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是左丘明写的吗?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和《左氏春秋》。它以十八余万字的篇幅生动地记载了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前454年(鲁悼公十四年)间26一9年的历史,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著名的编年史。
    《左传》对历史的记载与《春秋》大事记式的片言只语记录迥然不同,它以叙事之工、文采之富而著称。唐代刘知几认为,“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盛赞它”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宋代司马光把自己编写《资治通鉴》作为上承《左传》的事业。近代人们又把《左传》看作是用文学的方法来叙写的历史著作。所以《左传》在史学史、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对《左传》这样一部名著的研究,代有人出,然而由于上古史籍记载的阙略,人们竟然难以确定《左传》的作者究竟是谁。通常的说法认为《左传》是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作,但是左丘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左传》与孔子的《春秋》关系如何,却又聚讼不已。于是由《左传》而涉及《春秋》,连孔子是否撰《春秋》也被人们大加怀疑。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相传为孔子所编定。孔子生当奴隶制崩溃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哀叹于当时的“礼崩乐坏”,遂根据鲁国史官的记录“笔则笔,削则削”,使《春秋》字里行间充满了“微言大义”,从而使“乱臣贼子惧”。但是孔子修《春秋》的说法早就开始有人怀疑,他们从《春秋》经文前后观点、体例、文风的不一,《春秋》经文与其他与之同时的传世古籍(如《竹书纪年》、《札记。坊记》)有关记载的异同,《春秋》经文与同时期传世器皿铭文的对比中发现问题,进而考证出《春秋》就是鲁国史官所修《鲁春秋》;指出《春秋》非孔子所作。此说自唐代刘知几提出疑问,历经宋代郑樵、朱熹,清代崔述等人或婉转或直接的揭示,至近代疑古学者的大力宣扬,逐步为人们所闻知。他们认为《鲁春秋》是因为被孔子作为教材向其弟子传授,所以才被说成是孔子所编定。解释《春秋》经文而为《春秋》作传的共有五家,即左氏、公羊氏、谷梁氏、邹氏和夹氏,邹、夹氏之传至汉代己泯灭,只剩下左、公、谷三家。这三家中《公羊传》、《榖梁传》是解释孔子“微言大义”的,也就是为《春秋》作训诂、义理、体例、书法上的注解。《左传》则是记述春秋时期历史事实的,往往《春秋》中简单的一句话,在《左传》中便有周详生动的描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春秋》三传来说,尊的是公、谷二家,为之立学,使其成为“官学”,而左氏却依然是所谓的“私学”。究其原因是西汉人认为公、谷传的是孔子的《春秋》,而左氏传的是鲁国史官的《鲁春秋》。《左传》纪事于鲁国十二公,它简于隐、桓、庄、闵,稍详于僖、文、宣、成,而详于襄、昭、定、哀,所以清代学者崔述推论其成书年代为“上距定、哀未远,亦不得以为战国后”。杨伯峻复考定为成书于前403年至前386年(或前389年)之际,即在战国初期。《左传》在战国时期便开始流传,班固在《汉书。经籍志》和《儒林传》里记载了其传授师承情况。大约在秦统一以前,《左传》便以当时的文字(古文)写定,所以属于“古文经”,而《公羊传》和《榖梁传》却是在秦亡后用汉代文字(今文)写定,所以属于“今文经”。《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其命名如同《吕氏春秋》、《晏子春秋》等一样,是一部独立的著作。西汉末刘歆在秘阁(皇室藏书之处)
    整理古籍时看到了《春秋古经》,便断定《左氏春秋》为《春秋古经》之传,把《左氏春秋》更名为《春秋左氏传》。但这时《左传》还是单独成书,并未与《春秋》合在一起。晋代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开始,才分《春秋》经文,把它分别放在《左传》每段叙事之前。从此《春秋》才与《左传》一起流传。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左传》的面貌。后人读《左传》往往发现其中有“无经之传”或“无传之经”,其原因就是原来的两部书后来合成
    了一部书。
    通常认为的《左传》作者左丘明其人,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按指《春秋》)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从《左传》鲁哀公十六年记载“孔子卒”及《左传》纪事比《春秋》多出二十七年(或二十五年)来看,左丘明在世应比孔子略晚。西汉严彭祖引西汉本《孔子家语。观周篇》云:“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左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认为孔子与左丘明是同时代人。而《论语。公冶长》却说:“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后人据此推论左丘明是孔子所尊崇的前贤。以上三说,以左丘明晚于孔子为通行。关于左丘明的身份,各家说法大同小异,说他是”鲁君子“或”鲁太史“、”瞽史“等,总之是鲁国史官之类。从《左传》记载的内容来看,左丘明无疑是一个具有丰富学识和高度文化修养的人。他的思想倾向与儒家思想比较接近,所以《左传》的褒贬美刺多同于《春秋》。司马迁曾有”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之言,因此有人把《左传》称为《春秋内传》,而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现已经学者论定《左传》和《国语》实非出自一人之手,《国语》无论从史学或文学的角度来看,其价值都不及《左传》,它对后世的影响也远较《左传》为小。
    此外,有的认为《左传》乃吴起或史起所作,有的认为是楚国左史倚相所作,有的虽未指出作者是谁,但却断言非左丘明所作。这些说法都各有所据,各自成说,但其中有几点是共同的,即《左传》的作者生当春秋末、战国初,他曾受孔子或孔门子弟的影响。但不属于儒家,还接受了其他学派(如兵家等)的影响。《左传》在以后流传过程中曾有多人加以增益和补充,所以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至于说《左传》出自刘歆伪造,近代学者都不尚此说。
    (稼禾)

《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