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风云(7)

胡服骑射
    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即位。当时正是战国中期,七雄兼并弱国的战争和七雄之间的争夺战进行的如火如荼。赵国处在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在与秦、魏等国战争中屡遭败绩。武灵王志存高远,力图扭转这个不利局面。他亲政后,多次巡视赵国辖境,认识到国家形势危急。他对时局有清醒地认识,心里暗中盘算:“中山国是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北面是燕国,东面与东胡族相邻,西面受到林胡人、楼烦人、秦国、韩国的威胁。赵国处在诸强包围之中,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迟早会灭亡。”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武灵王决定实行变革,先从服装下手,让全国穿上轻便的胡服。但是,除了少数人支持外,大多数贵族、功臣均表示反对。改革面临相当大的阻力。
    反对派代表人物不是别人,正是武灵王的叔父赵成,武灵王亲自前往他府上劝说。武灵王对他侃侃而谈,首先分析了赵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接着又坦诚地说:“叔父,实行胡服改革并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可以防备胡人、燕人、秦人、韩人的进攻。当年,先祖简子、襄子开疆拓土、建功立业,那是何等英明神武!而先王在位时,中山国依仗着齐国的强兵大举侵略我国,人民遭难、国都被围,赵国几乎亡国!先王把这看作奇耻大辱,但是却无力报仇。现在,我实行胡服改革、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不仅可以保家卫国,更能够一雪前耻。叔父您要是一再坚持传统的风俗习惯、极力反对这项改革,那可就违背了简子、襄子等列祖列宗的志愿、忘却了先王时的国耻。这个我不愿意看到,列祖列宗们更是不愿看到。”武灵王说的话有理有据,感人肺腑。最终,赵成被他劝服了,愿意为改革效力。第二天,他身着君王赏赐的胡服上朝,为各位大臣做出了表率。群臣于是都为之动容,对改革也不再提什么反对意见。赵武灵王则趁机正式颁布了胡服令。此后,赵武灵王又劝服了其他反对势力,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改革全面推行起来。
    从公元前305年起,力量强大起来的赵国开始对中山国发动进攻。五年后,赵国疆域得到扩充。在北方,赵国收回了代郡并占领了燕国的部分地区;在西方,赵国将云中、九原这片广阔的土地据为己有。此后,赵国变的更加强大,它消灭了中山国,击败了齐、魏等强国,成为战国后期可以与秦国抗衡的重要力量。可见,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为赵国强大奠定了基础。
    武灵王之死
    正当君王之业如日中天之时,武灵王却把王位传给了儿子赵何,即赵惠文王,而自号为主父。主父打算让惠文王治理国家,而自己亲率军队开拓国土,与秦国争霸。
    惠文王三年(前296年),主父率军灭掉了中山国,把代郡与赵国的中心地区连为一体。于是,他把长子赵章封为代郡的安一陽一君(地处今河北一陽一原东南)。赵章为人一向骄奢,心中对弟弟赵何继位很是不满;主父派去辅佐赵章的田不礼又是个残忍、好杀的人。这两个人一性一情相投、狼子野心,为叛乱秘密积蓄着力量。
    第二年,主父令群臣来朝见,赵章也在其中。朝会时,主父让惠文王听朝,而自己则在一旁暗地里观察群臣、宗室的表现。赵章原本是太子,但是主父一宠一爱一吴娃后,把他与吴娃生的儿子赵何改立为太子。吴娃死后,主父对赵何也不是十分喜一爱一了,他开始怜惜被废的太子赵章。这一次,他见到了赵章,回想起对儿子的不公正待遇,心中很不是滋味。主父想把代郡从赵国中分出来,立赵章为代王以做补偿,但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主父与惠文王到沙丘(今河北平乡东)游玩,两人住在不同的行宫中。赵章与田不礼利用这个机会发动叛乱。他们假传主父诏令,想把惠文王骗过来杀掉。但是相国肥义先于惠文王一步到达,二人的一陰一谋败露。掌握国家实权的公子成、李兑得知消息后,立即率军队从邯郸赶来“勤王”。赵章被打败后,逃到主父行宫避难,一爱一子心切的主父收留了他。公子成、李兑的部队便把主父行宫重重围困起来。杀掉赵章后,公子成、李兑商量说:“咱们因为要杀掉赵章而带兵围困了主父行宫,这是大逆不道的。如果撤走了围兵,日后主父追究起来,咱们肯定会被灭九族。”为了保全身家一性一命,二人便一不做、二不休,将主父围困起来,并且强行驱赶了行宫中的侍从,只剩下主父一人。主父既不能出宫又没有食物,最后竟然到了以麻雀幼仔充饥的地步。三个多月后,主父被活活饿死在沙丘行宫中。他终究还是吞下了自己当初种下的恶果。

《史记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