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臣杨骏

第六章 辅臣杨骏

皇帝没有本事不要紧,只要有一个忠心辅政的佐命班子,王朝依旧可以兴旺发达。东汉幼主累出不也延续二百余年吗?但司马炎却忽略一个问题,幼主可以长大成一人,所以即使在孩童期,他依旧拥有皇帝的威慑力,而白痴一辈子只能是个白痴,皇帝的威权何在?

司马炎又是如何挑选他顾命大臣的呢?在他心目中只有一个字,顾命大臣必须“忠”。皇帝白痴不通事故,绝不能要一个能力卓绝的人来辅政,那样岂不是把皇帝玩一弄于股掌之间么?所以当张华提议让德高望重的齐王司马攸辅助新君时,司马炎一口回绝。

齐王司马攸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同母弟,《晋书》称他“才望出武帝之右”,有才干,有威望,过去司马昭多次要立他为太子,因司马炎是长子方才作罢。所以到晋武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司马)攸”。即便不作为皇位继承人,群臣也希望能留齐王司马攸在京师辅佐新皇执政。征东大将军王浑的意见便代表大多数朝臣的心意,他上书说:“齐王至亲,又有德望,宜以司马攸为太子太保留京师,与太尉汝南王司马亮、卫将军杨珧共为保傅,同理朝事。三人齐位,足相持正,进有辅纳广义之益,退无偏重相倾之势。”以王浑为首,扶风王司马骏、光禄大夫李熹、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甄德,一帮子名臣贵戚纷纷支持齐王辅政。可真把司马炎吓一跳,果真如此,天下还会是他嫡系子孙的吗?于是乎对支持齐王的大臣贬的贬,削兵权的削兵权。接连下诏一逼一齐王回封国离开京师。

齐王司马攸本人不愿意走,“愤怨发疾”。于是以此为理由,“乞守先后陵”,请求守先太后的陵园不去封国。晋武帝不许,表面上依旧假装关心,派御医去诊视,其实暗地查看司马攸的病情。医生们都是马屁一精一,知道皇帝希望齐王健康,好打发他回封地,昧了良心胡说司马攸没病,“皆言无疾”。司马炎催得更急,司马攸“疾转笃,犹催上道”,终于“欧血而薨”,死了!虽然后来司马炎杀掉那几个置职业道德于不顾的御医,但人终究还是死掉,司马攸一一党一终于解决。

否定司马攸,选谁做辅臣呢?仍旧是司马宗室中人,但他另外加了一股势力- 外戚。

前文我们说过,大杨皇后不简单,生之前一句话保住儿子的太子位置,死之前也挖空心思保太子。她死于泰始十年,临死之时,害怕自己死后太子地位受危害,“枕帝膝曰:“叔父骏女男胤有德色,愿陛下以备六宫。”因悲泣,帝流涕许之。”痛哭流泣,让司马炎把他叔叔杨骏的女儿纳入后宫,司马炎当即允诺,看来,皇帝不能有儿女情长啊。大杨皇后的苦心没有白费,她的妹妹很快被立为皇后,新皇后叫杨芷,字季兰,小字男胤,我们下文将其称为小杨皇后。

一门二后,杨氏家族可谓如日中天,杨氏三兄弟杨骏、杨珧、杨济并掌机权,势倾天下。杨骏自从女儿杨芷入宫为皇后,由府司马升为镇军将军,又升为车骑将军,封临晋侯。司马炎病危时,杨骏又被任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辅政大臣。司马炎为什么选他做辅政大臣呢?仅仅因为他是外戚,是国丈吗?请看他自己和大臣们对他的评价,“骏(杨骏)自知素无美望”,尚书郭奕上表说“骏(杨骏)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司马炎是不是又一次昏了头呢?

