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怎样一个人?《老子》是怎样一部书?

我国古代著作,常常把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相提并论,而他们的生平事迹材料,流传下来有关孔子的,虽有一些后人附会的传说,还能看出一个大概。至于老子的,却大多是道家之徒的夸张之词,难以凭信。司马迁作《史记》,汇集见到的材料为老子作传,全文不过500字,却说得惝恍迷一离,致使2000年来聚讼纷坛。
    老子是哪里人氏?《史记》说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对他的籍贯,历来有一些争论,不过分歧不大。《史记》接着说,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这就引起了不少争议。既然老子姓李名耳,为什么要称他为“老子”?汉代郑玄在《礼记。曾子问》的注中说:“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也。”三国吴人葛玄则说他“坐而皓首,故称老子”。还有的人说“老子老而隐,故自称老子”。再有一种说法,“老”是姓,古代有老姓,如《左传》中载,宋有司马老佐,鲁有司徒老祁。那为什么《史记》说他姓李呢?太史公没有解释。为《史记》作索隐的司马贞据葛玄所说是因为老子的母亲姓李,又说“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据考查,整个春秋一代240年中没有李姓,要到战国时才有。这样说来,老子的母亲又如何姓李呢?
    所以这一说也不可靠。另外有些人认为老子本姓老,后来因为一声之转,音变而为李,可也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更有一种说法,老子姓李只是承袭《史记》所说,先秦古籍没有记载,而《史记》的文字有后人羼入、改动的部分,因此,老子一性一不姓李尚有待于确凿的证据。“聃”,据《说文》和《广韵》的解释是耳漫无轮。有的书上说老子生得“长耳大目”,这倒是符合古人取名适字相因之义的。《老子音义》、《列仙传》因此说他名“重耳,字伯一陽一”。字称“伯一陽一”,其他古籍不载,《史记索隐》也认为“非正也”。很可能是道家之徒的故弄玄虚,借以把老子附于西周的太史伯一陽一,甚至是唐、虞时传说人物伯一陽一,以夸耀老子的长寿,是神仙一流人物。
    老子的事迹,《史记》本传中提到的只有两件:一是“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二是老子出关,遇关令尹喜,“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言五千余言而去”。这就是《老子》一书,也称《道德经》。
    孔子向老子问礼,以老子为师这件事,历代不少人认为是为了抬高道家、压低儒家而捏造出来的,正如晋代人伪造《老子化胡经》以贬低佛家一样。主张此说的人,提出很多论据证明老子晚于孔子,和孔子不是同时代的人,要从根本上否定孔子问礼这件事;有人以《史记》中老子对孔子的一段话来看:“……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一婬一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认为孔子是圣人,不会像老子所说那样会有这些缺点。当然,这样的立论是站不住脚的。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确有其事,先秦古籍如《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都载有此事。即使是儒家的著作《礼记。曾子问》中也载有孔子自述问礼于老子的事四则。不过,他们之中对孔子问礼的地方、年代等各有不同的说法。
    关于《老子》一书,争论的问题就更多。最主要的是成书年代。主张老子早于孔子的人,认为作于春秋末,但书中有后人附加的部分。而主张后于孔子的人,认为从书中思想内容、文体风格以及用词等,论证为成于战国中期,或者末期,甚至有人认为出于汉初。这就连带而及老子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关于这个问题,司马迁《史记》的说法,有点含糊其词,先说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又说见战国时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即老子,可是接着又说:“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于是,有些人把太史儋也看作是老子,“聃”“儋”音同通用,就是论据之一。如果这样,那末,前后跨越200年左右,谁会相信老子有这么大岁数?虽然司马迁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可是,只要看到书中的“或言”,就可明白太史公不过是录而存疑而已。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根据和今本文字、内容不同之处,证明《老子》成于战国,而太史儋正是战国时人说,他是《老子》的作者,多了一个力证。历史上早就有过一种调和的说法,说春秋时代确有老子其人,他的学说思想传到战国时,为太史儋采纳写成《老子》。把老子和太史儋说成是两个人。是耶,非耶?也无从论断。
    我们今天见到的通行本,是从宋刻本流传下来的。帛书《老子》比宋刻本要早1500年左右,它的篇次、章节次序和文字同宋刻本已有很多出入。由此推想,先秦时的《老子》,经过长期流传、辗转抄写而成的汉代帛书《老子》,其中文字的讹脱衍误,以及改动,都在所难免,只要看帛书《老子》已有甲乙两种文字有异的传本,就可了解帛书《老子》的文字肯定会有很多不同于先秦的《老子》,而先秦的《老子》已无从得见。这样,后人如果凭《老子》的后世传本,去推断它的成书年代,是不是有点像刻舟求剑?
    何况再据此去论断作者其人。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的哲学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不把它研究清楚,就很难弄清我国哲学史的演变与发展。然而2000年来,老子问题是一大悬案。本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学术界曾有过激烈论争,建国以后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也开展过讨论,但是,仍然没有破掉这个疑案。因此,老子究竟姓甚名谁,他的生平事迹又究竟怎样,以及《老子》成书的年代等等,到今天依旧是我国文化史上没有解齐的一个谜。
    (魏行)

《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