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样子》

佛在世时我沉一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佛陀涅槃已经两千多年了,生在末法时代的我们,不能亲自瞻礼到佛陀的金容,每念及此,不禁就令人想到古人说的:‘佛在世时我沉一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自从佛陀应身的金容涅槃以后,我们只能瞻礼到佛陀的圣像,那么佛陀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呢?

一.佛陀的圣像

圣像的种类──佛陀庄严的相好,慈悲的金容,初学者只有从圣像上才可以稍有认识。佛陀圣像的种类很多,有用木石雕刻的,有用金属铸造的,有用绢纸画印的。圣像之中,有的是坐着,有的是立着,甚至还有的是卧着的。无论是木石雕刻的、金属铸造的、绢纸画印的,或是坐着的、立着的、卧着的,总是表现佛陀的慈悲庄严、崇高伟大,令人一见就会生起仰慕之念。

佛陀的圣像,为什么有的要坐着?有的要立着?有的要卧着?可以说每一种式样,都含有它深刻的意义,象征着佛陀的一份精神,一份圣格。

先说佛陀坐着的圣像:坐像中有的是结跏趺坐,像是正在禅定的样子;有的是左手放在盘着的腿子上,右手高举,以掌心向外,像是说法的样子。前者可以说是表征佛陀的自觉,后者可以说是表征佛陀的觉他。自觉是说佛陀所以成为佛陀,要经过相当的修持,思惟观照,深入禅定,方能识得自己;觉他是说佛陀从体起用,以真理普利众生,用甘露法水,净化人群。

次说佛陀立着的圣像:立像中有的垂手站着,像是正在接引众生;有的是开步行走,像是忙于教化。垂手站立,接引众生,见到佛陀的慈悲之手伸出,在苦海漂泊的人,怎能不诚恳的皈投到佛陀的怀抱?忙于教化,这正显出佛陀对他体证的宇宙人生真理,充满无限的热情,虽然是功行圆满的佛陀,也要用真理不休息的为众生服务。

再说佛陀卧着的圣像:卧像中只有吉祥卧的涅槃像一种。涅槃,是福慧完成,到达不生不灭的境界。佛陀的涅槃像,可以说是由动归于静的意思。佛陀住世时,说法、行化,这都是由静生动,动是有休止的时候,静则是无穷的悠长。佛陀的生命,参入天地之至奥,流入无终的时间之流中,故说由动归静。因为佛陀的圣像中,有示现涅槃的一种,佛陀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与日月并光,与天地同长!

雕像之始──关于佛陀的雕像,始于什么时候?这在《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八卷和《大唐西域记》第五卷均有详明的记载:

有一年夏安居的时候,僧一团一 中不见了佛陀,佛陀到哪里去了呢?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谜。很多的弟子请问阿难尊者,阿难尊者也不知道,不过,阿难尊者介绍大家去请问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尊者入定以天眼观察后,告诉大家说,佛陀上升忉利天宫为圣母摩耶夫人说法。

佛陀为什么不告而别,要到天宫说法?一、是为了报答圣母养育之恩;二、是因人间有些大众不乐闻佛法,因为佛陀常在身边的缘故;三、是因为教一团一 中多诤,佛陀离开一下,使好诤者能够幡然悔悟。

教一团一 中大众知道佛陀到忉利天后,最想念思慕的莫过于拔蹉国的优填王。优填王起初受王妃的感化皈依以后,对佛陀就生起无比的恭敬供养之心。现在听说佛陀上升天宫,多日不见,他竟因思念之切而生起病来。

优填王病后,大臣们商量治疗王病的方法,一致通过建议优填王请有名工匠来雕刻佛陀的圣像,以便朝夕瞻仰礼拜。优填王大喜,立刻商请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接工匠上达天宫,亲观佛陀的金容妙相,雕刻五尺高的牛耳旃檀圣像。目犍连尊者接送工匠往返三次,旃檀圣像方才雕刻完成。优填王因此病愈,其欢喜自不用说。

佛陀在忉利天宫说法,大约是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佛陀下降人间,旃檀圣像,竟起立迎接佛陀。佛陀微笑着对圣像安慰道:“你教化辛劳了吗?末世的众生,实在要靠你开导哩!”