请看司马炎为白痴太子选的另外一个辅政大臣,汝南王司马亮。司马亮字子翼,宣帝(司马懿)第四子,少清警有才用。请注意是小时候清警有才用,在中国编着历代史书的人是很厉害的人物,文字游戏玩得如火纯清,你不仔细读,有时难免被他糊弄。小的时候不错,那么他长大以后呢?“仕魏为散骑侍郎、万岁亭侯,拜东中郎将,进封广一陽一乡侯。讨诸葛诞于寿春,失利,免官。武帝践阼,封扶风郡王,持节、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会秦州刺史胡烈为羌虏所害,亮遣将军刘旗、骑督敬琰赴救,不进,坐是贬为平西将军。”很清楚,败军之将无能之辈,史家想夸夸他,也只能选他小时候。继续看,“进号卫将军,加侍中,时宗室殷盛,无相统摄,乃以亮为宗师,本官如故,使训导观察,有不遵礼法,小者正以义方,大者随事闻奏。”侍中,官职不高也不低,他主要负责什么业务呀?调解宗室纠纷,好嘛,皇帝的叔叔辈份高正好应付宗室里的无聊差事,又一个庸材。

我们上文已经说过,司马炎选皑政,只要忠不要才。现在要讨论的是他为什么要选一个宗室,再选一个外戚来辅政。

西晋司马氏政权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取得的,西晋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大一统王朝,可以说,士族是西晋王朝维持统治的阶级基础,因此,西晋在建国后所制定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都是围绕着保护一士族利益和巩固自身专制统治为前提而展开的。九品中正制就是保证士族世代为官的政治特权,保证士族的经济利益。换句话说,满朝文武全部是士族大家的代言人,能够颠覆司马氏政权的,则必是他们其中的人。基于这种认识,司马炎一改曹魏政权严格控制诸王的政策,“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先后封同宗子弟二十余人为王,以藩屏皇室。当然也并非象刘邦那样“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封国,在严格控制封地规模基础上,以郡为单位分封。纵然如此,他对诸王仍旧放心不下,在他执政后期大力提拔另一般势力外戚参政,杨家权势熏天是有原因的。

正是基于上述情况的考虑,司马炎在辅政大臣的选择上,用宗室制约高门士族,用外戚制约宗室,使三方势力趋于均衡,确保政治的稳定。

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一性一命。司马炎万万没有想到他选的两个平庸的辅政大臣,竟然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小器”、“素无美望”的杨骏竟然胆大到居然想单独执政,“及帝疾笃,骏尽斥群公,亲侍左右。因辄改易公卿,树其心腹。会帝小间,见所用者非,乃正色谓骏曰:“何得便尔!” 司马炎病危,杨骏迫不及待的排除异已,树立亲信,司马炎病势略有好转时一看,怎么身边都是杨骏的人,以司马炎之明立刻意识到杨骏想独掌大权,训斥杨骏道:“怎么可以这么搞?”司马炎明白一个只有野心而无才干的人单独执掌国家大权,结果会是什么?身死国灭!司马炎这一惊非同小可,马上传诏令汝南王司马亮速来辅政(乃诏中书,以汝南王亮与骏夹辅王室。)本来奄奄一息的身一体病入膏肓,(信宿之间,上疾遂笃)司马炎可谓死不瞑目。

那个“日费万钱,犹言无处下箸”的晋国太尉何曾算是看透了这位表面一精一明实际胸无远略的皇帝,他曾经对诸子说,“主上开创大业,我每次在宴会上见他,未尝听他说经国远图,只说些平生常事,这可不是替子孙万代考虑的作法,他倒是没事,后代的嗣君多凶险啊,你们也不打紧,可你们的儿子免不了要遭殃啊!”司马炎深知大晋王朝的种种危机,不去勇敢的面对,而是选择逃避,却又把如此危难的事业交付给一个白痴儿子,就算辅政得人,有用吗?死不瞑目完全咎由自取!

