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

  陆燕儿命车马随从候在院中,独自与李义南夫妇进屋。见礼问候之后,陆燕儿颇为羞赧地说道:“蒙长公主厚爱,一定要让这些人跟来,拒绝不得,弄得兴师动众,请将军和夫人见谅。”说罢送给李夫人一个锦盒,无非是从宫中带来的一些珠宝首饰。
  李夫人谢过,问她在宫中过得可好,为何许久未曾回来。
  陆燕儿道:“自从夫人走后,长公主常要我陪她弹琴、玩耍,待我很好,只是几次想要回来探望夫人和将军,都被公主拒绝了。燕儿也一直挂念着你们。”
  李夫人又与陆燕儿话了些家常,李义南便请夫人暂且回避,想与陆燕儿单独说几句话。
  原来黑绳三此前从未到过李义南家中,李夫人也不知他与陆燕儿之事,李义南不欲夫人知晓太多,对她也只说黑绳三是自己在西川结交的友人而已。
  房中既无旁人,李义南说道:“你若早几日回来便好,黑绳兄弟前几日刚刚离京,往杭州赴任去了。”
  (按:镇海军即浙江西道,治所先后为舁州(今南京)、苏州、宣州(今安徽宣城)、润州(今镇江)、杭州。领长江以南,至新安江以北地。)
  陆燕儿闻言一怔,道了句:“他走了?”
  李义南叹口气道:“燕儿,这都怨不得他。临走前一日,黑绳兄弟拉着我与孙先生去吃酒,你知他从不喜饮酒,我们都吃得烂醉。回来后,他却一夜未睡。第二日早上,他两眼通红,两鬓竟然都白了,想必心中苦闷已极。唉!”
  陆燕儿呆呆地坐在那里,眼泪已滴到胸襟上,喃喃自语道:“黑绳哥,你这是何苦……”
  李义南接口道:“是啊,我们也无法劝他,只能眼看他这样走了。你若早几日回来便好了。燕儿,希望你能理解他的苦衷。”
  “我……”陆燕儿不知黑绳三对李义南说过什么,此时只觉得无地自容,低头不敢与李义南相视,半晌,忽然开口问道:“您说他去杭州赴任,却是赴的什么任?”
  李义南“嗯”了一声,反问道:“怎么,你不知道吗?”见陆燕儿一脸茫然,李义南续道:“皇上封他为骑都尉,让他去镇海军做兵马使,还赐他姓墨,名省,字承恩。”
  陆燕儿又问道:“皇上为何如此提拔他?”
  李义南本以为陆燕儿已知晓黑绳三被招为驸马,适才陆燕儿流泪自语,他更以为陆燕儿已理解了黑绳三的苦衷,不想陆燕儿竟然并不知晓此事,遂反问道:“你每日常与长公主在一处,难道没听说吗?”
  陆燕儿脸上微微一热,问道:“听说什么?”
  李义南看了看陆燕儿,又叹了口气,说道:“太后有意招他为驸马。”
  陆燕儿脸色为之一变,随即微微点头,缓缓说道:“太后真是好眼光,天下哪里还能寻到黑绳哥这样的好驸马?”
  李义南叫了声“燕儿”,陆燕儿微微一笑,道:“长公主是长安城出名的美人,应当配得上黑绳哥。”
  李义南道:“你应当知道,黑绳兄弟心中一向只有你,只是……”
  陆燕儿站起身,说道:“将军,时候不早,燕儿也该走了。公主只许了燕儿小半日的假,日落前务必要赶回宫去。”
  李义南无奈,只得唤出夫人,一同送陆燕儿出门。陆燕儿说道:“燕儿日后会常常让人捎信给将军和夫人,请两位珍重,不必挂念燕儿。”言外之意,却是难得再回李府来了。
  目送陆燕儿车驾远去,李夫人说道:“从前我住在宫中时,也不大见长公主来与我们亲近,如今为何如此爱重燕儿姑娘?”
  话说光波翼带着青阳来到长安,已是腊月初八,正值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宫中照例都要请僧供斋,设道场、开法会,延请高僧讲法。城中百姓也家家户户都熬了腊八粥吃。
  光波翼知孙遇素来喜交佛友,便携青阳径直来到孙遇府中,兄弟二人久别重逢,彼此都是眉开眼笑。光波翼将青阳欲求出家学道之事说了,孙遇当即答应帮他办妥此事,便让青阳暂住府中。青阳途中已闻说孙遇便是墨公子所说那位讲论茶道的孙先生,心中早已期待与之相见,如今暂住孙遇府中,正好朝夕向孙遇请教些佛理。
  光波翼见孙夫人不在家中,便问孙遇,嫂夫人去了哪里。
  孙遇回道:“每年腊八,她都要去寺院里受持一日八关斋戒,明日一早方能回来。”
  青阳闻说,心中对孙遇夫妇更增好感。
  孙遇设宴待客,餐桌上自然也少不了腊八粥。孙遇端起粥碗笑问道:“你们可知这腊八粥的来历?”
