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节

  崔淼讥笑:“你认为?静娘做得了玉龙子的主?”
  “我当然不行,可是皇帝做得了主。”
  夜已深了,破客栈里没有几个住客,周围鸦雀无声。但在寂静之中,又总能听到一些可疑的声响,像寒风从旷野中刮过,又像有人在睡梦中呻吟。
  许久,崔淼才说:“静娘终究还是维护正统的。开始如此,经历了这么多变故之后,仍然如此。”
  “不,我也曾经动摇过。可是崔郎,自从踏出长安,从西到东,再从南到北,这两个月中,我几乎走遍了半个大唐,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懂得叔父,还有武相公他们为什么坚决支持皇帝,心甘情愿地效忠于他。崔郎方才说得很对,玉龙子只是一块玉石,本身并无神力,关键要看它落到谁的手中。安史之乱后,大唐山河破碎,最苦的还是百姓。当今圣上戮力削藩,拼劲全力要把大唐重新凝聚起来,如果他真的成功了,那么得益的仍然是百姓。玉龙子虽然只是一块石头,但天下人都以为它在皇帝间代代相传,如果现在突然由别人掌握了它,并拿出来展示天下的话,对皇帝肯定会造成极大的困扰,甚至影响到社稷安定,所以……”
  崔淼打断她:“所以皇太后和汉阳公主都不及静娘懂道理。”
  “她们有她们的道理,但她们没有对我明说。所以,我还是相信自己的道理吧。”
  在她的眼中,皇帝就是那个苦心孤诣收拾着旧山河的人。他小心而顽强地拼合着帝国的版图,像在拼合一片片的碎瓷。光凭这一点,就足够赢得裴玄静的尊敬了。对于皇帝的行为,裴玄静并非总是认同,但她从未怀疑过他的明智。这已经成为她的信念,也应该是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的共同信念。玉龙子,将会强调这种信念。
  不过,这显然不是崔淼的信念。他冷笑着问:“你就那么相信他?”连圣上二字都不愿意说了。
  “除了他,我还能相信谁?”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崔淼的双眸仿佛在冒火。
  裴玄静直视他:“聂隐娘,是崔郎引来的。”
  “没错。”崔淼笑得更恣意了,“还有呢?”
  “真的是王皇太后命崔郎到青城山助我的吗?”
  “不信可以去问啊。”
  “崔郎!”
  崔淼道:“后面的话更不好听,还是我代静娘说了吧。是我对金仙观地窟感兴趣,让禾娘去哄骗自虚,要到那下面去玩耍。自虚心眼实诚,果真带她下去一游。否则也闹不出后面的祸事。静娘不会受到牵连,自虚更不会差点儿被皇帝诛杀。所以,金仙观之事,也该算到我的头上。嗬,其实哪件事不该算到我头上呢?从一开始静娘误入贾昌老丈的院子开始,再到金仙观的地窟,从《兰亭序》到《璇玑图》,再到今日的玉龙子,桩桩件件麻烦都与我脱不开干系,静娘要怪我,我实不敢喊冤,就算静娘要杀我,我也该引刀自刭才是。”他咬牙含笑说完这番话,眼中的火焰仿佛被一场暴雨浇灭了。
  裴玄静调转目光,不忍再看。
  又过了许久,崔淼哑着喉咙问:“下一步,静娘打算怎么做?”
  “李愬将军驻扎的文城栅离此地不远,我准备去投他。我会把聂隐娘和玉龙子的情况都禀报给李愬将军,由他来定夺如何抢回玉龙子。”
  “那我呢?”
  “崔郎不是想隐匿江湖吗?”
  “哈,”崔淼问,“静娘就不怕我去蔡州,给聂隐娘通风报信?”
  裴玄静垂眸不语。再谈下去似乎没有必要了,况且,天色已蒙蒙发亮。
  今晨寒意更甚。
  3
  自从被任命为主攻西路的主帅,李愬已经先后攻占了蔡州以西和西北的文城栅、路口栅、嵖岈山等据点,与北线郾城一带的唐军兵势相接,连成一气。他还攻克了蔡州以南和西南的白狗、楚城诸城栅,切断了蔡州与申、光二州的联系,将吴元济困守的蔡州团团包围。李愬自己率主力进驻到文城栅,从此地到蔡州仅有一百三十余里路,急行军的话一天一夜即能到达。
  由于连年战事,淮西早就民生凋敝,李愬特别优待逃难来的百姓们,专门设县安置他们,给予衣食。对于俘虏和降将,李愬不仅不加杀戮,反而任用升职,使这些人感激涕零,衷心归顺唐军。原淮西骁将丁士良、吴秀琳和李祐等都归降了李愬,并纷纷为他出谋划策。
  攻陷蔡州,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严冬降临。
  这天,李愬和几名最亲信的部下再次商讨夺取蔡州之计。大家一致认为,淮西精兵都被部署在北线边境和洄曲一带,蔡州城防空虚,而今当以一支奇兵发往蔡州,出其不意直捣腹地,一举擒拿吴元济!
  牙将李祐道:“从天候看,这几日将有一场暴雪。蔡州守兵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唐军会在这种时候进攻,防务肯定松懈,我军如能趁雪发动奇袭,将有极大的胜算!”
  诸将都紧盯着主帅李愬。
  李愬朝案上猛击一掌:“好,吾将亲率一支敢死队,趁雪突袭蔡州!”
  “将军,我愿往!”
  “将军,我也愿往!”
  李愬又道:“我等须先拟出一个详细的计划来,派人密送至郾城给裴度相公。裴相公名为招抚使,实则代表圣上主持淮西决战,是真正的主帅。我们的行动必须经过他的首肯。”
  “遵命!”
  几个人围拢在案上的地图旁,七嘴八舌地策划起来。正说得热闹,突然又都住了口。
  李愬环顾左右,质问:“怎么,从张柴村到蔡州的路,你们中竟无一人识得?”
  “从张柴村到蔡州的路是捷径,又非常荒僻。突袭的话,走这条路是最好的。”李祐解释道,“只是我们都没有亲身走过,为保险起见,需要找一名向导。”
  “能找到吗?”
  “应该可以,不过得花些时间。”
  “要快,而且要确保机密,绝对不能泄露半点消息!”
  “末将明白!”
  李愬示意众人退下,自己又埋首于图纸上研究了好久,心情却沉重起来。
  在他的心中,已经慢慢成型了一个雪夜奇袭的计划。从文城经张柴村到蔡州的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作为突袭路线最能达到神不知鬼不觉的效果。但前提是,必须对路线有精确的掌握,否则敢死精兵极有可能在风雪中迷路,乃至功败垂成。从天气来看,一场暴雪已近在眼前,必须在这几天中作好所有准备,成败将在此一举。
  但是,怎么才能迅速找到一名可靠的向导呢?
  李愬收留了许多淮西的百姓和降兵降卒,悬榜招人的话想必能找到合适的。问题在于,奇袭计划必须严格保密,所以就不太容易操作了。
  他正在左右为难之际,手下来报,有一位姓裴的女炼师求见将军。
《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