由此看来,雕刻圣像,并不在佛陀涅槃以后,在佛陀住世时,就已经开始雕刻圣像供奉了。

雕刻的旃檀圣像,起立迎接佛陀,这表征了无论是佛陀的金身,或是佛陀的圣像,都是活泼泼的活在人间!

铸像之始──关于佛陀的铸像,始于什么时候?这在《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八卷以及《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中,各有记载:

第一、憍萨弥罗国的波斯匿王,听到优填王用旃檀雕刻佛陀圣像,为了对佛陀的崇敬,也为了好胜之心,乃以紫磨黄金铸造圣像,高也是五尺,这算是最早的佛陀铸像了。

第二、是给孤独长者。有一次佛陀在祇园一精一舍讲法以后,他就上前顶礼佛足,禀白道:“佛陀!教一团一 中有您圣驾住锡的时候,一切就在庄严、威仪、肃静中如法生活;有时佛陀到别处去弘化,这里没有佛陀做中心,在秩序上有所欠缺,在大家的心灵上也有一种空虚寂寞之感。我们恳求佛陀允许,让我们铸造圣像,就是佛陀去他方,我们也可瞻仰,见圣像如见佛陀,这样就可以维系教一团一 中的清净,让佛陀的威德之光永远普照着我们!”

佛陀听后,很欢喜给孤独长者的请求,慈悲的允许道:“你为了佛法,这样的请求很好,我允许你。”

“佛陀!我们要在铸造的圣像之旁,安插旛盖,香花供养,也希望佛陀允许!”给孤独长者进一步的要求。

“这可以随各人的心意。”佛陀回答。

我们从上面的两段经文看来,佛陀住世的时候,就有很多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等,发心铸造圣像供人瞻仰了。

铸造的紫磨金像,供奉在教一团一 共修的道场中央,像一盏明灯,信者的心里就光明起来了。

画像之始──关于画像始于什么时候?这在《大唐内典录》中有一段记载说:我国汉朝时秦景奉旨回月支国途中,看见优填王旃檀雕像,于是请画师照样画了一张,后来带至洛一陽一,皇帝见了,敕命在西一陽一城门和显节陵上供养,从此素丹流传,以至于今。

另在《行事钞》中记载说:当初佛陀的诸大弟子,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所以请目连尊者亲自引导工匠上天取图,如是来往三次,旃檀圣像雕刻方乃逼真。后来到汉朝以后,中国僧伽纷纷前往印度留学,回国时,都想把旃檀圣像请回中国供养,那时印度诸王,对此圣像,恭敬保护,不准圣像出境。但佛法流通,一定要有所表征,诸王就叫画工依照旃檀圣像描画,今日所传的画像,都是由于这种原因而来。

照此看来,佛陀画像,始于佛陀涅槃后已将近千年,但另在《阿含经》中有一记载,那是佛陀在涅槃的时候,大迦叶尊者很怕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知道这个消息,过度悲哀,发生意外,因此就和雨舍大臣商量,恭画佛陀圣像,以解王哀。这大概是最早的画像吧!

不过近年来,英国皇家博物馆中保存了很多佛陀的画像,其中有一尊画像,被当做国宝珍藏着,那幅画像说是佛陀在四十一岁的时候,由弟子富楼那尊者所手绘的画像,颜色原本至今依然。日本永平寺的住持北野,在英曾摄影带回,此像现在台湾各地,都有相片可见。

若依照这种说法,则佛陀的画像,又更早了。甚至比雕像、铸像还要早个几年也不一定。

佛陀的画像,《瑜伽法仪轨》上说:‘所画的布绢大小随意,于莲华台上结跏趺坐,两手脐下如入禅定。’因为画像方便,信众家中皆可供奉,佛光能够普照家家户户,画像者的功德无量!

顶礼圣像──佛陀的圣像,是木石雕刻的,是布纸描画的,有人说这是偶像,为什么要向偶像顶礼呢?有些耶稣教的传教师,他们批评佛教这是拜偶像,为什么要拜木石、金属、布纸的偶像呢?