杨骏挨了骂不但不省悟,反而从中书省借来诏书看,看完藏起来,(杨骏恐失权一宠一,从中书借诏观之,得便藏匿。)中书监华廙索要,杨骏也不还。(中书监华廙恐惧,自往索之,终不肯与。)恰好司马炎气昏过去,神志不清,几天不醒,此事不了了之。小杨皇后怕再生变故,与杨骏一道,矫诏让杨骏单独辅政,司马炎迷迷糊糊,知道什么呀,耷一拉个脑袋不言语,第二天死了。(帝亲视而无言。自是二日而崩。)杨骏搬进太极殿,正式当起了他的辅政大臣。(骏遂当寄托之重,居太极殿。)紧接着,又准备以皇帝名义下诏派人讨伐另外一个辅政大臣司马亮。

司马亮更是一窝囊废,皇帝死了,怕遭杨骏暗算,不敢进宫临丧,在大司马门外痛哭一场,连宫门也没敢去。“畏骏,不敢临丧,哭于大司马门外”,又听说杨骏要讨伐自己,“问计于廷尉何勖。(何)勖曰:‘今朝野皆归心于公,公不讨人而畏人讨邪!’亮不敢发,夜,驰赴许昌,乃得免”。司马亮软弱无能一副熊包的样子, 为他出谋划策的何勖说得多好多正确,你是皇叔,是宗室,德高望重,朝野归心,能轮到他杨骏辅政吗?你不去讨伐人家,反倒怕人家来讨伐你!司马亮怎么也不敢找事,趁着夜黑跑回封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命保住了。

司马亮虽说胆小怕事,终究有自知之明,不行就不行,不充大头。杨骏自不量力,引用一句现代流行的话说,无知者无畏!你有那本事吗?你有那基础吗?就敢面对几十家藩王宗室,就敢面对实力雄厚的士族豪门。他忘记自己平步青云靠的只是裙带关系,靠得只是皇帝的一纸诏令。

对此,杨骏之弟杨珧和杨济有清醒的认识。杨珧字文琚,历位尚书令、卫将军。素有名称,时望在杨骏之前,深得晋武帝一宠一幸。在杨芷被立为皇后时,杨珧请辞官,武帝不准,他上表晋武帝说:“历观古今,一族二后,未有能全其族者。请陛下将此表藏于宗庙之内,他日如有灭族之祸,能免臣之罪。”

杨济字文通,才艺出众,历任镇南将军、征北将军,迁太子太傅。杨骏排斥司马亮单独执政时,杨济就劝他同司马亮一起执政,杨骏非但不听,反而疏远他。杨济私下对傅咸说:“如果家兄请大司马回来执政,自己退隐,是不是可以保全杨氏一门不致遭到灭门之祸呀?” 傅咸的回答其实看透了晋武帝司马炎的想法,他说:“不要引退,只须把汝南王请回来,天下就可以太平。”他强调宗室和外戚应当唇齿相依,共同扶持才行,哪一方也不能专权。“夫人臣不可有专,岂独外戚!今宗室疏,因外戚之亲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为援,所谓唇齿相依,计之善者。”可惜的是杨珧和杨济懂,杨骏却不懂,不仅不懂还听不进别人正确的意见,做为国丈,比他的两个弟弟差多了。如果小杨皇后是杨珧和杨济的女儿,西晋王朝的国运尚可多延续几年。

杨骏独揽大权后,“为政严碎,愎谏自用,不允众心”,“又多树亲一党一,皆领禁兵,于是公室怨望,天下愤然矣”。专一政产生的必然结果是树敌多,树敌多就必须加强自己的力量,任用亲一党一,树敌就更多。你有能力有基础可以,可杨骏既非宗室又非功臣,结果可想而知,等待他的只能是灭亡的命运.

贾后乱政

谁做了杨骏的终结者呢?一个叫贾南凤的女人。历代皇室的宫廷之争,存在着三股政治势力,外戚、宗室、大臣,皇帝周旋在三股势力之间,高明的皇帝会游刃有余地驾驭他们,昏愦的皇帝则会被他们不停的玩一弄。我从来不认为宦官是一股政治势力,他们只是皇帝的走卒,亲信他们的皇帝死了,政治生命也就宣告结束。

贾南凤,表字南风,白痴皇帝晋惠帝的皇后,父亲贾充是西晋王朝开国功臣。贾南凤虽说是名门之后,但相貌丑陋,身一体黑短,大惠帝两岁,一性一情酷虐。曾经亲手杀死数人,为太子妃时,因为忌妒将一个怀孕的后妃用护戟刺死,“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其状惨不忍睹,差点被司马炎废掉。多亏贾家势力大,多方打援手,总算保住太子妃的位置,白痴皇帝即位后被立为皇后。

