    韩信仍不吭气。萧何又说了一大篇劝他回去的话。这时候,滕公夏侯婴也赶到了,两个人苦苦地相求,非要韩信回去不可。他们说:“要是大王再不听我们的劝告,那我们三个人一起走,好不好?”韩信只好跟着他们回来。

劝刘邦拜韩信为将

到了第三天,他们才回到南郑。萧何会见刘邦。刘邦见到萧何,又喜又怒道:“你为什么也想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了。”刘邦问他:“你追的是谁?”萧何回答说。“是韩信、”刘邦听了后很不以为然地说:“逃走的将军有十多个了,也没听说你去追过谁,怎么偏要去追韩信?这明明是在骗我!”
    萧何说:“那些将军都容易得到,可韩信却是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您到底准备怎么样?”
    刘邦说:“我当然想打出去.怎么能老是困闷在这里呢?”
    萧何说:“大王若决定出汉中,能重用韩信,他自然会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刘邦说。“我就依着丞相,让他做个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叫他做将军,他还得走。”“那拜他为大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很好。”刘邦当时就让萧何去召韩信来,马上就拜他为大将军。
    萧何很直爽地说:“大王平日太不注重礼仪了。拜大将军是件大事,不是小孩子闹着玩儿似的叫他来就来。大王若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先得造起一座拜将台,选蚌好日子,大王还得亲自戒斋,然后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这样,才能让全体将士都能听从大将军的指挥,就像听从大王的指挥一样。”刘邦说:“好,我都听你的。请你去办吧。”
    一个本来不出名的小辟,如今一下子被拜为大将军,众人岂能不惊?偏偏刘邦、萧何又对他那么毕恭毕敬,大家更觉得莫名其妙。后来,韩信果然未令刘邦失望,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所以,刘邦能够夺取天下,从一定程度说,不可忽视萧何荐贤的作用。韩信拜将后,就向刘邦献计。先定三秦(关中),后围项羽。刘邦听了非常高兴,于是根据韩信的建议,调兵遣将,萧何作为丞相,留守巴、蜀,颁布法令。镇抚百姓,供给军粮,准备杀出汉中。公元前206年,刘邦逐步平定了关中。

坐镇关中安一抚人心

由于几经战事,这时的关中已经残破不堪,秦都咸一陽一被项羽放火烧了三个月,已成为一片瓦砾。
    刘邦重入关中后,萧何采取措施,协助刘邦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对百姓施恩惠,以安一抚民心。他不仅颁布法令,重新建立汉的统治秩序和统治机构,修建宫室、县城等等。另外又开放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他还让百姓推举年龄在五十岁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们为“三老”。每乡一人;再选镑乡里的三老为县三老,辅佐县令,教化民众,免去他们的徭役,并在每年的年末赐给他们酒肉。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军进入彭城,把项羽的后宫美人及府库财物全部夺得,并大摆酒宴庆贺。项羽闻讯后,率领一精一兵三万人从齐地南下,与汉军大战于彭城灵壁(今安徽濉溪市西),楚军把刘邦他们包围了三圈。正在这时,西北风大起,连树都被连根拔起了,砂石遮住了一切。乘楚军大乱之机,刘邦才得以带着数十骑逃回荥一陽一。这时关中的壮丁多数已被征发,萧何便调拨老弱及不到服役年龄的少年到荥一陽一增援,韩信也收兵与刘邦会师,刘邦才得以重振旗鼓。
    第二年(公元前2O4年),刘邦、项羽又在荥一陽一决战。项羽用重兵围城,刘邦被迫诈降,仅有数骑从西门逃出。这时,战局危机系于一发。当时萧何坐镇关中,刘邦把关中事务全部托付给萧何。萧何主持关中,征发兵卒,运送粮草,供一应汉军;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秩序。有关事项每次报给刘邦,刘邦总是同意,允许照办。即使来不及报告,萧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执行,等汉王回来再作报告。刘邦几次战败,弃军逃跑,当时萧何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可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
    公元前204年,项羽和刘邦两军对峙不下。刘邦却几次三番地派专使慰问萧何,问寒问暖,使萧何深感不安。有位鲍生看出刘邦的意图,知道萧何很纳闷,就向萧何进言说:“汉王出征在外,却接连不断地派人慰劳丞相,这是对丞相起了疑心。为丞相着想,不如多多地派遣您的子弟族人到汉王军前效劳,汉王才会消除对您的疑心。”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刘邦果然非常高兴。公元前203年,项羽也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后来,刘邦越战越强,终于一逼一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开国第一侯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即帝位,接着就论功行赏。5月,刘邦在洛一陽一南宫摆酒大宴群臣。刘邦问群臣:“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掉天下?”群臣所说不一。
    最后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有他们,所以我能够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因此最后败在我手中。”从上面的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被称为“汉初三杰”。
    后来,刘邦论功封赏时,由于群臣争功,所以一年多也定不下来。刘邦最后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ZAN侯,食邑也最多。很多功臣因此愤愤不平,说他们都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发发议论,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无战功,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比我们多?
    刘邦问大臣们:“你们知道猎狗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用来指示行踪,放狗追兽的是人。如今诸位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人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能抹杀呢?”大家都无言可答。
    诸侯分封完毕,接着是排位次。群臣都说:“平一陽一侯曹参身受七十余处战伤,攻城掠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
    刘邦已经压过大家一次,重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心里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君说:“在楚汉相争的五年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由关中供一应,才保证了军队的粮食。陛下有好几次败退把山东都丢一了,幸亏有萧何坐镇关中,陛下才能重新振作。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我认为;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
    这番议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