我们不否认,我们是拜偶像的,因为什么人都不能离开偶像崇拜观念。全世界的人都向他们国家的国旗敬礼,国旗不是纸就是布的,为什么要向纸和布敬礼呢?要知道制成了国旗的纸和布,他在国民的心中,已经不是纸和布,而是代表国家的象征了。耶教徒他们向十字架祈祷,十字架上还钉了一个可怜的耶稣,十字架、耶稣,不也是木制、铁制、纸画的吗?耶教徒们为什么要向木、铁、纸张跪下来祈祷呢?

所以,什么人都有偶像观念,向偶像敬礼,没有什么不好,耶教徒的十诫之一,不拜偶像,这只是他们千万无理中的矛盾之一罢了。

一块布,若做成帽子就可带在头上,做成鞋子就要穿在脚下,布是没有贵贱的,做成的东西有贵贱罢了;一张纸印成父母的像,那我们对这张纸像就要好好的恭敬收藏,若是印的连环图画,随便怎么抛弃,也不觉心中不安。纸有贵贱吗?这只是我们心上起分别有贵贱罢了。金属的物体,或化学原料所制成的圣贤之像,要高高的供奉起来,若是制成儿童玩具如不倒翁,放在地上踢他几脚,取笑也不要紧。一切物质都是一样,做成什么就是什么,佛陀的圣像是金属、木石、布纸所做成的,但在我们的心上那已不是金属、木石、布纸了,他是大智大觉的佛陀圣像!

请问耶教徒,把你们父母的照片,把你们的耶稣像,随便拿来亵渎,你心中怎么样?你能在偶像上不起分别吗?请聪明的耶教徒们反省反省,偶像崇拜没有什么不好的,那表示我们心中有圣贤的观念!

从事相上来说,我们修行,应该要有目标,偶像可以启发我们的信心,帮助我们的修持,当我们瞻仰佛陀慈悲的圣像,心中顿息贪嗔的妄念;当我们礼拜佛陀庄严的相好,行为自然就端正不敢放逸。‘一精一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对圣像恭敬顶礼就会有所感应。

从法性上来说,真正没有偶像观念的是佛教徒而不是耶教徒,说一个禅宗的公案就可以知道:

丹霞天然禅师在一个佛寺里挂单,时值严冬,天气寒冷,大雪纷纷,丹霞便将佛殿上的佛像取下来烤火,寺中纠察师一见,大声怒斥道:

“该死,怎么敢将佛像拿来烤火取暖?”

“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烧取舍利!”丹霞禅师从容不迫的回答。

“胡说!木头佛像那有舍利?”纠察师仍是大声怒吼。

“既是木头,何妨多拿些来烤火!”丹霞禅师仍从容的去取佛像投入火中。

丹霞禅师才是佛教真正的弟子,他才是认识了佛陀的圣者,他是觉悟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没有觉悟的时候,要恭敬圣像,觉悟了以后,心外无佛,才可以说圣像就在自己心中。

唐宣宗未登基前做小沙弥的时候,他见到黄檗希运禅师在佛殿中央拜佛,他站在身后聚一精一会神地看着,忽然想起希运禅师常说的话,竟模仿的说道:“你常说,不着法求,不着僧求,你现在礼拜又是做什么?”

希运禅师听了,回头就给他一个耳光,说道:“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当做如是求!”

希运禅师的话,是一般浅知浅识的人所无法体会的真理,我们要向佛陀圣像顶礼,我们要礼拜偶像,因为这样凡夫心和佛陀心才能一交一 流啊!

二.佛陀的金容

圣容金身──佛陀真正的样子,是清净无为的法身,从法身理体而显的妙用,那就是应身的金容。佛陀的法身,就是登地的菩萨都不能完全测知,佛陀的弟子,只能从金容的相好上去认识伟大的佛陀。

《心地观经》上说:‘金光百福庄严相,发起众生爱乐心。’两千五百年前,为一大事因缘而降诞于世的教主佛陀,有着百福庄严的相好,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就是佛陀的圣容。