贾南凤做掉杨骏其实是新的外戚势力替代了旧的外戚。说贾南凤除掉杨骏太抬举她,她没那个本事。她和冯太后、武则天、慈禧不同,后者是凭借自身的能力执掌大权。除掉杨骏的政变,贾南凤只是被人利用,被贾氏集一团一、司马宗室和大臣们所利用,当然她一性一格中的狡猾恶毒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杨骏的专一政引发了宗室和士族集一团一的不满,尤其是司马宗室的强烈不满。他们选中同是外戚的贾家来代替杨家,历史将贾南凤推向斗争的风口一浪一尖。

公元291年贾后联络楚王司马玮和淮南王司马允密谋杀杨骏,指使殿中中郎孟观、李肇让晋惠帝连夜作诏,“诬(杨)骏谋反”。杀杨骏后,又“矫诏”囚禁杨太后。政变进行的相当顺利,一是因为杨骏没本事,二是因为司马宗室和外戚贾氏联合起来,势力相当大,远非杨家的势力可比。

贾后发动的政变是一场利用禁卫军武装动乱典型的宫廷政变。杨骏成为辅政之后,狠抓禁卫军权(护卫皇宫的军事卫量),控制住禁卫军中的中护军张劭与左军将军刘豫的“东宫及外营兵”,即东宫禁军和护军所统宿卫宫城外之禁卫军。他仅仅忽视了一点,即殿中的禁卫军,当然他也不可能全部掌控所有禁军。

贾后恰恰利用依靠殿中的禁卫军与楚王和淮南王里外夹击干掉杨骏。她为什么要联络楚王和淮南王司马允呢?这与晋武帝司马炎死前安排有关, 楚王司马玮,字彦度,晋武帝第五子,年纪轻,刚愎好杀,《晋书》本传说他“少年果锐,多立威刑”。淮南王司马允,字钦度,本一性一沈毅。此二王均为司马炎之子,是诸王中的佼佼者。

《晋书》卷三《武帝纪》:晋武帝执政后期,“知惠帝弗克负荷,然恃皇孙聪睿,故无废立之心。复虑非贾后所生,终致危败,遂与腹心共图后事。说者纷然,久而不定,竟用王佑之谋,遣太子母帝秦王(司马)柬都督关中,楚王(司马)玮、淮南王(司马)允并镇守要害,以强帝室。又恐杨氏之一逼一,复以(王)佑为北军中候,以典禁兵。”上文讲过,司马炎是个思考问题全面周详的人,他临死时安排白痴皇帝同母弟弟司马柬都督关中,司马玮都督荆州,司马允都督淮南,用王佑为北军中候,领禁卫军。他们是防谁的呢?一防贾后对皇孙不利,二防杨氏专权,都是针对外戚的。这一点,贾后不可能知道,司马宗室互相之间却心灵相通。所以说贾后是在被宗室利用下吹起反对杨骏的冲锋号。

司马玮安排东安公司马繇率殿中四百人讨杨骏,自己屯驻司马门,以淮南相刘颂为三公尚书,率兵屯卫殿中。也就是说贾后干掉杨骏,依靠的主要兵力并非二王的藩卫之兵,而是殿中禁卫军。统领殿中禁军的是北军中候王佑,他是晋武帝留下的隐藏很深的一一柄一棋子。杨骏虽以亲一党一典禁兵,但却未能完全有效地控制禁卫军权,原因就在此处。据晋书《王峤传》:“父(王)佑,以才智称,为杨骏腹心。(杨)骏之排汝南王(司马)亮、退卫瓘,皆(王)佑之谋也。位至北军中候。”政变中没有明确记载他的名字,说明他是置身事外,既没有支持杨骏,也没有支持贾后,因为司马炎留给他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皇孙。