营建长安

刘邦即位后,便下诏罢兵归农,让士兵都回家种田、开荒。减免百姓赋税。这时,定都的问题日益紧迫。刘邦暂居栎一陽一,命令萧何营建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为都城。公元前199年,刘邦来到长安。萧何正在建未央宫,建好了东阙、北阙(高大的宫门),又建前殿、武库、太仓等,刘邦嫌宫室过于壮丽豪华,责备萧何说:“连年战争,刚刚安定,战争的结局还不知怎么样,你为什么修建这么豪华的官室?”
    萧何回答说:“正因为天下刚刚安定,才好借机会多征发些人和物来营建富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壮丽才能显出威严,也免得子孙后代再来重建。”刘邦这才转怒为喜。西汉建都长安,历时二百余年,最早规划设计的就是萧何。

计诛韩信

汉帝刘邦为巩固政权,寻找借口陆续消灭异姓王。他见韩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权,就几次借故削去韩信的兵权,最后降为只有虚名的淮一陰一侯。
    公元前197年,一陽一夏侯陈稀谋反,自立为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于是,韩信的一个门客求见吕后,告发韩信本是陈稀的知交,这次陈稀谋反,韩信是内应。准备在一天夜里,假传圣旨。把奴隶和犯人释放出来,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
    吕后一听,认为事关重大,便秘密召见丞相萧何。他们两人商量出计策,由萧何参加执行。第二天,萧何就让人去请韩信到相府赴宴。韩信自称有病,婉言谢绝了。萧何就亲自到韩信府上,以探病为由,直接进入韩信的内室。韩信再也无法推辞,只得与萧何寒暄一下。萧何说:“我和你向来是好朋友,请你去赴宴,是有话对你说。”
    韩信忙问有什么话。萧何说:“这几天皇上从赵地发来捷报,说征讨军大获全胜;陈稀已经逃往匈奴。现在朝中的王侯,都亲自进宫去向吕后祝贺。你自称有病不上朝,已经引起人们的怀疑了。所以我来劝你同我一起进宫,向吕后道贺,消除人们的怀疑。”
    萧何说的话,让韩信不得不信。所以就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哪里知道宫中早就埋伏好了武士,吕后一见韩信中计,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韩信见事情不妙,急忙呼叫:“萧丞相快来救我!”哪知萧何早就避开了。吕后不容韩信申辩,命令武士把他拖到殿旁边的钟室中杀死。随后,又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古脑地捕杀净尽。萧何辅助吕后,谋杀韩信,很符合刘邦巩固政权的需要,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