佛陀的身体是黄金的颜色,有一丈六尺高,《阿含经》中说佛陀是‘希有金容如满月’。

在佛陀的弟子中,有不少的圣弟子未闻佛陀说法,初见佛陀的金容就决意皈投佛陀出家的很多。大迦叶尊者,本是婆罗门的富豪,在多子塔边逢到坐在树下的佛陀,他为佛陀的金容相好所摄受,不知不觉地向前顶礼,宣誓加入佛陀的教一团一 ;富可敌国的须达长者,作客南方,在夜中逢到佛陀,月光下,他也为佛陀的圣容所感动,跪在地上请求佛陀能到他的故乡去宣扬真理,普渡众生。

在佛陀传教的生涯中,把迫害者慑伏回头,把顽强者感化皈依,有很多也是由于佛陀慈悲威严的相好。叛徒提婆达多,收买了六名强盗,去行刺佛陀,但被佛陀的金容所流露出的威德之光征服,这六名强盗即刻放下刀剑跪在佛陀面前忏悔;鸯掘摩罗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佛陀特地在路上和他相逢,天不怕地不怕的鸯掘摩罗,一见佛陀的金容,心中不由一惊,五体投地的请求佛陀准许他重新做人。

山中的猿猴,采摘野果,毫不畏惧的献于佛陀的金容之前;酒醉的狂象,见到佛陀金容,流出悔过的眼泪。如日月之光的佛陀金容,如万德庄严的佛陀相好,使凶恶者生起慈悲,使暴戾者变为平和,在五十年传教的岁月中,睹佛陀金容而得救的,为数不知多少。

金容相好──形容佛陀的金容相好,在经里都说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谓相好,就是指佛陀的身体金容而言,微妙的形状,可以一目了然的叫做相,不易觉察而使人见了生起爱乐之心的叫做好。实在说,八十种好是因三十二相而有的,所以又叫做八十随形好。

这样圆满的三十二相,并不是天生如此的,佛陀是经过九十一大劫的修行,才成就了三十二相,在《百福庄严经》里说,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经云:‘百劫修相好,三祇求福慧’,就是这个意思。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一相,每一好,在经里都有记载,现说明如下:

先说三十二相:

1.足下平满,没有凹处。2.足下轮形,千辐轮状

3.手指细长,白净如雪。4.手足柔软,毫不粗硬。

5.指间缦网,一交一 互连络。6.足踵圆满,无凸凹处。

7.足背高起,前后均平。8.股肉纤圆,有如鹿王。

9.手长过膝,端严如山。10.男子之根,密藏体内。

11.头足之高,如两手长。12.一一毛孔,生青色毛。

13.身毛上靡,向上偃伏。14.身体之色,有如黄金。

15.身放光明,四方一丈。16.皮肤细滑,柔软如油。

17.足掌肩顶,平满无缺。18.两腋充满,无有凹陷。

19.身体平正,威仪严肃。20.身形端直,毫不伛曲。

21.两肩平满,丰腴异常。22.口中牙齿,计有四十。

23.齿白紧密,洁净而坚。24.牙齿平齐,毫不参差。

25.两颊隆满,如狮子颊。26.咽中津液,润食美味。

27.舌广而长,柔软细保28.口中音声,远能听闻。

29.眼以绀青,澄如大海。30.眼睫之毛,殊胜非凡。

31.两眉之间,白毫放光。32.顶成肉髻,无能见顶。

次说八十种好:

1.无见顶相。2.鼻高不现。

3.眉如初月。4.耳轮垂埵。

5.身体坚实。6.骨际钩锁。

7.身旋如象。8.行时现樱

9.爪如赤钢。10.膝骨圆好。

11.身上清洁。12.皮肤柔软。

13.身不弯曲。14.指圆纤细。

15.指纹藏覆。16.脉深不现。

17.踝不突出。18.身相润泽。

19.身形满足。20.行不逶迤。

21.容仪具足。22.行止安详。

23.住无能动。24.威振一切。

25.见者安乐。26.面大适中。

27.貌色不挠。28.面容美满。

29.唇如赤色。30.言音深远。

31.脐深圆好。32.毛发右旋。

33.手长过膝。34.手足如意。

35.手纹明直。36.手纹细长。

37.手纹不断。38.见者和悦。

39.面广殊好。40.面如满月。

41.说和悦语。42.毛孔出香。

43.口中出香。44.容如师子。

45.进止如象。46.行如鹅王。

47.头如醉果。48.声分具足。

49.牙齿白利。50.舌色如赤。

51.舌薄而长。52.毛多红色。

53.毛软而净。54.眼广而长。

55.死关相具。56.手足莲色。

57.脐不现出。58.腹不突出。

59.腹细匀适。60.身不倾动。

61.身相持重。62.其身长大。

63.手足软净。64.光长一丈。

65.光照身行。66.等视众生。

67.身相雄伟。68.不轻众生。

69.声不增减。70.说法不着。

71.随缘说法。72.音应众声。

73.次第说法。74.观不尽相。

75.观不厌足。76.发长而好。

77.发长不乱。78.发自旋好。

79.发如青珠。80.有德之相。

上面所叙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各经的记载,稍有出入,但佛陀的金容不同凡人,自无异议。

其实,佛陀的金容,岂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能形容的,比方说佛陀是丈六金身,当时有一外道听了怀疑,他就用尺去测量佛陀究竟有多高,但他量了丈六,又是丈六,永远是量不完的。《西游记》小说叙说孙悟空一个 筋斗十万八千里,但他翻了几十个筋斗,也翻不出如来的掌心,这正可以形容佛陀的金容相好,崇高过山岳,深远逾海洋。

三十二相中有一广长舌相,这是形容佛陀说法的音声,可以远闻。音声究竟能传播多远?在《宝积经》中,说到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有一次想测量佛陀说法的音声,飞翔到距离娑婆世界无量远的东方佛国,再测听佛陀的音声,依然可以听到。数千里外的欧美广播,我们现在况且能够收听,何况功德巍巍的佛陀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只是我们凡夫所了解的佛陀,佛陀的真正金容相好,又岂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能形容包含?

八相成道──佛陀的金容虽然有着无量的相好,但是佛陀诞生在人间,他终究也是人。关于佛陀应身的金容,在人间整整八十年的教化,说明佛陀一生的经过,那就是八相成道。

兹将八相成道略述如下:

1.降兜率:佛陀由燃灯佛授记,他就是娑婆世界的补处菩萨,先住于兜率天的内院之中,经过四千岁,是在观察娑婆世界教化的机缘。

2.入胎:在兜率内院住满四千年后,即乘白象由天而降,由圣母摩耶夫人右胁而入胎。

3.诞生:是在四月八日的艳一陽一天气,于蓝毗尼花园中降诞,降诞后即能行走七步,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4.出家:十九岁的时候,因感念世间无常,弱肉强食,而且人间多不平现象,遂毅然骑马踰城出家学道。

5.降魔:在修道的时候,内心有贪嗔烦恼的魔,外境有声色货利的魔。征服魔军的邪恶,不为魔女所诱一惑 ,这需要大雄、大智、大无畏的降魔精神。

6.成道:降魔以后,终于在十二月八日,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觉。

7.转法轮:佛成道以后,于五十年中,谈经说法,把真理弘遍人间,使法轮常转于世。

8.涅槃:八十岁的那年二月十五日,教化因缘已满,由动归静,把生命进入宇宙造化之间,遂于娑罗双树下进入涅槃。

佛陀是人间的大圣者,佛陀既生于人间,他的金容相好,就有婴儿、童年、青年、壮年、老年的不同,大迦叶尊者命雨舍大臣所绘的八相成道经过,正可说明佛陀一生的化迹。

金身受灾──佛陀的金容圣身,是那么相好庄严,我们就以为这应身的佛陀,在人间的活动,是顺心如意,百无阻碍,那是错误的想法。

佛陀的教法,说明这个世间是无常苦迫,但是成了佛陀的人,就能逍遥于这定理之外吗?绝没有这样的道理。从佛陀一生有为的金容圣身的变化,说明世间诸行无常的真理。‘身教重于言教’,佛陀口中讲着世间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而他却万年常青,不病不老,这岂不矛盾?佛陀示教在人间,他有为的色身、金容、相好,仍有不少的灾害发生。

不管怎么说,功德所修积而成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总是有为的身相,不是无为的法身。佛陀应化的有为金容圣身,所受的灾害,那自然也是意料中的事。