那么贾后如何控制了殿中禁卫军的呢?还是通过司马宗室的力量。殿中禁卫军权实际为殿中禁卫军左、右卫将军所掌握。右卫将军未见史册,但左卫将军却控制在一个大大的一陰一谋家手中。《晋书东海王越传》:“历左卫将军,加侍中。讨杨骏有功”,很明白,杨骏专一政时左卫将军由八王之乱中最后胜出的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可见宗室的势力无处不在。司马炎生前的部署注定专权的杨骏不会有好下场。

贾后政变获胜,但她却发现受到欺骗,因为她和她的后一党一并未因此获得什么好处。宗室诸王为推翻杨骏立了大功,请看《晋书惠帝纪》载杨骏被诛后的人事变动,自然是朝臣的廷议:

“徵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辅政。 秦王(司马)柬为大将军,东平王(司马)楙为抚军大将军,镇南将军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下邳王(司马)晃为尚书令,东安公(司马)繇为尚书左仆射、进封东安王。”

德高望重汝南王司马亮被共推回京辅政,他胆小怕事,自然不敢单独辅政,因此他又拉上了卫瓘。卫瓘是当时士族豪门中年龄最长声望最高的大臣,合宗室与士族之力共掌机权,司马亮也算得蛮聪明。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贾后及其她的后一党一。贾家与卫家有矛盾,卫瓘曾力主废白痴太子司马衷,他的这一举动也为后一党一与新任辅臣之争埋下伏笔。楚王司马玮因引兵入朝助贾后诛杨骏而立下大功,他提出要做统率禁军的北军中候,因他是武帝之子,他做北军中候自然不会有人敢反对,于是他掌握了宫廷中的禁军。司马繇是诛杀杨峻一族的先锋官,也得以共掌机权。

受封的后族,仅有贾模任侍中、郭彰为右卫将军,统帅殿中禁军的右卫将军肯定是贾后力争的,既然北军中侯给了司马玮,他贾家肯定要留一手,左卫将军怕还是司马越,当时他不是东海王,由于是皇室疏亲,杀杨骏后才封了个五千户侯。

贾家并没有象贾后当初设想的那样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暴戾日甚”的贾后却以皇后和功臣的双重身份自居,用黄门侍郎贾谧传话递言,频繁干预国事。贾谧就是那个 “窃玉偷一香”的韩寿与贾后妹妹贾午的儿子,后来过继给贾家。

贾家典故辈出,好故事不少。贾后的母亲郭槐,一性一妒忌。本来生有一男,取名黎民,三岁的时候,被一乳一母抱着在当阁中玩,恰好贾充路过,小孩看到父亲,开心地笑,贾充也高兴,上前一爱一抚他,可巧被郭槐瞅见。贾充一爱一抚小孩子,一乳一母也得逗着小孩笑呀,可能气氛有点亲一热吧,郭槐认准贾充和一乳一母有私情,命人鞭杀一乳一母,小孩子思念一奶一妈一也死了。后来郭槐又生一男,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一乳一母抱着小孩,贾充亲呢小孩,用手摸一他的头。又被郭槐瞅见,又杀之,儿子又因为思慕一乳一母而死。这下子好,再也没有生男孩,贾充断后了。(遂无胤嗣。)等死的时候,郭槐让外孙韩谧为黎民的儿子,继承贾家的香火。

贾后对朝事的指颐使气惹怒东安王司马繇,再三要求楚王司马玮把贾后废掉。(繇密欲废后,贾氏惮之)。宗室势力压制下不得任意胡为放纵一婬一虐的贾南凤本来窝着火,如此一来更咬牙切齿,想出一着极其毒辣的离间计,准备一举摧毁司马宗室的势力。

因为司马玮有野心,他的咄咄一逼一人让辅政大臣感到害怕。贾后利用司马亮和卫瓘与楚王司马玮之间的矛盾,让人诬告司马繇,说他:“专行诛赏,欲专朝政。”利用这一条罪行让辅政大臣罢免司马繇官职,徙到带方郡,以此削弱司马玮的势力。再让他们免去司马玮北军中侯的职务,而她却暗地里给楚王司马玮手诏,令他带兵诛杀辅政大臣司马亮和卫瓘。