自污名以释君疑

萧何计诛了韩信后,刘邦对他就更加恩一宠一,除对萧何加封外,刘邦还派了一名都尉率五百名士兵作相国的护卫。很多人都来祝贺,萧何自己也非常高兴。
    当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庆贺,喜气洋洋。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人,穿着白衣白鞋,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召平对萧何说;“相国,您的大祸就要临头了。皇上在外风餐露宿,而您长年留守在京城,您既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又没有什么特殊的勋绩,皇上却给您加封,又给您设置卫队,这是由于最近淮一陰一候在京谋反,因而也怀疑您了。安排卫队保卫您,这可不是对您的一宠一爱一,而是为了防范您。希望您辞掉封赏,再把全部私家财产都捐给军用,这样才能消除皇上对您的疑心。”
    萧何听从了他的劝告,刘邦果然很高兴。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一爱一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一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默不作声。使者回来后告诉萧何,萧何也没有识破刘邦的用心。
    有一次,偶然和一个门客谈到这件事,这个门客忙说:“这样看来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大惊,忙问为什么。
    门客说:“您身为相国,功列第一,还能有比这更高的封赏吗?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一爱一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在想尽办法为民办事,以此安一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关中的民望而有什么不轨行动啊!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
    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一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萧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了消除刘邦对他的疑忌,只得故意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多久,就有人将萧何的所作所为密报给刘邦。刘邦听了,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撤军回来,百姓拦路上书,说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长安以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刘邦表面让萧何自己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窃喜。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镇国家、抚百姓的萧何,违心地干了侵害百姓的事情,心中很不安,总想找机会补偿百姓。

王卫尉救萧何

不久,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可是天子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用来放养禽一兽。萧何觉得太一浪一费了,便上奏请刘邦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收了庄稼留下禾杆照样可以供养禽一兽。”
    刘邦当时正在病中,见了这道奏章,恨萧何是想借此事来讨好百姓,一怒之下,命令将萧何抓起来。满朝文武都怕连累自己,不敢替他申辩。幸亏有一个王卫尉,平日亲敬萧何的为人,在侍卫刘邦时顺便向刘邦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说:“不要提他!提起他我就生气:当年李斯当秦朝丞相时,做了好事都归君主,出了差错就揽在自己身上,现在萧何受了商人的许多贿赂,竟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这分明是想讨好百姓,自己得个好名声。不知道把我看成什么样的君主了。所以我才要把他关起来。
    王卫尉说:“办事忠于职守,只要对百姓有利,就为民请命,这是相国应该做的事啊!陛下怎么能疑心相国是收了商人的贿赂呢?当初您与项羽相争数年,后来陈稀、英布谋反,陛下亲自上前方征讨。由萧相国镇守关中,他若想取得关中,不过举手投足之劳。萧相国对这样的大利尚且不图,难道今天会贪图商人的一点贿赂吗?何况秦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秦皇听不见臣下对自己过失的批评,才一意孤行。李斯即使能承担过错,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陛下您这样怀疑相国,一定是没有仔细考虑吧!”
    刘邦听了,心里虽不高兴,但想想王卫尉的话毕竟有些道理,所以当天就派使者拿着符节去赦免了萧何。
    萧何当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对刘邦素来谨慎恭敬。虽然因为全身带上刑具,害得他手足麻木,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而且蓬头赤足,秽污不堪,但又不敢回府沐浴再朝拜天子,只得这样来上殿谢恩。刘邦见萧何这个样子,也觉得过意不去,便安一抚萧何道:“相国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的这段话虽然言不由衷,但对萧何的廉正为民,终于还是默认了。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刘邦也照旧以礼相待。但萧何从此对国事就只能保持沉默寡言了。

保社稷死而后已

刘邦晚年,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废立太子的斗争。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只是由于萧何等大臣的多次诤谏,刘邦才一直未作决定。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萧何辅佐太子刘盈登上帝位,这就是汉惠帝。萧何继任丞相。萧何为相期间,在制订汉朝的典章制度方面还办了一件大事,即作汉律九章。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情况的内容,制成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烦、严酷,使法令明简。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长期为汉室一操一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并趁机询问:“您百年之后,有谁可以代替您来做丞相?”接着惠帝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说:“皇上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这番话表明,萧何为国家为百姓着想,不记宿怨的大度胸怀。
    萧何一生勤俭节约。不论是在战争期间,还是在汉朝建立初期,他都表现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治世能臣的眼光和才干。他一生忠心为国,不谋私利,千方百计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在他死后,仍然受到老百姓的敬仰和长久的怀念。

《汉朝历史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