佛陀在行路的时候,曾遇到两次灾害,一次是行走轲地罗山的时候,被有名的怯陀罗毒树的木刺刺伤足踝;一次是在耆阇窟山下经过的时候,为提婆达多从山上推下的巨石,击伤右腿流血。佛陀又有两次对大众宣布他患病的消息,一次命名医耆婆为他调下痢的药服用,而后病愈。一次背痛命阿难尊者到村中乞求牛乳,命大迦叶尊者为其诵念七菩提分,病苦得以消除。佛陀又有两次为饮食而遇到困难,一次是在婆罗村安居的时候,适逢饥馑之年,在三个月中,每日唯食马麦充饥;一次出外乞食不遇,空钵而还,只有饿着肚子等待天明。

婆罗门的战遮女,曾当面指着佛陀的金容,诬蔑佛陀;拘利城的善觉王,指着佛陀的圣身,批评佛陀;佛陀的灾难迫害是不要紧的,提婆达多、战遮女、善觉王,他们都得到不幸的果报,一个伟大的宗教家,要有向灾难、迫害挑战的精神。

佛陀的圣身金容,遭受如许的灾害,不了解此中深义的众生,很容易生起疑惑,憍萨弥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王,就曾经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请问佛陀,他问道:

“佛陀!您的金容相好,品德威严,这是天上人间所没有的,但是佛陀您在传播真理的生涯中,为什么会有那些灾害呢?”

佛陀回答道:

“大王!诸佛如来的永恒之身是法身,为度众生,才有应现这些灾害,那些伤足患背、乞乳服药,乃至涅槃,以其舍利分塔供养,这些都是方便善巧,欲令一切众生知道业报不失,令他们生起怖畏的心,断一切罪,修诸善行,获证永恒法身,寿命无限,国土清净,不要留恋娑婆世界的有为色身!”

波斯匿王闻后,疑云顿除,欢喜踊跃,他不但认识了佛陀的金容,他更体会到佛陀甚深的大悲心!

伟大的佛陀,他的圣身金容,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但佛陀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那灵山会上的百万人天,中央端坐着相好庄严的佛陀,依稀还会浮现在脑海之中: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三世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三.佛陀的真身

无相真身──佛陀的圣像,我们到处都可瞻礼;佛陀的金容,两千五百年前,确实是曾应现于世间,但佛陀的真身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佛陀的真身,就是法身。法身,才是佛陀真正的样子,但法身无相,九住菩萨尚不能见,何况我们给无明烦恼遮蔽了的众生?法身,无为无作、无形无相、无去无来、无始无终,我们怎样才能见到佛陀的法身呢?

经云:‘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可见法身不是在形相上求见的,法身的样子,完全是修证的问题。

《华严经》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是离语言、离文字、离思量的境界,‘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法身,就是虚空身,虽无形无相可言可见,但无形而无不形,无相而无不相,法身是横遍十方,充实法界的。

太原孚上座,有一次在扬州讲《涅槃经》,讲到三德法身的时候,广谈法身的道理,当时有一位参禅的禅师,在法会中听得失笑起来,讲经下座以后,孚上座搭衣持具,很虚心的向失笑的禅师顶礼道:“适才某所讲法身,莫非有不是吗?”

禅师回答道:“你如要认识法身,请你停讲三日,闭目深思,看看法身究竟是什么样子?”

孚上座听后即日宣布,《涅槃经》停讲三日,自己闭门参究,三日后,他对法身似有所悟,就很欢喜的说道:

“法身之理,犹如太虚,竖穷三际,横亘十方,弥纶八极,包括两仪,随缘赴感,靡不周遍。”

从这个公案里,可以知道法身非从形相上去了解的,非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圣像金容,一说或一看,就可知道,唯有法身不是眼耳可以了知的,佛陀的无相真身是要从心上去认识的。

真身相用──法身之体,虽然不是有形可见,有相可看,但法身的庄严德相,微妙之用,又不是完全不可知道的。《大论》说:‘法身毕竟体,非彼相好身;不离于法身,此二非不异。’佛陀的圣身金容,那不是法身,但圣身金容确又是从法身所显现的相用。