司马玮毕竟年轻气盛,听说辅政要夺他的兵权,勃然大怒。等接到贾后给的晋惠帝的诏令,即刻发兵讨伐司马亮。公元291年6月,司马玮“矫诏召三十六军(驻在洛一陽一城内外保卫京城宫城的军队)”,杀害司马亮和卫瓘。两家死得很惨,几乎灭门,卫家漏了二个,其中有一个被人看杀的美男子小璧人卫玠。

贾后的凶残到此没有结束,她听从张华之计不承认惠帝曾赐司马玮手诏,并当众宣布“楚王矫诏”,于是“众皆释仗而走”,不但三十六军散掉了,连楚王司马玮北军中候的殿中禁兵也散掉了。“(司马)玮左右无复一人,窘迫不知所为”。贾后以司马玮矫诏害名公宗室父子,又欲诛灭朝臣图谋不轨为由,遂斩之,时年二十一岁。其日大风,雷雨霹雳,司马玮临死时拿出怀中惠帝的青纸诏书给监刑尚书刘颂看,痛哭流涕地说道:“我受诏行一事,谓为社稷,反倒有罪,我也是先帝之子,为何要蒙受此不白之冤。”刘颂亦歔欷不能仰视。宫廷斗争是残酷的,受冤而死太正常不过,杨峻、司马亮、卫瓘难道不都是忠臣吗?杨峻的外甥在白痴皇帝跟前跪哭时说过:“杨骏受先帝之恩,尽力辅政,而且孤身无子,那有造反之理?”司马玮兵临汝南王府,长史刘准劝司马亮拒战, “观此必是一奸一谋,府中俊义如林,犹可尽力距战。”司马亮叹道:“我之忠心,可昭示天下也,如何无道,枉杀不辜!”卫瓘府有千兵,却从容束手赴死,难道他们不都是被冤枉的吗?头上三尺有神明,自作孽不可活,作恶多端的贾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下场呢?

贾后自元康元年诛杀楚王司马玮而专断朝政,西晋王朝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贾后专一政时期。贾后凭借她的毒辣凶残和二面三刀沉重地打击了司马宗室和士族集一团一,凭借贾氏及其姻亲集一团一的势力开始了她的外戚专一政。诛杀司马玮有功的张华被委以重任,担任中书监,与中书令裴楷、司徒王戎并管机要。除张华与其无姻亲关系外,裴王二家均是贾氏姻亲,河东裴氏、琅邪王氏在当时是颇具影响力的高门望族。裴楷、裴頠、王戎、王衍、张华等后一党一为稳定朝局,巩固统治出了不少力,此后七八年间,晋朝的局势基本平静。

饱暖思一婬一欲,男人女人均是如此,朝局安定,贾后荒一婬一放恣,与太医令程据等人乱搞,丑声传到宫廷内外。不光如此,她还经常派人在洛一陽一城内外物色美貌少年入宫和她鬼混。

据《晋书后妃传》中记载:洛一陽一城南有盗尉部(现代的警察局)小吏,端丽美容止,忽然有一天,他这个小小的公职人员竟然穿起极其华丽的衣服,众人怀疑他借公务之便偷窃,盗尉部的长官审问他。众人好奇,旁听的人很多,有个贾后的远亲也在其中,他来干什么呢?“欲求盗物,往听对辞”。衣服质量肯定相当不错,连靠着豪门势力粘公家小一便宜的贾府远房亲戚也惊动了。小吏交待道:“前些日子在路上碰一老太婆,说家人有疾病,巫师讲须找一个住在城南的少年压一压邪气,必有重报。我于是随她去,上车后放下帷帐,将我藏簏箱中,行可十馀里,过六七门槛,开簏箱,忽见楼阙好屋。问此是何处,云是天上。然后香汤沐浴,好衣美食招待。见一妇人,年可三十五六,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见留数夕,共寝欢宴。我穿的这些衣服都是她给的,不是偷的。”别人可能听得莫名其妙,以为小吏扯谎编故事呢?贾后亲戚明白呀,一家子的奇闻秩事互相都传,听得有点不好意思,“知是贾后,惭笑而去”。盗尉部长官可能也听说过类似故事,一见贾家的人走了,“亦解其意”,从此不再深究。

