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推崇的时代(3)

伊尹放太甲
    伊尹名叫阿衡。他一心想辅佐成汤,但是他们并不认识,而且也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见面。于是,他想了个奇怪的办法,当时生活在今陕西省陈留县附近的有莘氏部落女子要嫁给成汤做妃子,他便跑去作为男仆一块儿陪嫁过去,他背着炊事用具来到了成汤的宫殿里。阿衡用烹饪中的各种滋味作比喻来游说成汤,让他致力于实施王道政治。成汤听了他的话之后非常赞赏,决定重用他,便任命他为自己的宰相。
    关于伊尹的出道,还有这样的说法:相传伊尹是位隐居的贤者,成汤打算任用他,便派人去迎请。经过五次往返,伊尹才肯出山任职、辅佐成汤。他向成汤讲述了远古帝王的事迹以及九类国君的不同状况。成汤很受启发,便任用伊尹管理国家政务。据说,伊尹还曾经离开成汤而到夏国去谋取宝名。因为看到夏桀荒一婬一残暴,政局败坏,民不聊生,已经无药可救了,于是他又重新回到了成汤身边。
    成汤的嫡长孙太甲在位时,伊尹已经是几朝元老了。他在太甲即位之初,创作了《伊训》、《肆命》、《徂后》等文章,希望借此来辅导新君。但是,太甲在即位后的三年里,统治暴虐,背叛道义,不遵守成汤制定的各项制度。于是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成汤的葬地桐宫,让他在那里反省自己。在这段时间里,伊尹代理行使君王权力,主持国家事务,并且接受诸侯朝见。
    太甲在桐宫居住了三年。经过深刻的反省,他终于悔悟了自己的罪过,下定决心改过自新。于是,伊尹把太甲帝接了回来并把国政交还给他。从此以后,太甲帝修治德政,勤于治国,四方诸侯又重新归顺于殷朝,百姓也获得了安宁。
    太戊中兴
    商朝到了雍己帝在位时,由于治国不力,在政治上的威信德望又衰败了,有的诸侯国甚至不来朝见。雍己帝去世以后,他的弟弟太戊即位。
    太戊即位以后,任命伊陟为辅政的宰相。南亳城里有一棵显示吉凶征兆的桑树,它与其他的树木共同生长在朝廷的院子里。有一天,这棵树从早到晚的工夫就长到了一人合抱那么粗。太戊帝十分害怕,向伊陟询问原因。伊陟回答说:“臣听说妖异不能战胜德行。难道您治理国家有所缺失吗?您还是应该专心修明德政,等德政修好了,妖异也就自行消失了。”太戊帝听了伊陟的话之后,很受触一动,于是认真地勤修德政,事必躬亲,关心民众疾苦,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久,那棵预兆吉凶的桑树就枯死了,怪异也就消失了。太戊帝十分感激伊陟,在太庙里祭祀祖先时称赞了伊陟,并且打算不把伊陟当做臣下看待,要给予他更高的待遇,而伊陟则十分谦让,继续为国家鞠躬尽瘁。从此,商王朝重新兴盛起来,四方诸侯又都来归顺它。所以,后世将太戊帝称为中宗,以铭记他对王族的巨大贡献。
    盘庚迁都
    盘庚即位前,商王朝都城已经迁徙到了黄河以北。盘庚登基以后,决心渡过黄河,定都于成汤原来建都的旧址上,以此来安定社会。从成汤到盘庚,殷人已经迁都五次,没有一个固定的居住地。百姓们得知盘庚打算再次迁都的决定以后,相互忧叹、怨言不断,大家都不愿再迁徙了。一些贵族贪图安逸,也不想搬迁。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导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我们先祖当年之所以能够平定天下,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上下一心。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更要像他们一样,一团一结一致,共同把事情办好。只有这样,我朝的千秋伟业才能够完成!”在盘庚的努力下,终于说服了大家,率领他的臣民们向南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一陽一小屯村)。在那里营建亳都,整顿商朝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百官贵族、商族百姓也都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傅说的拔举
    武丁登上帝位以后,殷朝又开始衰落了,他一心打算再次振兴殷朝,但是苦于得不到有力的辅佐人才。在即位以后的头三年里,武丁没有说过一句话,对国家大事也不发表任何意见。他把政事交给了大臣们,以便自己专心旁观察国家的政治风尚。有一次,武丁在夜里梦见自己得到一位圣贤的人,名字叫做说。醒来之后,他命令画工将说的形象画成图像。武丁依照此画在群臣百官里寻找这个人,结果没有找到。于是,武丁派百官设法到民间去寻找此人,终于在傅险(在今陕西省平陆县东)这个地方找到了说。

《史记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