  青阳应道:“相传当年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妻儿,出家学道,遍学九十六种外道之法,之后又于尼连禅河畔苦行六载,日食一麻一麦,骨瘦如柴,却始终无法悟道。佛陀终于明白,只一味苦行,并不能达成证悟,便起身走到河水中洗净身体,却因过于虚弱而晕倒在岸边。适逢一位牧牛女经过,便以牛乳煮成的粥喂他吃下。佛陀恢复了体力,便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菩提树下,发愿于此证悟菩提。不久之后,即是腊月初八清晨,佛陀终于睹明星悟道,成等正觉。后人便于每年腊月初八煮食腊八粥,以纪念佛陀成道。”
  孙遇道:“青阳姑娘所说不错,这腊八粥正是象征当年佛陀所食牛乳粥。只是这粥除去纪念之义,更为表法,用以教示学人,正法乃非苦非乐、远离二边之中道法,贪图享乐固然成不得佛道,一味苦行亦成不得佛道。可惜目下有些子学人,将此一则故事曲解,只一味说言学道不得执着苦行,反而欢喜与富贵人打成一片,求安逸、贪享乐、好场面、图样子,这一伙子人,非但误了自家慧命,又以此教人,不知误导了多少众生!正是当年世尊说为可怜悯者。”
  青阳点点头道:“多谢孙先生教诲,青阳日后一定铭记先生之教,绝不敢做那自误误人的可怜悯者。”
  孙遇笑道:“孙某岂敢教导姑娘,不过提起这个话头随便说说罢了,倒是姑娘听者有意,诚为真心向道者也,孙某钦佩不已。”
  青阳抿嘴道:“先生这样说,倒让小女子无地自容了。青阳尚有一个疑问,想请教先生。”说罢看看孙遇,见他欠了欠身正看着自己,便续道:“既然世尊食粥乃为表法,他去河中沐浴自然也应是表法,却为表示何义?”
  孙遇听罢笑道:“善哉此问,姑娘果然是佛门中人。世尊此前因一切众生执着此身而造作种种业,因种种业而流转六道,故世尊苦行正为断除对于此身之执着。及至六年之后,世尊醒悟,贪图身之享乐固然是执着,因此而唯令身体受苦亦是执着,如手心与手背,皆不离此一手。故而世尊起身沐浴,实为洗去执着、洗净此‘身见’而已。如《妙法莲花经》中有药王菩萨焚身供佛一节,菩萨舍身,实为舍见耳。”
  (按:身见,佛教所明五见之一。陈义孝编《佛学常见辞汇》中解释为:执着身体为实有的邪见。《三藏法数》释云:谓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身也。以现代语言简言之,我们的身体由无数细胞组成,并由身体之各个感官与外界接触,或见形色,或闻音声,或尝气味,或触冷热、软硬、滑涩等等,由此产生种种身心感受,并因此而产生“身体为实有”,且有一个“我”为此身之主宰的错觉。若细究之,则无外乎诸多因素暂时聚合的假象而已,其中哪一部分是“我”?哪一部分是我的实有身体呢?)
  “原来如此。”青阳于座上向孙遇合十道,“孙先生果然乃有道之士,日后青阳若是寻不到翠微禅师,宁愿追随先生门下,还望先生不弃。”
  孙遇忙道:“姑娘折杀孙某人,在下不过妄测圣意,随口谈说而已,尚不知有无谤法之过,岂敢为人师!适才说起这则故事,亦因在下曾在长安城西南翠华山中见过翠微禅师,禅师素行简朴,不喜愦闹,自从入宫讲法之后,因造访者不绝,其中多是慕名亲大之徒,真心问道者鲜,故而禅师离开皇上赐居的翠微宫,向深山隐居茅棚去了。姑娘既然有心向禅师求道,必然要有所承担,须吃得了辛苦才行。”
  青阳回道:“只要能求得真道,什么苦我都愿意吃。却不知还能寻到禅师吗?”
  孙遇道:“有心即是有缘,有缘即能相见。禅师多半仍在翠华山中,虽不易寻找,只要真心向他求道,应当可以寻见。”
  光波翼一直未插话,此时开口说道:“姑娘请放心,只要禅师还在翠华山中,我一定帮你寻到他。”
  青阳忙起身向二人道谢。
  既得了翠微禅师的消息,光波翼便只身去翠华山中找寻。禅师居处隐蔽,若是旁人确也难以觅见,光波翼却凭借天目术之力,只六七日工夫,果然寻到了翠微禅师。
  青阳夙愿得偿,大年初一于净业寺披剃出家,之后便到翠华山滴翠庵挂单,常常往翠微禅师所居茅棚中聆听教诲。后有偈云:
  廿载寻伊不见伊,空谷水响忽断疑。风送春花遍野香,青山碧水祖师意。
  (按:青阳开悟及所说偈语为作者虚撰。)
  光波翼从孙遇口中听说了黑绳三被皇太后招为驸马之事,寻到翠微禅师之后,便偕孙遇一同前往李义南府中。三人聚在一处,谈起黑绳三与陆燕儿之事,大家均不禁唏嘘感慨。光波翼知道黑绳三素来性情淡泊,并非喜怒形于色之人,如今竟然饮酒狂醉、一夜发白,既表明其对陆燕儿情之深切,亦可由此推知,他绝非仅仅因为被太后招为驸马而至于此,他必定是见到、知道了令他伤心欲绝之事。
  李义南告知光波翼,僖宗一直想要召见他,此番回京,务必进宫见驾。
  当晚,光波翼留宿李府,次日随李义南一同进宫。
  进宫之后,二人听说僖宗当日并未早朝,贿赂了一名宫监之后,方得知僖宗近来常常逗留于东内苑不归,细追问之,则讳莫如深也。
《大唐忍者秘史(中册):幻化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