个人间的纵一欲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孔子说“食色,一性一也。”但是一个人过度荒一婬一堕一落不仅仅使自己的身一体受到损伤,也会使他的志趣、智力、一性一格等各个方面受到损害。贾后便暴露无遗,长期的一婬一欲使她的判断力和决策大不如前。

我们说过,西晋王朝最根本的矛盾是不均,是九品中正制带来的公开的不均。贪婪腐化的司马宗室和高门士族屈服在贾后的一婬一威之下,让贾后感觉天下太平。但是另外一个更为有战斗力的阶层站了起来,九品中正制所划定的下品。他们被上品的士族豪强压制,发迹无路,升官无门。压抑的力量一旦爆发,所凝聚的能量无比巨大,如果让他们抓住你的伤口,就会撕咬吸尽你的血。

贾后的所做所为让他们揪住小辫子,他们要明正言顺的抢班夺位。贾后有什么小辫子呢?荒一婬一吗?女人一婬一乱名声确实不雅,尤其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但这仅仅可以停留在嘴上,要想落实在行动上,作风问题远远不够,宫廷之中上演的一出废太子的好戏使得这些下品庶族地主们加紧他们行动的步伐。

贾后放一浪一形骸,与许多男人一婬一乱,却只生了三个女儿,四十多岁尚且无子。没有儿子,皇后做得不舒坦。母亲郭槐劝她好生一爱一护太子司马遹,就是那个被晋武帝司马炎称做小司马懿的皇孙,贾后不听。郭槐想让贾午的女儿嫁给太子为妃,太子也愿意亲上加亲,贾后死活不同意。太子听说王衍的大女儿长得漂亮,贾后偏让贾谧娶,让太子娶王衍的小女儿,小司马懿简直气昏了头,愤愤不平溢于言表。“心不能平,颇以为言。”二人磨一擦不断,矛盾很深。贾后到底是怎么想的?她又没有儿子,怎么可以这么对待一个会继承帝位的太子呢?原因很简单,贾后对太子不放心。

虽说司马炎称皇孙象司马懿是夸大其词,但太子绝对聪明,而且一性一子刚烈。贾后飞扬跋扈,丑事缠身,她对待晋惠帝做的一切,太子会看不出来?贾后怕太子继位后对自己和贾家不利,所以她根本就没想让太子继承皇位。他让宦官教太子学坏,引一诱他作威作福、骄纵游逸,败坏自己的品德名声,为以后废黜太子做准备。

贾后的所做所为使贾氏集一团一感到恐惧不安,郭槐临终时拉着贾后的手,诚切地说:“你千万要对太子好,不要相信赵粲和你妹妹贾午,她们会坏了你的大事,我死后,你不要让他们进宫,一定要记住。”可惜历史给贾南凤的最后一丝机会,她没能把握住。

贾家的有志之士也预测到贾后败亡的命运,为挽救贾家的危难,针对贾后发生了一次未遂政变,他的发起人是贾模,贾模字思范,贾充的侄子,“少有志尚,颇览载籍,沈深有智算,确然难夺”。他在诛杀杨骏和司马玮的政变中均立大功,贾后执政,他与张华、裴顗同心辅政,为政局平稳起了一定的作用。贾模对时局看得很准,对贾后的强一暴每每规劝,“尽言为陈祸福,”贾后非但不听,反而逐渐疏远他,贾模知道贾后必败,恐怕灾祸殃及自己,偷偷和裴頠、王衍密谋废掉贾后,王衍胆小怕事,应允后又反悔,政变没能发动,贾模终于忧愤发病而死。

贾南凤加紧与赵粲等人密谋,一边大肆宣扬太子的过失,一边偷梁换柱,假称自己怀孕,把贾午的儿子抱来抚养,谎称是白痴皇帝的儿子,准备用他来取代太子。她的步伐走得越快,离鬼门关也就越近。

《鲜卑帝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