在《密迹经》中说:佛陀圣身,虽然分有法身、报身、应身,可是三身又不二的,因为报身、应身,是从法身理体上现起的,离了法身,也就没有报身和应身,所以从应身的金容上也可以测知佛陀的法身。当佛陀应化世间,到处说法的时候,在每一讲经的法会中,有见佛陀是金色身的,有见佛陀是银色身的,甚至还有见到佛陀是砗磲、玛瑙、琉璃色之身的;有的见到佛陀与人无异,有的见到佛是丈六金身,与转轮王无异,或见三丈、千万丈等种种不同之身。甚至佛陀说法的音声,也有种种不同,有柔软微妙声、有狮子大吼声,其所说法,也是随着各个听众的根器而不同,有闻布施、持戒,也有闻禅定、智慧、解脱、大乘法等等,这怎么能说是普通的金容相好呢?这不就是从真身本体上所显现的不可思议的法身神力吗?

我们从各种经典中可以知道教主佛陀,常常在同一个时间,在千万国土里作佛事,有种种名号,有种种身形,有种种教化,这不就是从法身所显现的相用吗?若非法身能显相用,何能至此?一佛的国土是三千大千世界,娑婆只是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小世界,佛陀应现世间,若非法身到处可显相用,何能教化三千国土?

《起信论》说:法身,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真实识知。由此可知,就是娑婆世界的一切,也无一不是法身的相用,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总是法身’。在觉悟了的圣者眼中,无一不是佛陀的真身,无处不是佛陀的真身。佛陀将有为的身形进入涅槃,就是佛陀契合法性,把真身遍在一切法中,一切法中都有佛陀的真身,佛陀至今还和我们活在一起,我们就活在佛陀的法身中。

不但我们活在佛陀的法身中,《楞严经》说:‘十方虚空世界,都在如来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这如来的心,就是佛陀的真身;宇宙万象,都是佛陀真身的相用。

真身处处──法身,就是佛陀的真身,这真身遍满十方虚空法界,所放的光明遍照无量的国土,要具足十住的菩萨,才能常常听到法身演说妙法。法身,是佛陀的境界,《华严经》说:‘大海之水可饮尽,刹尘心念可数知;虚空有量风可系,无能说尽佛境界。’佛陀在各经中不时的指导修学的弟子,如何很亲切的认识佛陀的真身。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佛陀的法身就是诸法的自性,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那就能见到佛陀的真身。《金刚经》也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法在就有佛在,信法就是信佛,佛陀所以是佛陀,就是佛陀能契合法性,证悟法性,和法性打成一片;不相信法,不恭敬法,不了解法,就不能认识佛陀的真身。

佛陀的应身,应现的因缘将了,要进入涅槃的时候,弟子们都很悲哀,佛陀就对大家说道:

“你们大家不要悲哀,有为的、年老的应身如同破旧的车子一样,破旧的车子要坏的时候,用保养来继续使用,这终不是永久的办法。我把这有为的肉体生命,活上数千万年,和你们共同在一起,但有会合就有别离,这是不变的道理!佛陀进入涅槃,在法性中照顾你们,让佛陀的生命,和无为的法身相应,这生命与天地同长,与日月同光!你们大家今后能依我的教法而行,那绿色的杨柳,那青青的松柏,都是佛陀的法身。”能依着佛陀的教法而行,就能见到佛陀的真身。

因此,那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佛陀的真身,那三十七道品、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是佛陀的真身,甚至奉行这些教法的僧一团一 ,就是佛陀的真身。

常住真身──佛陀的真身,佛陀的法身慧命,就是六和敬的僧一团一 ,佛陀常说:‘能供养僧,则供养我已!’佛陀是多么重视僧一团一 !所谓‘绍隆佛种’、‘续佛慧命’,都是要靠僧一团一 ,希望今后僧一团一 不要以为佛陀已经入灭了,要知道佛陀的慈力永远加被着我们,我们要分散在四方弘法利生,让佛陀有无量的真身遍满在世界之上!

唐朝的顺宗皇帝,对于佛陀的真身究竟在哪里,曾向佛光如满禅师提出问答,现在把这问答写在下面,作为本文的结束。

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道: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回答唐顺宗说道: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遍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维,更勿生疑虑。”

唐顺宗得到如满禅师这么回答,仍然有疑,又再问道:

“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又再回答道:

“佛体本无为,迷一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星云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