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与庄周是同一个人吗?

在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许多思想家中,杨朱是比较难以捉摸因而历来争论较多的一个人物。孟子曾经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墨”。(见《孟子》一书中的《滕文公》、《尽心》等篇)可知杨朱及其学派的势力在思想界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的地位,真可谓是风一靡一一时。他的名声一定流传甚广,信从之徒十分众多。然而这样一个大名鼎鼎、不同凡响的人物,司马迁的《史记》却不为他立传,无论是《孟子荀卿列传》或《老庄申韩列传》都毫不提及他的名字。总结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的许多论著,如《庄子。太史公自序》引,都根本没有对杨朱学派加以评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呢?
    为了解答上述疑难问题,本世纪初,我国的蔡元培和日本的久保天随等学者,提出了“杨朱实即庄周”之说。这个论题在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曾经引起过热烈的讨论。近年来,有的同志又力证其说。如果孟子所指斥的杨朱确实就是庄周,这就揭开了思想史上的一个大谜。
    先从音韵上来说,古人音近的字往往可以相通,因而一个人的称谓往往有几种写法,如“荀卿”可以写作“孙卿”,“宋钘”可以写作“宋(牜圣)”,“申徒”可以写作“胜屠”,等等,杨朱与庄周,恰好“杨”与“庄”叠韵,“朱”与“周”双声,音都比较接近,因此很可能是一个人的两种不同的写法。再从时间上来看。《列子。杨朱》篇说:“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这条记载,又见于《说苑。政理》篇,说明它是先秦文献中的可靠材料,非出于魏晋人的捏造。既然杨朱见过“梁王”,而“梁王”只能是魏惠王迁都大梁以后的称谓。可知杨朱是与梁惠王同时的人。《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就把杨朱所见的梁王径称为梁惠王。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杨朱考》自注说:“杨朱与梁惠王同时。”庄周呢,《庄子》书中屡称他与惠施友善,而惠施曾为梁惠王相;据《史记》本传,庄周又曾受到楚威王的聘请,“许以为相”,而楚威王也与梁惠王同时。《孟子》书中则大量记载有孟子见梁惠王的事。可知,孟子、庄周、杨朱都是梁惠王的同时代人。而孟子又见过梁惠王的儿子梁襄王以及与梁襄王同时的齐宣王,因此,孟子的在世时间可能较杨朱、庄周为后。既然如此,《孟子》书中为什么极力抨击杨朱,而对庄周却只字不提。这件事实说明,杨朱很可能就是庄周。
    三从学说上来考察。《孟子。尽心》篇说:杨朱提倡“为我”,如果“拔一一毛一而利天下”,他不干。《韩非子。显学》篇又称:有人“不以天下大利易(交换)其胫一一毛一”,而各国君主还要夸奖他是“轻物重生之士”。韩非所谈的一一毛一不拔、“轻物重生”的人,显然就是杨朱的信徒。《淮南子。汜论训》也说,“全一性一保真”,不因外物而劳累自己的身躯,是“杨子之所立也“。由上可知,杨朱学说的主旨就是”为我“、”重生“、”全一性一保真“;而这些学说,正是庄周所主张的。《庄子。养生主》篇大谈其”保身“、”全生“、”尽年“的方法与道理;《人间世》篇也大力宣传人们应该”养其身,终其天年“,不要去做那些劳形疲神的事。如此看来,杨朱与庄周的学说又是何其相似乃尔!
    综上所论,杨朱与庄周在声韵、时代、学说上都十分接近,《庄子。天下》篇、《荀子。解蔽》篇等著作都只评庄周而不论杨朱,孟子只抨击杨朱而不及庄周,司马迁《史记》又只为庄周立传而不提杨朱,种种迹象表明,杨朱与庄周很可能是同一个人。然而也有不少人不同意这种论证。有的同志指出,杨、庄二字,古音只同韵,而声纽完全不同,这样的字是不能随便通转的。有人更提出反证,说《庄子》书中批评杨朱的话很多,如《徐无鬼》篇载庄子对惠施曰:“儒、墨、杨、秉(公孙龙字)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耶?”如果“杨”即是庄周,他不可能连自己都怀疑起来了。《胠箧》篇更主张,要“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如果“杨”即是庄周,他怎么可能自己要钳自己的口呢?对于这些材料,论者或以为它不是庄周学派的著作,因而是不可信从的。
    总之,杨朱与庄周有许多极其相似的地方,他们很像是同一个人,但也有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似乎又分明是两个人。孰是孰非,仍然是一个悬案。(郑嘉融)

《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